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研习社
砚台,位传统文房四宝之首,为挥毫作画时的不可或缺之器,传百世而不巧,历代文人墨客将其视为珍玩之佳选,且以拥有一方佳砚为荣。
今个便以问答的形式,大体了解一番砚台的基本情况。
歙石青红云龙纹官砚 研习社藏
01
砚的发展历程 ?
砚,汉代以前被称作研,汉代刘熙的《释名》中写道,“砚,研也,可研磨使之濡也。”
作为一种研磨供工具,其历史悠久,已知最早的砚的实物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秦墓。
冯铨款“汗简”铭文竹节大端砚 研习社藏
早期的墨尚未成锭,为零碎的片状和颗粒状,使用时须用研杵碾压,进而研成墨汁。直至东汉后期,墨始制成锭。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推动了书画艺术的向前发展,进而对砚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发墨不损毫、质地细密滋润等,四大名砚由此问世。
熊廷弼汪苕文铭塔景砚 研习社藏
宋代注重石砚,钟爱端砚、歙砚之习蔚然成风。砚之造型趋于多样化,一扫汉唐砚圆形三足和箕形的单调风格,以抄手砚为代表。
老坑君子端砚 研习社藏
唐宋之后,砚台的质料与造型进一步扩充,逐渐由单一的书写用具转变为集绘画、书法、诗文、雕刻于一身的艺术品。
明代制砚,注重美石,以端石为重。砚雕风格端庄厚重,纹饰不甚繁琐,另有随形而制的“不拘一格”者,开创了追求风韵文人砚雕的先河。
太师少师端砚 研习社藏
及至清代,达到了砚台制作的鼎盛时期,风格多样,且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流派。
清代砚雕侧重雕工,吸收了石雕、牙雕、木雕和漆雕的长处,偏重于精细雕刻和线刻,尤以乾隆朝为代表。
02
四大名砚是哪些 ?
四大名砚形成于唐代,此时期讲求砚材的质、色,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婺源的歙砚、山东的红丝石砚以及山西的澄泥砚凭借精良的质地,一跃为唐代的四大名砚而名重天下。
清乾隆 澄泥海天初月砚
而至宋代,随着洮河石的开采,洮河砚凭借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淌溪下岩,逐渐取代了红丝石砚,成为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石雕兰亭集会图砚 故宫博物院藏
03
常见的砚台造型有 ?
历经各朝各代的发展,砚台造型样式纷呈,面貌繁多,概而梳之,可分为三大类型、七大砚式。
三大类型为正形砚、随形砚以及仿形砚。
方形砚
随形砚
七大砚式即辟雍砚、石渠砚、箕形砚、抄手砚、淌池砚、落池砚以及平板砚。
每种类型与七大砚式一一集合,从而衍生丰富的样式,再添以不同的纹饰,造就万千变化。
唐 白釉辟雍砚 故宫博物院藏
端石长方抄手砚 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同治款端石石渠砚 故宫博物院藏
04
为什么说砚贵有铭 ?
砚铭,即镌刻在砚面、砚背或两侧的一种长短各异,亦诗亦文,书体不一的文体,一展书法美学。
明天启朱芾铭文老坑敞池端砚 研习社藏
大多文字简练,构思巧妙,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富有韵律,富有文学意蕴。
如大臣褚遂良在唐高宗赏赐的一方端溪石渠砚背铭曰,“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黄。永年宝之斯为良。”
再如武则天赐予狄仁杰的一方端砚砚铭曰,“日月合壁,五星连珠。”
姜宸英款诗文砚 研习社藏
砚铭或始于秦汉,内容多记载纪年、物主姓名身份、砚的名称等等。而自唐朝开始,砚铭便开始注重文采,藏砚者往往喜作铭文,崇尚喻志。
宋元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争相撰写砚铭,且成为了儒官儒商的一大雅好,更有文人学士将其视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推动砚铭进入了繁盛发展。
清乾隆 御铭端石霭霭融砚 故宫博物院藏
05
哪一方砚台最为实用 ?
砚台种类繁多,试问哪一种最为实用,当属暖砚。
墨凌寒易冻结,为方便寒冬濡墨,暖砚这一特殊砚式便应运而生。
明正德 正德款海腾蛟纹铜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
暖砚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的《四民月令》,而后各代均有承袭,如唐人张说在《张燕公集》写道,“笔锋晓冻,墨池夜结,香炭潜燃,推寒致热。”
明清两代较为流行,逐渐演变为一种实用与装饰并存的文房雅具。
清乾隆 御铭紫石铜鎏金八棱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
其制作形式有两种,一为“水暖型”,在砚堂下凿出空腔,通过灌注热水于内,以保持砚面的温度;
二为“火暖型”,在砚台底下设置金属底座或金属砚匣,放置热炭来保持砚的温度。
元 镂空刻花铜暖砚 上海博物馆藏
而现存最早的暖砚实物为甘肃宋中晚期窑藏出土的一方陶暖砚,砚膛中空,可置放炭火,双面砚可同时受热。
清乾隆 青石素池掐丝珐琅盒长方暖砚 故宫博物院藏
06
古人对砚的评价 ?
古人对砚的评价,“喜爱”两字足矣,可从别称、诗句、轶事中窥见一斑。
文人视砚为友,故而予以砚“石友”之谓称,宋代王炎曾作诗曰,“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 东塘铭澄泥椭圆砚 故宫博物院藏
更有人将砚拟人化,尊称其为“即墨侯”,宋代王迈中在《除夜洗砚》中曰,“多谢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清康熙 端石雕双龙纹砚
此外,还有前赴后继的文人为砚著书立说,誓要让其流芳百世。如米芾的《砚史》、欧阳修的《砚谱》、赵希鹄的《古砚辩》、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和朱彝尊的《说砚》等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乾隆年间编纂的《西清砚谱》,内有二百多方砚台,汉代至清代均有涉及,每方皆有尺寸、材质、形制的说明,可谓集古砚之大成。
《西清砚谱》内页 故宫博物院藏
历史上更流传着痴砚成狂的故事,如北宋画家米芾,相传他对一方山形砚台爱不释手,专门为其写了《研山铭》,甚至连续三年抱着砚山入迷,足见对砚的痴迷程度。
端石石鼓式砚-乙砚 故宫博物院藏
当然,有关砚台的二三事远不止上述的这些,但从短短几问,便可窥探砚台世界之广袤,文房四宝之名,名不虚传。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