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1)

在教学中,你是否遇到这样一个情况呢?当老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孩子动手作画时,孩子却非常直接地回复老师:“我不会画!”

绘画对于儿童来说应当和玩游戏一样是一种出自于本能的自发性表现活动,是充满快乐和自信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我不会画”这种情况呢?会产生我不会画的原因,无非是失去自信心所致,而让孩子失去自信的原因,结合多年观察的经验列举以下几点: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2)


01

成人观念的误导、误解

为什么孩子说“我不会画“呢?因为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大人期望的“会画”的标准。因为很多大人看来,会画或者画得好,就是画得像、画的和临摹的参考图一样。孩子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自然会说“我不会画”。

因不了解儿童画真正的含义及其身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而常给予不当的引导,如要求孩子要画得像,画得好;认为孩子画画就是要将物体形象表现得很具象。孩子会因无法达到如此的标准而失去自信心,相对的创作能力就无法发挥出来,因而只好说:我不会画,来为自己解困。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3)

02

生活经验的欠缺

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石,有些孩子欠缺生活经验,若遇到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悬殊甚多的表现主题时,也会感到困惑而不知如何表达。

如对爬山完全没有经验,老师要他们表现爬山的主题画,自然会产生挫折感。所以,在平时的绘画课堂中,老师课程的选题应当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如果取材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有较大出入,应当在课程导入时尽量直观、详尽,让孩子对即将作画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4)

03

比赛失利及参赛目的的扭曲

目前教育单位、民间团体常常举办美术活动的比赛,原本是借此推展美术教育,但在大人的利益蛊惑下,孩子无法用平常心面对比赛,若多次比赛失利也会使其否定自己的能力。实际上很多民间团体组织的比赛,都是以盈利为目的,评比并没有任何学术和专业的标准,奖牌也没有任何的含金量。

即使基本上报名了就能获得奖牌,但是很多父母和老师为了迎合参赛,强迫孩子画一些自己根本不敢兴趣的主题画或参赛画,也大大降低了孩子作画的兴趣,认为绘画的标准就是这样的,而自己对画画的爱好和兴趣却并非如此,获得的快乐还不如自己平时在草稿本上的涂鸦,因此孩子常常会说“我不会画”,是的,孩子是不会画,因为不会画这种为了参赛而画的模式画,他们更愿意画遵循自己本身的兴趣和爱好的内容。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5)

04

同龄间的比较

孩子的学习除了老师,和同龄之间的互动也是很好的学习管道。但若在其成长中过程中习惯与人比较,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若遇到他人负面的评语时,或同伴的表现比他强就会因而产生眼高手低的挫折,使信心丧失,从而出现“我不会画”的情况。

其实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作画的特点,老师和家长都应当从孩子的作品中找到闪光点,加以表扬,对于不足之处,应当委婉和善意地指出,让孩子能够清晰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孩子的作品与别的孩子做对比,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得孩子即使放弃自己的个性去模仿他人,也无法达到家长的要求,更不能从中获得作画的愉悦感。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6)

05

教学上的失误

教师没有认清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亦无详细传达教学重点,也会使孩子不了解主题的内容失去创作动机而直接地说:我不会画。有的老师习惯给孩子范例,若孩子已习惯依赖范例,自我创作的能力也就慢慢丧失。若有朝一日要孩子自由发挥,也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会不知如何下笔。

因此,当孩子出现“我不会画”的情况,老师也应当从自身的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否难度太大,内容是否贴近儿童,课程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等等。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7)

孩子出现“我不会画”的情况,有时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观察孩子的行为和心理状况,只有细心、耐心并充满爱心地去靠近、理解孩子,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从而加以改进,使孩子变得自信起来。

儿童绘画课零基础学美术(美术教育当孩子说)(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