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中国历史上涌现了无数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女性。从我们上学时学到的《木兰诗》中的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到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们的形象在父权至上的封建时代,显得格外的迷人而耀眼。而这样的人物从古至今一直都在不断涌现。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进步思想的传入,女性也不断地在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中展现他们迷人的风采。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1)

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这位传奇女性,她的事迹曾经轰动了整个民国,人称"现代侠女"。她本是大家族的传统大小姐,是一个喜爱古文诗词的文弱女性。而她却因为父亲的死,走上了漫长的十年复仇之路,最后经历了无数的波折和阻碍,终于亲手击毙杀害自己父亲的仇敌,而她手刃的仇敌则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军阀孙传芳。这位传奇女性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施剑翘。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父母对她的期待,是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如同空谷之兰一般,宁静淡雅的女子。而施剑翘在20岁以前的人生的确是朝着这个轨迹在行进。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是施家兄弟中的老大,在晚清就已经是陆军少将加中将军衔的大人物。后来到了北洋政府时期,施从滨成为了军阀张宗昌的部下,非常受到器重,在其手下担任军长。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2)

可以说,施剑翘的家境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的,而她也极其受到父亲的宠爱。所以一直被作为一个传统的大小姐来抚养,深居简出,甚至还有过缠足。虽然小时候没有去上过学,但施从滨专门为女儿找了私塾先生为其开蒙并教学,而施剑翘正是这时候对古文诗词产生了兴趣。她也接受过新式教育,并且在18岁时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可以说,施剑翘的前二十年的人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小姐模板,根本就和"侠女"两个字搭不上便,甚至可以说相去甚远。但这一切在她20岁的1925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由于奉系军阀张宗昌和直系军阀孙传芳为了争夺安徽、江苏两省的地盘,两大军阀之间爆发了战争。而作为张宗昌手下得力干将的施从滨,自然得为其冲锋陷阵。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3)

当时的施从滨被张宗昌委任为前敌总指挥,并且他还是奉系第二军的军长,奉命南下截击孙传芳北上进犯的部队。孙传芳在战前多次向施从滨发电报,希望施从滨反水与自己合作,倒戈一击。而施从滨一概不理,继续南下迎击孙传芳的部队,并且亲自督阵。但在作战中,因为战争的失利,施从滨不幸被孙传芳的部下俘虏。

孙传芳获得胜利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执意要将施从滨处死。于是将本来已经沦为俘虏的施从滨,当众斩首,并且暴尸三日。最后还是施剑翘的三叔,假装同乡,将施从滨的尸体运回老家安葬,并且给当时身在天津的施剑翘母女传达了噩耗。施剑翘得知父亲的死讯后,从此立志替父报仇,走上了漫漫复仇之路。

施剑翘并不是一开始就打算成为"侠女",毕竟她在当时只是一个失去了父亲的弱女子,而自己还有弟弟妹妹尚且年幼,无法和势力强大的军阀孙传芳抗衡,只有寻求别人作为依靠,以图复仇。最开始她试图依靠自己的堂兄施中诚,因为施中诚童年丧父,因为投奔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得以进入了北洋军谋得了个职位。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4)

施中诚一开始也表现得好像对为施从滨报仇很上心,为此,施剑翘的母亲还去求张宗昌多加关照自己这个侄儿。在施从滨死后第二年,施中诚直接从排长跃升为团长,又过了三年甚至当上了烟台的警备司令这种要职。但施中诚这时候却开始劝施剑翘打消为父报仇的念头,施剑翘怒不可遏,当即决定与这位堂兄断绝兄妹关系。

后来,施剑翘在父亲的三周年忌日时,母女俩的痛哭声惊动了来借宿的同乡人。此人名为施靖公,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当时在军阀阎锡山手下任谍报股长。施靖公表示愿意为施从滨复仇,而施剑翘回复:"如果愿意为她报杀父之仇,她便愿意以身相许"。

