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桂林晚报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大孩不想要二胎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大孩不想要二胎怎么办(不敢要二胎并非只是经济原因)

大孩不想要二胎怎么办

来源:桂林晚报

2019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二孩占比保持在50%左右。

而此前,从一组在桂林计划生育转型发展暨诚信计生提质升级现场会上公布的数据看,桂林的二孩占比也超过了58%。

很多老大已经是青春期的大男孩大女孩,在突如其来面临着如何与baby的小弟弟小妹妹相处问题的时候,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身为二孩的父母,又该如何亲子?

说“不敢生”还是生了

2016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施行“全面两孩”政策。

当时,新政策也曾在桂林引起极大的热议,大部分人纷纷表示,即便政策允许了,自己也“不敢生”,一是顾虑养育两个孩子的各种经济负担要翻倍,二是大部分80后夫妻是独生子女,带一个孩子尚自顾不暇,带两个想都不敢想。

可是一转眼,3年多过去了,当初说“不敢生”的家庭,很多到现在却都已经生了二孩。

“3年前,我也是坚决说不生二胎的,结果后来还是生了。”家住象山区的市民刘玫梅女士说,新政策出台的时候,她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接受新政策和自己的心理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开始夫妻俩一致认为不敢生了,但是到了2018年初意外怀孕之后,夫妻俩终于没能控制住自己想要“儿女双全”的理想,2018年底,34岁的刘玫梅生下了二胎,如今小女儿已经1岁多了。刘玫梅说在自己的姐妹中,当初和自己一样说不生二胎的,现在一半以上已经生了二胎。

27岁生下大宝,40岁才生二宝,在市内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丁女士坦言,她是经过很强烈的思想斗争。“我们夫妻俩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当年严格遵守计生规定只生一个,政策开放的时候大宝已经不小了,我也不年轻了,其实是不太敢再生了的。”丁女士告诉记者,在自己和丈夫的心中,一直觉得孩子有兄弟姐妹是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当年政策不允许,这个梦想也就搁置了。政策开放后,想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读初中的大宝又是否能接受“全家独宠”的局面被二宝打破,都是未知数,所以一度也不敢生。在确认了自己的身体情况良好,加上与大宝的耐心沟通之后,丁女士夫妻才最终决定要了二宝“现在,我们单位生二宝的也不少,不稀奇了。”

两孩家庭亲子并不简单

有兄弟姐妹的人如果曾遭遇过父母的“偏心”,多少都会有些神伤的回忆,在当下二孩家庭逐渐增多的现实之下,对于很多本身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如何处理老大老二之间的亲子关系也许更有一定的难度。

“老二出生之后,我也在网上以及有经验的人那里学习了不少如何处理老大、老二之间的关系,但说实话有些也只能是参考。”作为桂林一家私营企业的高管,36岁的罗西蓓最操心的倒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而是家中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关系平衡。“按老一辈的说法,老大老二都是男孩子,光是衣物用品就省了很多钱,实际上这笔账没那么简单。”罗西蓓说,家里大儿子东东9岁,二儿子西西2岁半,从小西西穿的用的都是哥哥换代的物品,2岁以后,西西开始疑惑,为什么自己总在穿旧衣服,而哥哥总在穿新衣服。“有一次,西西跟别人说‘爸爸妈妈最喜欢哥哥,帮他买衣服和玩具’,那一刻我才突然发现对老二也不该如此随便。”从那以后,罗西蓓经常找机会给西西买一些新衣服、新玩具,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对小哥俩的爱是一样的。甚至向其他很多二胎家庭交流、请教如何让二孩家庭更融洽的技巧和艺术。

在桂林经营餐饮店的费先生说,他家也是二孩家庭,大女儿12岁,小儿子3岁,老人家告诉他的诀窍就是在对待两个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一碗水端平”,而费先生认为看似公平的法则,却未必符合每个家庭的需求。“从情感上来说,大部分父母不一定能做到亲疏一致,比如妈妈就是更疼儿子,爸爸跟女儿感情更好。”

在这种时候,费先生认为无需刻意“端平”,家庭也不妨顺其自然分工,在维护好明面上的公平之外,爸爸可以多疼女儿,妈妈可以多疼儿子,让两个孩子既能享受到公平,又能感受到一点善意的小“偏心”。特别是对于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让她感到自己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失宠,甚至更加得宠,是费先生看来格外重要的事情。在费先生的苦心之下,一度因为抗拒弟弟到来而哭闹、找茬的大女儿,现在不仅成了一个疼爱弟弟的好姐姐,还成长为一个更懂事的少女。

父母都得再学习

眼下,大部分二胎家庭的父母是80、90后,生一孩的时候曾打趣自己“第一次做父母,需要学习”,到了二孩来临,在亲子关系这门学问上,第二次做父母了依然要再学习。

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桂林市七星区金色摇篮幼儿园园长余春梅说,现在二孩家庭已经比较常见,因为二孩而产生的家庭亲子教育问题也不少,从她多年的幼教经验来看,对于爱的分割和分配问题,有二胎的家庭,对于孩子来说,老大常常会觉得委屈,因为爱被分割了一半还不止;而对于父母们来说,照顾孩子的人手问题上没有做好安排,容易陷入忙乱和焦虑,特别对于年龄相差较大的两个孩子来说,曾经陪伴老大写作业的问题,不可避免会因为老二的出生而受到影响甚而大打折扣。这期间如何分工、如何平衡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对于老大来说,父母最首先要做的是提前做好与老大的心灵疏通及关爱不减,找到平衡点,给老二的东西给老大也准备一份,让老大减少失落感,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愿意参与到欢迎老二到来的工作中来。此外,父母要格外注意凡事以小的为中心的误区,常说弟弟妹妹还小,要求老大凡事让着,甚至认为老大帮助父母照顾弟弟妹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造成角色错位,甚至时常拿两个孩子做比较,这样的“偏心”带来的将是比较长远的亲子关系的倾斜,对老大老二往后的相处教育都不利,教育上更不能因为是老二,啥都随便。对于年纪差别大的二胎,父母应该和哥哥姐姐说清楚,要老二的初衷就是要来陪伴老大的,希望两个孩子有个可以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的亲人,而不是来争宠的人。

对于想要二胎家长,余春梅的建议是家长们切勿一时冲动,尽量提前做好规划,学习了解一下对两个孩子的时间和情感分配问题,规划好工作、陪伴时间和精力问题,做好思想及物质准备再从容迎接二胎的到来。

根据全国妇联的一份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发达省份、城市地区、高学历的受访者中比例更高。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一孩家庭的父母,大部分人都说从孩子或家庭的角度考虑,肯定是生两个比较好。但现在养孩子除了生活成本以外,教育方面的开支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还有家里人手不足、自己工作繁忙无力再顾及两个孩子之间相处等问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二胎计划。

本身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毛女士说,有了政策的放开和支持之外,也期待从国家、社会的层面上降低育儿成本,解决民众在生育、养育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父母在养育孩子上需要大量的投入是客观现实,呼吁政府出台一些减轻家庭养二孩压力的措施,更好地助力社会人口发展的平衡和二胎家庭的到来。

记者阳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