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地域总面积1994.8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里的碧水、蓝天、净土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延庆区循环农业?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延庆区循环农业(延庆区养殖产业全力迈向现代化)

延庆区循环农业

延庆区地处北京市西北部,地域总面积1994.88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72.8%,平原面积占26.2%,水域面积占1%,是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区始终坚持生态立区,全面实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这里的碧水、蓝天、净土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

日前,我们会见了延庆区委农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利忠,在访谈中,张利忠对延庆区养殖业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并就延庆区推进都市型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谈了思考和体会。

记者:延庆区承办举办两次重大国际型活动后,目前养殖业发展如何?

张利忠:成功举办世园会和冬奥会冬残奥会给延庆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延庆区养殖业来说,是知名度、影响力的双重提升,同时也对延庆区如何继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等方面带来了新的课题。作为全市传统农业大区,延庆区畜牧业发展迅速,生猪、蛋鸡、奶牛等养殖种类繁多,目前全区现有备案养殖场34个,养殖户4500余户。2022年前三季度,延庆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12.2亿元,同比增长27.6%。可以说延庆区的养殖业规模是比较大的,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但提升现代化养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动物防疫人才梯队、灵活运用土地和环境、降低养殖业运营成本等也是我们今后亟待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记者:延庆区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延庆养殖产业在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张利忠:延庆区作为北京后花园,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都市型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实践基地”,我们协调推进养殖业提升现代化进程,大力扶持地方龙头养殖企业,首先在育种阶段加强创新与推广,其次在动物防疫阶段,建立动物卫生标准,加强政府引导,最后从产销对接阶段,打造品牌服务,塑造品牌价值,鼓励企业探索电商化、社区化、会员制等销售方式。此外,我们将构建蛋鸡、奶牛、生猪育种示范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延庆区养殖产业生猪稳产保供、奶牛提质增效,蛋鸡标准化生产。

记者:“妫水农耕”区域公用品牌发布后,养殖产业与区域公用品牌如何形成联动效应?

张利忠:2019年9月延庆区正式发布了“妫水农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明确秉承绿色高质量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兴农、品质兴农,不断提升延庆区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前“妫水农耕”品牌以蔬菜和果类为主已授权9家联盟单位推广使用“妫水农耕”标识。作为京北小型蛋鸡产业带,延庆区以矮小型蛋鸡选育、生产供应为主,重点布局标准化养殖区、蛋品加工贮存区、冷链物流区和综合服务保障区,实施鸡蛋优势特色品牌创建工程,建立“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推动鸡蛋产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工作。2021年延庆区发布《延庆区良种蛋鸡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组织符合生产和转型规模、品牌提升的企业进行申报,申报成功企业有北京康庄鑫盛养殖有限公司、九龙禽业中心等4家企业。下一步,蛋鸡企业协同“妫水农耕”品牌进入北京市社区进行推广活动,扩大延庆鸡蛋的品牌效益。

记者:我市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到延庆养殖产业,您怎么看这里的机遇与挑战?

张利忠:实施方案为全市强化保产保供、农民增收、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延庆区今年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恰是养殖产业迅速发展、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良好机会。一是我们将扶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新品种和配套系培育,建立可复制可传播可发展的示范试点基地。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供应链体系,打造“企业 养殖场(户)”生产模式和“企业 社区 会员制 定制化 电商”的销售模式,积极创建企业品牌,打造品牌联动效益,同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业。三是建立全面的畜禽防疫机制,以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参与、多方技术支撑,全面做好动物防疫管理工作。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确实存在着从业人员数量下降,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养殖设施用地与环境、环保矛盾突出、市场压力大,产销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未来我们不断探索完善,形成具有延庆区特色的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