施靖公在婚后一路高升,但却对报仇一事一直拖延,一直到1935年,这一年施靖公也当上了旅长,施剑翘再次提出为父报仇,却遭到了施靖公的拒绝。施剑翘毅然决然和施靖公划清界限,带着婚后的两个儿子回到了娘家。这十年,施剑翘尝试依靠过自己的哥哥,也依靠过自己的丈夫,最终都是一场空,她最终决定自己动手完成复仇。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5)

她将自己原本的名字"施谷兰"改成了"施剑翘",此名来自于施剑翘亲手写下的两句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她还将自己的儿子的名字分别改成"佥刃"和"羽尧",暗合剑翘二字,一切都只为坚定自己的复仇之志。

施剑翘为了行动便利先是"通过手术放开了自己裹着的小脚",然后潜心练习枪法,为刺杀做着准备。不久后,孙传芳因为兵败隐居天津的消息传到了施剑翘这边,施剑翘觉得机会来了。她的行动根据后人推断得到了军统的暗中帮助,于是施剑翘得到了一支当时极其稀少的勃朗宁手枪。

在其父亲十周年忌日这一天,施剑翘得知了孙传芳成为了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于是施剑翘以假名提前加入了居士林,在居士林中通过明察暗访摸清了孙传芳的特征以及行动惯例。通过这些信息,施剑翘做好了周密的准备,甚至还写好了遗嘱和《告国人书》,以图行刺后公开。

11月13日,这一天是星期三,是孙传芳例行的到佛堂听经的日子,也是施剑翘拟定的行刺的日子。她也在这一天到了佛堂假意听经,然后找借口混到了离孙传芳较近的位置,以提高刺杀成功的几率。之后,她快步走到孙传芳身后,在听经者和法师在闭目诵经之时,悄然拔枪,对着孙传芳后脑勺就是一枪,之后又对着倒下的孙传芳的太阳穴和腰部连开两枪。

当佛堂陷入混乱后,她将早已准备好的父亲的照片和《告国人书》扔向了人群,并光明正大地宣布自己的姓名和行刺的原因,还亲自报警自首,最后被警察带走。第二天各大报纸都在头条刊登此事,举国震惊。施剑翘被捕后,丝毫不否认自己杀人的事实,并交代了经过和原因。并且在法庭上表示,自己杀孙传芳不是只是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父亲,更是因为孙传芳残杀俘虏,并且死后还要暴尸这一行为。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6)

施剑翘的案子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赏,并称其女中豪杰。不仅如此,这一惊天大案还引来各方妇女会和学会为其奔走呼号,请求特赦,认为孙传芳当初作为抵抗国民革命的主要军阀,施剑翘这一行为是为国除害。这甚至惊动了冯玉祥和李烈钧、于右任等国民党大佬下场为其求情,请求国民政府给予特赦。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7)

1936年10月14日,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正式向全国发布公告,宣布对施剑翘实施特赦,之后最高法院下达了特赦令,施剑翘得以被释放。之后的几十年里,施剑翘为抗战奔走过,见过宋美龄:为资助劳苦大众,见过周总理;解放军解放苏州,她亲自带头迎接过解放军进城,甚至将两个儿子亲手送进了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施剑翘将其一手创办的小学移交给了苏州市人民政府,所做之好事不胜枚举!

女侠施剑翘故事(现代侠女施剑翘)(8)

"深谷芳兰一枝春,攀绝高崖凌碧空。纵有红花漫四野,岂无绿草染前峰。繁枝不怕春色浅,根茂何愁冬土深。生就山中一根草,只怕孤芳不惜春。"这是施剑翘亲手写下的诗句,名字与其原名"谷兰"相合,这首诗正是施剑翘一生的完美写照。1979年,施剑翘因为直肠癌去世,临死前,她对儿子留下的遗言,不是关于自己,却是希望祖国早日统一,表示如果身体允许希望还能为统一尽一份力。施剑翘的一生,无愧于"现代侠女"之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