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植树问题,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等植树问题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做题时经常出错。

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比如上楼梯、校园外侧四周的防护栏、教室桌椅的排放、学生排队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

植树问题讲解教程(原创植树问题课前)(1)

实践活动课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

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植树问题的简单数量关系,为课堂延伸带来教学帮助。在备课过程中,我看教材上呈现的例题是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是不利于课堂教学发展的,因此我对植树问题的例题进行了大胆调整。把全长100米的距离改成了全长20米,虽然距离缩短了,但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却增大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表象,这样学生亲身感受的效果将会更好。

植树问题讲解教程(原创植树问题课前)(2)

课堂上通过必要的方法及步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从而掌握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行了知识的延伸,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植树问题,学生比较喜欢,因此在目标价值的定位上、在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我都给了学生实践的空间。我并没有把会做植树问题作为单一的学习目标,而是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作为更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感悟也有深切的体验。用植树问题的思想同化生活中其他具有植树问题特征的现象,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达到对知识以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迁移。

植树问题讲解教程(原创植树问题课前)(3)

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我采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动手画图,自己去探究植树问题的基本特点。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测——画图验证——寻求规律——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构建一个初具规模的建模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具体的措施让学生不断体验、感悟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经历科学解决问题的历程。

通过此课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会好的学习方法是多么的重要,让学生历经愉快的探索过程,数学的课堂也会如此美妙。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时,我力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本着“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进行知识的延伸。

能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也将是我们课堂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植树问题讲解教程(原创植树问题课前)(4)

上完这节课后的两点思考: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植树问题是数学中一个独立的单元,其内容和生活联系非常密切。这一课我们不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领悟研究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因此我设计了一道数字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没法解决,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而且,可以在这种与平常不一样的活动中,获得真实感知和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植树问题讲解教程(原创植树问题课前)(5)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环节我都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上的非常顺利,效果也不错。但总觉得有些程序化,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规定的有些死。如果在探究两种栽树方法的规律时,再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