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1)

绍兴

数年前的暑假的最后一周,陪儿子游了浙江几地。

原本只计划绍兴一日游,却没想到竟在那里流连了三天。三天里感慨颇多,静心归纳,绍兴有四多。

首先是名人古迹多。

虽然绍兴并不大,但绝对称得上是历史名城。

绍兴又称会稽、山阴,这都和大禹有关。史载,大禹治水成功后便在绍兴境内的茅山会集诸侯计功,死后葬在了矛山,因此后世就把茅山改名为“会稽”,即会计,包含论功行赏的意思,这便是会稽名称的由来。而绍兴地区又在会稽山下,因此又称山阴。

绍兴还有个别称,即越州,这便和越国有关了。

早在公元前490年,于越民族便以会稽为都建立了越国。

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先是兵败会稽山,被迫赴吴国为奴。三年后,他骗得吴王夫差信任得以回国,卧薪尝胆20年,终于一雪前耻,灭了吴国,将越国疆域由浙江一带拓展到了江淮地区,更牛的是竟然把首都自绍兴迁到了今天的山东青岛。

而绍兴这个名字,则源自宋高宗赵构。这位杀害岳飞的主谋,却也是位名副其实的中兴之帝,他在建炎五年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于是,绍兴这个名字诞生了,并沿用至今。

作为历史名城,绍兴人文荟萃,远古中古且不说,仅清朝一代,绍兴就出进士636人,举人2361人。

境内古迹有大禹陵、越王城、越王大墓、王阳明墓、徐文长墓、书圣故里、沈园、兰亭、墨池等。名人故居更多,诸如总理祖居,鲁迅故里,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徐锡麟故居,王羲之故居,范文澜故居,徐文长的青藤书屋……而陆游、王冕、王守仁、陈洪绶、陶成章、马寅初,钱三强,竺可桢都是绍兴人,朱自清的祖籍也是绍兴。

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2)

兰亭

其次绍兴师爷多。

绍兴师爷是封建官署中对绍兴籍幕僚的专称,始于两汉以前,盛于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之后。“师爷”其实是主政官员的雇用人员,只有聘请书,没有委任状,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不占编制。师爷地位看起来不高但却权重,因为师爷大都是幕主的心腹。

据《绍兴县志资料》记载,绍兴出师爷,以山阴会稽位最多,两县约出师爷2000余名,其中有著名师爷150余人,如号称诗、书、画、文四绝的明代徐文长,就是总督东南七省军务的封疆大臣、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宪宗的师爷。

绍兴为何多师爷?

第一,绍兴历史上一直崇尚文化,故此读书人众多,但能做官的人毕竟有限,因此,读书无成者,做师爷便是一条出路。

第二,绍兴人处世精明,做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有作为智囊的能力。正因为有此能力,绍兴师爷才受到了主政官员的器重。

第三,绍兴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与土地面积严重失调,读书人又自命清高,不愿为农工商贾,只得选择外出寻找发展机会。

第四,师爷的地位特殊,待遇丰厚。一般来说,师爷的年薪超过普通书塾教师的近十倍,而且师爷所交往的多为社会上层人士,在这种圈子内,自已也觉得有头有面。正如徐文长所说,师爷“处于不显不隐之间”。

故此,清代绍兴师爷数量之多为史所未有。

今日走在绍兴街头,依然可见绍兴师爷遗风,在景点附近,往往较多卖地方小商品的铺子,诸如笔墨纸砚,特色副食品,景点明信片,挂件首饰等。而每一铺子中,常坐一老者,凝神在扇面题诗作画。边上有广告牌,上书“现场书画,姓名作诗”。驻足细观,或诗或字,都颇有值得欣赏之处。

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3)

绍兴师爷博物馆

第三,绍兴黄酒多。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在中国,黄酒产地广,品种多,多以产地来命名,如山东即墨老酒、无锡惠泉酒、绍兴女儿红、上海老酒、山东兰陵酒、河南双黄酒。

而我更喜欢的是另一种分类方法,那就是按某种类型酒的代表作为分类的依据,如“加饭酒”,意为增加了糯米比例而酿制,往往是半干型黄酒;“花雕酒”则是经多年贮存半干酒;“封缸酒”,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善酿酒”表示半甜酒。

