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足浴店技师(去打酱油的女足浴技师)(1)

她们披星戴月、她们辛勤劳动、她们不被理解,但是她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近日,记者带您走进“足浴女技师”这个群体,感受她们的酸甜苦辣。足疗师们敲、揉、挤、按……她们的双手上下翻飞,一刻也不得闲。出于种种顾虑,她们希望大家对这份职业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歧视。她们希望有一天,走到哪都能骄傲地大声说“我是一名足疗技师!”据了解,1999年5月国家将足部按摩师纳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从此,足底按摩这一职业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

雨花石足浴店技师(去打酱油的女足浴技师)(2)

从前对足疗行业一无所知

她只想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来自三原县的妮妮(化名)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今年她刚满30岁,却已经是一个7岁孩子的母亲。中学毕业后,她卖过服装,当过工厂职工,做过饭店服务员,多种职业经历练就了她待人热情的工作态度。

2007年,婚后的妮妮便开始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等到孩子可以送去幼儿园了,她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份工作,便决定和丈夫一起来咸阳打拼。

“别的没多想,我就想着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妮妮说,至今她在足浴行业中已经走过了4年,除了丈夫,她的家人仅仅只知道自己在市里“打工”。

回忆当初应聘工作,妮妮说有个乡党,和她情同姐妹,“我姐就在足浴店做足疗,我就趁有个招聘的机会,第二天就去上班了。”妮妮说考虑到工作的地点离家很近,她一口就答应了。在当时,足浴行业对她来说完全是陌生的,而“足疗技师”这个行业在她的眼里充其量就是个“洗脚的”。

2011年,妮妮正式在咸阳一家足浴店上班,与此同时,她的丈夫也受雇在咸阳当了一名出租车司机,两人每月近六千元的收入。没过多久,夫妻俩将孩子从三原老家接来城里送入全托,一家三口算是生活得踏实了。

儿子问起妈妈工作

她笑称“妈妈是打酱油的”

或许在应聘时,妮妮并没有想到足疗技师是一份很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起初,瘦弱的她就是用蛮力,有时做完一个足疗自己倒是先出一身汗。

刚入职时,经过短期理论培训,剩下的就是下班之后与同事相互切磋、提高技艺,妮妮说:“可以通过足部穴位按摩了解顾客的身体状况,按到穴位有人感觉痒、有的人感觉胀痛,顾客的反应是不一样的。”随着入职时间越长,她不限于简单重复的工作,有时她也会钻研按摩手法,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渐渐地,她对足疗有了新的认识。

“有时候会有回头客,过来点名让我给他做足浴。”妮妮说,这时她最有成就感,因为这是顾客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同时,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再次肯定。在足浴行业待得越久,她便越发有自信。可有时候这种自信,却被儿子的一个问题击退。

“那时候儿子见我上班便问,‘妈妈你干嘛提着小篮子啊?’我就说‘妈妈是去打酱油。’”妮妮笑着说,数次面对好奇心强的儿子,她都以“妈妈是打酱油的”工作来解释。妮妮记得儿子上学后,有次坐公交车路过自己上班的地方,指着足浴店便说“妈妈,那是你上班的地方”,她只是笑着用食指在嘴唇前比画着,“嘘”了一声。

孩子送去全托每周见一次

她满心愧疚

妮妮是乐观自信的,但是面对家人问起自己的工作,她总是想办法遮掩,转移话题。其实在不经意间她告诉过爸妈自己在足浴店上班,但是并没有明说自己是一名“足疗技师”。

“怕我爸妈嫌丢人,当姑娘的时候都没给人洗过脚,现在成家了反倒为别人洗脚。”妮妮说,或许是怕家人误解。

老公白天开出租车,而妮妮早、晚两班倒,紧凑的生活节奏,夫妻俩不能经常陪伴孩子左右,提起宝贝儿子奥奥,她也是满心愧疚。“送全托也是没办法,每周去接孩子回家,都会给他买好多好吃的,带他去公园。”妮妮说,见到儿子他们会尽可能满足他的要求,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说起当下的生活状态,妮妮还是比较满意的。除去每月房租500元,以及孩子托费这两项必不可少的开支,夫妻俩还有些结余,如今他们已经开始攒钱,计划在咸阳买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本报记者 沈广睿 吴萍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