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好逑
例三、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婴宁》卷二,P64。 例四、而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 ——《婴宁》卷二,P66。 婴宁生活的屋前房后,有野鸟,有山,有树,有草,有丝柳、桃花、海棠、修竹、豆棚花、杨花等各种各样的花,这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所在,这简直是一个与世隔绝、幽深寂静、纯洁优美的世界,这简直是一个充满温馨、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这简直是人间的天堂。那么,在这画一般的景、诗一般的情的境界里,生活的婴宁又是怎样的一种人物,具有怎样的气质呢?
几多烟云映墨山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 ——《婴宁》卷二,P62。 这是王子服第一次看到婴宁时的描写。婴宁是容华绝代、手拈梅花、笑容可掬,脸、笑、梅花,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荣华绝代,意味着美丽,手拈梅花意味着高雅,笑容可掬意味着可亲和可敬,怨不得王子服第一眼看见,就失魂落魄。回家之后,就倒头就睡,不语不食。他竟然得了相思病。看来,婴宁是王子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当王子服第二次见到婴宁的时候,婴宁又是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婴宁》卷二,P63。
这一次,婴宁一手拿着杏花,一手拿着簪子,声音娇细地呼唤着丫环的名字,见到王子服后,含着笑拈着话就进了家门。杏花意味着青春,金簪意味着高贵,娇细意味着温柔,一个人手执杏花,执金簪,用娇细地声音呼唤着,同样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最让人着迷的、荡人心魄、痴人心魂的还是那纯情无邪、天真烂漫的笑。
几多绿枝映木屋
例一、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婴宁》卷二,P64。 例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婴宁》卷二,P64。 例三、穿花小步,闻树头苏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堕。生曰:“勿尔,堕矣!”女且笑且笑,不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生扶之,阴捘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 ——《婴宁》卷二,P64。 例四、女微笑而止。……彼此疑参,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母曰:“此女亦太憨。”吴生请面之。母入室,女犹浓笑不顾。母促令出,始极力忍笑,又面壁移时方出。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 ——《婴宁》卷二,P65。
几处弯枝拂渔舟
例五、至日,使华装行新妇礼,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生以憨痴,恐泄漏房中隐事,而女殊密秘,不肯道一语。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 ——《婴宁》卷二,P66。 例六、一日西人子见之,凝注倾倒。女不避而笑。西人子谓女意属己,心益荡。女指墙底笑而下,西人子谓示约处,大悦。 ——《婴宁》卷二,P66。 在这里,蒲氏通过时间地点不同,如在郊游时、下树时、会客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写出了婴宁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等。这种笑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它可以解忧,如“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它可以解除罪责,如“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它还可以讨人欢心,如“邻女少妇,争承迎之”。更重要的是婴宁的给她增添无限的“媚力”,如“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看来,笑是婴宁的天性。如此活泼可爱、纯情烂漫、天真无邪的美丽少女,自然是处于“凤求凰”时期的王子服的“好逑”。与王子服举行婚礼时,还大笑不止的婴宁,又是什么让婴宁丧失了笑的天性呢?
