余秀华的诗,乍读时似乎是满满的意境感,但是当你全篇品读完,却不知其所云☁️。

余秀华的诗句(读余秀华的诗之拙见)(1)

诗人余秀华

以这首《我仅仅存在于此》为例,第一句“蛙鸣漫上来” ,诗意的场景浮现出来,第二句就让“鞋底”和“磕出来的幸福”给一下子弄得没了美感,这还不算,“鞋底还有没有磕出的幸福”是怎么个意思?到底磕出的幸福是有还是没有啊?词句经不起细推敲。

余秀华的诗句(读余秀华的诗之拙见)(2)

余秀华的诗《我仅存在于此》

满篇的转折——“而”,“但”频繁出现在上下句之间,但是有的上下句完全不是转折关系,比如最后一句:

我是如此丰盈,比一片麦子沉重,但是我只是低着头,接受月光的照耀

这里既然“我”“丰盈沉重”,那一定会是像麦子一样,低着头接受月光的照耀的,为什么要用一个“但”字呢?这个“但”字完全就是语法错误。

应该是这样:

……

我是如此丰盈

比一片麦子沉重

我只是低着头

接受月光的照耀

一首好诗,既要有优美的词句,又要给读者描绘一个清晰的意境,因为好的诗人,是能够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诗人看到了“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当诗人把它描述出来,我们读者也会看到并且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它的美——这才是真正的好诗。

余秀华的诗句(读余秀华的诗之拙见)(3)

如果诗人自己的脑子里都是乱糟糟的,描述得自然不清晰。读者也就无法引起共鸣。

(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