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它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思想和信仰特征,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修道之人崇尚心灵的平静,生活简朴,清净自在,凡事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因创始人张陵最初选择了在四川大邑鹤鸣山传道,因此鹤鸣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鹤鸣山位于四川成都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北依青城山(约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公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70公里,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山上建有“道源圣城”,是世界道教的朝圣地,也是芸芸众生求教道家仙方、康复养生的福泽之地。

道教法事最初来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意识,巫师通过祭祀鬼神,以沟通天人,求得神灵降福庇佑。最初仅限于为君王服务,祈祷军权稳固,国运昌隆。后来随着历史变迁,法事活动渐渐走下神坛,普及民间。信奉道教的人们相信,通过法事(斋醮),可以求得神灵庇佑,消除厄运,累积福气,免除灾难。道教法事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比如祀雨九龙醮,罗天大醮等。斋法与醮法原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了道教法事的代名词。常见的道教法事有:早晚坛功课(道教住观道士每日早晚例行的科仪。一为修真养性,二为祈祷吉祥,三为坚定道心,四为超度亡灵,五为体现宫观道风管理)、祝将科仪(恭迎神灵登临坛场,以庇佑祝祷人)、祭孤科仪(祭祀孤魂,超度亡灵)、祝寿科仪和庆贺科仪(庆贺祖师圣诞时行的法事)、接驾科仪(请玉帝降临人间,赐福免灾,延年益寿)、大回向科仪(道场圆满时的一种科仪,以消除罪孽,普度众生)等。按照传统习俗,在法事活动前,祝祷人必须沐浴换上干净的衣服,不食荤酒,以表示自己的诚意与对上天的敬畏之心。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1)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2)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3)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4)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5)

随州传统舞(祈福古老独特的梧州道家舞蹈)(6)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藤县本地生活:txtx0774(关注有惊喜,可长按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