几多绿树绕木屋
邻人讼生,讦发婴宁妖异。邑宰素仰生才,稔知其笃行士,谓邻翁讼诬,将杖责之,生为乞免,遂释而出。母谓女曰:“憨狂尔尔,早知过喜而伏忧也。邑令神明,幸不牵累。设鹘突官宰,必逮妇女质公堂,我儿何颜见戚里?”女正色,矢不复笑。母曰:“人罔不笑,但须有时。”而女由是竟不复笑,虽故逗之亦终不笑,然竟日未尝有戚容。 ——《婴宁》卷二,P66。 应该说,婴宁对调戏自己的西邻子的惩罚为她的行为敲响了警钟。婴宁的行为以及婴宁的笑,在世俗的王母看来,是一种憨狂的行为,是不符合妇女应该遵守的礼仪的。婴宁遭到了王母的责备。她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合礼仪,从此她就失去了笑容。可以是一场灾难,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天性。婴宁自此以后,再也不笑了,婴宁竟然成了不苟言笑、稳重有余的少妇。变化前后的婴宁孰好孰坏,明眼人自有评判,吾姑且不言。但真的是婴宁的一场恶作剧、王母的一场教训就改变了婴宁的性格了吗?我们听她自己的解释:
几处卧桥流丽水
女哽咽曰:“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或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为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而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生诺之,然虑坟冢迷于荒草。无言无虑。刻日夫妇舆榇而往。女于荒烟错楚中,指示墓处,果得媪尸,肤革犹存。女抚哭哀痛。舁归,寻秦氏墓合葬焉。是夜生梦媪来称谢,寤而述之。 ——《婴宁》卷二,P67。 婴宁说,以前因为相处时间短,说了恐怕遭到“骇怪”,现在看来,姑及郎都是非常疼爱而没有异心,所以就可以至告自己的心事了。原来,“笑”或是“黠”是婴宁试探人生、应付生活、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在她的内心深处,则是酸涩的,痛苦的。原来,不是墙下的恶作剧与婆婆的责备是她失去了笑容,而是她内心深处的愈来愈强烈地怜惜自身的孤苦遭遇、悼惜老母尸身孤伶而压抑不住的苦痛,使她自愿丢弃了往日的笑容,露出了真实的自我。由此看来,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认识婴宁天真与狡黠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其实,婴宁的性格具有着两面性,一是天真娇憨,二是深沉早熟。这两种性格是统一于婴宁一身的。事实上,婴宁采用“憨痴”来掩藏自己的内心年的苦痛,这恰恰表现了她性格的深沉,也表现了她聪明和智慧。这才是真实的婴宁。由此我们也似乎明白了蒲氏为什么用大约八分之七的篇幅描写婴宁“憨痴”地用意了。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不知长幼之序、进退之仪。在这种情况下,涉世不深的婴宁用“憨痴”来伪装自己,说明了她面前的世界是残忍的,是险恶的,是充满荆棘的,是摧残人性的。所以,墙下恶作剧,即是她的一次试探,也是对现实险恶的一个注脚。照直说,蒲氏这样写婴宁的“憨痴”,就是为了突出现实的残忍与险恶,自然也是为了写婴宁的聪慧。婴宁悲啼地诉说了心理以后,王子服与婴宁一起找到了老尸的尸体并与秦氏合了葬。这里又写出了一个有情有意、知道报答生育之恩的婴宁。
几处红树映卧桥
关于婴宁葬母的举动,她以前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没有说,对自己同床共枕的情人开始也没有说,以后经过仔细审查后方才倾诉内心的愿望,看来,婴宁的性格是何等的深沉,心灵是何等的细致,她又是何等的善于控制自己呀!同时,了解了这些,也就为她对待王子服的求爱的反常行为找到了解释的依据。上巳节,婴宁见到王子服以后,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她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原来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看来,婴宁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小说的结尾写道: 由是岁值寒食,夫妇登秦墓,拜扫无缺。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 ——《婴宁》卷二,P67。
遍地残雪覆树屋
社会是险恶的。社会可以改造婴宁,但狐的率真烂漫的本性是改变不了的。你看,又一个小婴宁降生了,他又承继了乃母之风,承继了狐的天性。这说明,狐的优良的本性,是不可抹杀的。蒲氏在篇末评论说: 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至凄恋鬼母,反笑为哭,我婴宁何常憨耶。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 ——《婴宁》卷二,P67。 婴宁的性格,憨笑是狐的天性,但一个“似”“全无心肝”,讲明了婴宁的良苦用心。通过狡黠似乎是惩罚无德之人的狡诈,又是人性的表现。至于说,婴宁的“凄怜鬼母”,反笑为哭,则是婴宁人性中孝道的体现。在蒲氏看来,婴宁的笑不仅是一种本性,它还是伪装自己、保护自己、摆脱孤寂、得到快乐、忘记忧愁的一种方式。婴宁的墙下恶作剧,虽然狡“黠”,但不过分,只不过是为了惩戒对方、试探社会罢了。 我们说,无论如何,婴宁是蒲氏心中理想女性的形象,她纯真烂漫、活泼可爱而又感恩报德,大胆追求情爱而又懂得自我保护自己,魅力四射而符合传统规范,她的确是读书人所梦寐以求的“好逑”淑女。
几多绿叶映渔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