走在绍兴街头,黄酒随处可见,古越龙山,会稽山,石库门,塔牌,女儿红,状元红……

其实女儿红和状元红都是一种酒,那就是花雕酒。从前每户绍兴人家诞下婴孩后,都会将一坛花雕酒埋在地底。如果生的是男婴,便盼望他有朝一日高中状元回乡报喜,即可把老酒开瓶招呼亲朋,故称状元红。至于为女婴埋的花雕酒就叫做“女儿红”了,留作她长大成人后的出嫁之日作迎宾之用。

超市卖黄酒那是正常不过的事,而在绍兴,就连那包子店里、报亭门口,甚至早点摊旁都摆了十几坛黄酒叫卖。

我入住的那家如家酒店大门边就有一家专售黄酒的铺子,老板娘热情且脸盲,我无论一早自酒店出门还是傍晚自外入门,老板娘都会把我当做新客,迎上来吆喝一句:“”老板,带一坛老酒回去喝。”

绍兴黄酒之所以又称绍兴老酒,是因为绍兴黄酒具有一种复合的香味,而且它越陈越香。可能我所喝过的黄酒年代都不久远,因此总感觉黄酒的酒香并不如所说的那般强烈。

不过,我确实很喜欢黄酒的颜色,大多黄酒的颜色都是橙色的,和透明的琥珀相仿,据说这种颜色主要来自原料米和小麦本身的自然色素并加入了适量的糖色。

在绍兴的第二天,我和儿子一起去游了东湖,在那里便品尝了绍兴黄酒。

自东湖景区大门入内,沿湖一直向东行,沿途青山碧水,石桥乌篷船,景色如诗如画。行至最东端,临湖有一茶楼,茶楼边的湖中有一戏台。茶楼门前有一醒目的招牌,上书“”每人在本店消费15元,便可在本店免费品黄酒看社戏”。哈哈,这是多么诱人的广告!买了点小吃,坐在茶楼中临湖的木椅上,依着绮窗,清风拂面,品着黄酒,听着社戏,好惬意!

自初中学过鲁迅《社戏》一文,便常想一听为快,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但听着却并不似鲁迅笔下说得那么无聊,因为是真人演出,没有字幕,所以歌词难以完全听懂,但那声腔清悠婉丽,颇具灵秀之气,曲风分明和越剧相仿,而在中国四大剧种之中,我却是最爱越剧的。

听着听着,便不知不觉间浸在这山这水这曲之中了。看着这古香古色的亭台,如精灵般穿梭于桥洞间的船,桥上各色的伞花,耳畔响着这动情而婉丽的曲,我忽然想到了一位同好写的那段关于社戏的如诗的文:旧河畔,老房屋,一切如故。梦里那个依稀年少的身影,却早已不见。撑着伞,在小雨里摇船听戏,那些所谓的悲欢离合、回不去的曾经,不过就是戏台上的一颦一笑、一嗔一喜。

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4)

听社戏

最后则是绍兴乌篷船多了。

绍兴是水乡,水多桥多船亦多。乌篷船是江南水乡的独特交通工具,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因此而得名。

今日,传统意义上的乌篷船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的乌篷船多存于各景区,而且多是那种脚划的小船。

而在过去,绍兴的乌篷船特指那些用摇橹的“梭飞”和“三明瓦”之类的船只。这些船只构造十分精致,在船头上,雕刻有似虎头形象,旧时一些文人在船上或舞文弄墨,或行令猜拳,大饱口福、眼福。但这些大乌篷船太过豪华,为官宦、富商作客、游览、扫墓、迎亲、看戏所用,现在早已绝迹了。

乌篷船之所以名声如此之响,主要应归功于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他的散文《乌篷船》,格调平和淡雅,笔墨朴素自然,紧扣乌篷船的典型特征加以描画,他那娓娓道来的文风从来让人只有沉醉的份儿。而此文中最迷人之处,则是文底深藏的那份闲适隐逸的情思和淡淡的乡愁。

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5)

乌篷船

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看着船夫用双脚娴熟地划着乌篷船,穿梭在碧水石桥间,我却又忽发遐想,1700年前,书圣王羲之的五儿子——王子猷是不是也乘坐着这乌篷船于一个雪夜前往百里之外的剡县,去看望好友——大书画家戴逵的呢?

这则故事名为《雪夜访戴》,出自于《世说新语》。

在此不妨将其原文和译文摘录如下: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一次夜里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为什么这则故事一直让我如此迷恋?或许是因为他那任性而张扬的个性,追求过程而非结果潇洒的心态,正是我性情中所最缺少的吧。

绍兴古城有哪些 绍兴古城有四多(6)

雪夜访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