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史记·魏世家》

提薪聚力(抱薪救火提升自身)(1)

【读原著】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学原文】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1和。苏代2谓魏王3曰:“……且4夫5以6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以:介词,以便。

2.苏代:战国时期纵横家,东周洛阳人,纵横家苏秦的族弟。

3.魏王:魏安釐(同“僖”读xī)王,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

4.且:连词,况且。

5.夫:读fú,发语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6.以:介词,用。

翻译

魏国将领段干子请求给秦国南阳以便求和。苏代对魏安釐王说:“……况且用地侍奉秦国,譬如抱着柴草救火,柴草烧不完,火是不会熄灭的。”

提薪聚力(抱薪救火提升自身)(2)

【悟原理】

解惑

1.据《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昭王在位的十九年期间,秦国数次攻打魏国并取得了魏国大片领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是“伊阙之战”,秦将白起全歼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使魏国元气大伤。

2.魏昭王死后,魏安釐王继位。魏安釐王元年,秦国攻取魏国两座城;二年,秦国又攻取魏国两座城,韩国前来救援,魏国送给秦国“温城”求和;三年,秦国攻取魏国四座城,并杀死魏国士兵四万人;四年,秦国又杀死韩赵魏联军十五万。

3.魏军节节败退,发生了这件事。

4.与魏昭王和魏安釐王相对应的秦国国君是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他手下更是有“人屠”之称的白起为将。

启迪

1.魏国一代代君主的丧城失地使魏国实力大大减弱,伊阙之战又使魏国元气大伤。魏安釐王继位后,仍旧摆脱不了困境,继续丢城失地,使魏国积贫积弱,最终被秦国吞并。

2.秦国在秦昭襄王的统治下,实力大增,通过不断蚕食周边诸侯国,进行歼灭战,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使得周围的诸侯国无力与秦国对抗。在秦国的日渐强大和其他诸侯国的日渐衰弱下,秦国到了秦始皇时,完成了统一大业。

3.段干子之所以用南阳求和,是因为之前有先例。用贿赂秦国的办法,取得暂时的和平,苟且偷生;反观秦国,则是兵不血刃地取得一座城,实力将会更加强大。

4.苏代说的话,一语中的,直指问题的核心。用土地换来的和平,终归是短暂的。他打的比方也很恰当,把秦国比作熊熊之火,把魏国的土地比作柴草。用魏国的土地去贿赂秦国换取短暂的和平是不可取的,这非但不会减弱秦国的火焰,反而会更加助长秦国的火势,直到柴草烧光,即魏国的土地送光——魏国灭亡。这么生动恰当而又令人心生恐惧的比喻,竟然没有说服魏安釐王,可以看出魏安釐王的昏聩无能。

5.抱薪救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反而使灾祸扩大。

应用

1.侧重于这个成语, 我们可以说明,解决问题选择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对了,可能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不但会事倍功半,还有可能徒劳无果,甚至可能一败涂地。这对于我们的学生在做题特别是数学题时在学习特别是学习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启发教育意义。

2.侧重于段干子的请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只求眼前的蝇营狗苟,势必会造成后来的万劫不复。

3.侧重于苏代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出,解决问题应当找出核心所在。这一点,在学校中老师教育学生、在家里家长教育子女以及团队管理时,都可借鉴。一味地姑息纵容无异于养虎遗患。

4.侧重于魏安釐王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团队或集体的领导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必须高瞻远瞩,同时还得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与建议。苏代的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以地事秦”的危害,可惜魏安釐王置若罔闻。

5.侧重于秦国和魏国这两大诸侯国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个人、团队或集体,只有自身不断地增强,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果自己衰弱,对手也衰弱,还有可能抵抗一番;自己衰弱,对手保持不变或者自己保持不变,对手增强,都等于对手增强;而自己的不断衰弱和对手的不断强大是最致命的恶性循环。这使两个团队的实力差距越拉越大,直至无力抵抗,束手就缚。

6.秦国和魏国这两大诸侯国的命运,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们,也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两个资质、起点差不多的学生,一个同学在玩游戏、刷视频、追星追剧的时候,另一个同学做了一道数学题、背了一个英语单词、写了一篇日记……长此以往,日复一日,这两个同学之间的差距就会变成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就是为什么同班同学之间成绩有差距的原因。虽然不能单用学习成绩评价一个同学,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事实!

提薪聚力(抱薪救火提升自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