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教师的每周放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解读如约而至,小马扎排排坐,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2)(1)

一、原始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教育没有从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分化出来,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中进行的,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二、古代社会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包括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

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使教育从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形态。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诞生,是人类教育文明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尽管世界各国奴隶社会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民族性和地方性,然而,在一些基本的方面仍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学校教育成为奴隶主阶级手中的工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规模上逐渐扩大,在类型上逐渐增多,在内容上也日益丰富,并且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生产是手工操作的小生产,生产劳动者的培养不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仍然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

1.古代中国

(1)朝代:夏代

特点:出现了学校的形态,有了学校的设置。

典型代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2)朝代:商代

特点:出现正规的学校教育场所。

典型代表:"大学""小学""庠""序"等是商代学校的名称,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它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

(3)朝代:西周

特点:建立典型的官学体系,学校教育制度发展比较完善。

典型代表:官学体系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

(4)朝代:春秋

特点: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典型代表: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其特点是学术自由。

(5)朝代:两汉

特点:实行思想专制的文教政策。

典型代表: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

(6)朝代:隋唐

特点: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

典型代表: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干。

(7)朝代:宋、元、明、清

特点:程朱理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典型代表: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明代以后,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

2.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佛教教育:教育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3.古代埃及

古王国末期就有宫廷学校,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4.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古代雅典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灵活,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斯巴达教育: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5.古代罗马

罗马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其中拉丁修辞学校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6.中世纪的欧洲

教会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人才,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承担,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习方法是背诵,盲目服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

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具体包括"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同时也进行宗教观点和武士道德品质的教育。

三、近代社会教育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逐渐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德国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的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出来,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干预学校教育。

4.教育的法制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重视教育立法,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

四、现代社会教育

虽然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与古代教育相比,在总体上,现代教育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就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这样,学校教育日益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强社会财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

2.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趋突出

现代教育的对象不再是某一阶层的人,而是全体社会成员。随着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教育日益普及,同时也日趋多样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和领域,形成了一个复杂、庞大、开放的系统。它既包括制度化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教育;既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半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在教学内容上,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在教育手段上,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真题链接】

【2016下半年真题·5题】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则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能够做到礼、义、信,那么人民是没有不服从的,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但是并没有认识到生产力的重要性,施教内容脱离社会生产。

【答案】B

【2015上半年真题·4题】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

A.演说家

B.智者

C.军人和武士

D.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解析】古代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军人。

【答案】C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2)(2)

复习到地老天荒还是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关系,统统交给深蓝教师,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专题课正在火热招募中,等的就是你!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核心考点2)(3)

本文由"深蓝教师"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