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权转载自“文化溯源”,id:gmrbjzb
中国近现代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既是一部学习的历史,也是一部动荡的历史。
所谓学习,是因为近代高等教育以向西方学习为主;所谓动荡,是由于中国近代社会动荡,而高等教育受到经济、政治、社会传统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动荡”的烙印。
中国百年的近现代史历经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毕业文凭的形制也随之变化。
晚清时期的中国高等教育,是清政府自救运动的一部分,其本质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持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因而当时的高等学堂毕业证书大多体现出鲜明的封建皇权特征。为了显示皇权之至尊,这一时期高等学堂的毕业证书往往以龙纹为边框,并配有慈禧太后的“懿旨”。
同时,当时的毕业证书还会添加历届毕业生各科的考试成绩,甚至还会介绍毕业生的品行和家庭前三代的情况,实际上起到了个人档案的作用。
下图为1908年颁发的京师大学堂修业证书,证书四周饰有龙纹边框,边框四角书有“京师大学堂”字样。
写于证书之首的是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颁布的懿旨,洋洋洒洒八百余字,主要强调了办学宗旨、办学方法、办学制度等。
京师大学堂修业证书
需要强调的是,修业证书与毕业证书不同,修业证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某一阶段性的考核成绩及格所颁发的证书。
而下图则是京师大学堂博物实习科毕业文凭。
它在形制上与上图中的修业证书大体相似,不同的是,毕业证书添加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所学课程、课程分数、授课老师、成绩排名等信息。(这和现在部分大学将学生期末成绩单邮寄给家长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w(゚Д゚)w)
京师大学堂博物实习科毕业文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高校的毕业证书在形制上也更加简洁。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8),国立高等院校毕业文凭大多将原有的龙纹边框改为黑色或蓝色的直线边框,同时,证书上必须贴“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一般为面值伍角的税票),其证书内容较晚清时期也简洁许多,而毕业生的成绩也通常与毕业文凭分开做单独记录。
国立北京大学毕业证书(正面)
上图为国立北京大学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颁发的一张毕业证书。证书所有者为当时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生章廷谦。
证书从右至左分别为毕业生基本信息、所授学位、校长签名及校长印章、颁证日期及学校印章。证书上方还贴有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一枚。
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登上历史舞台。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高等院校毕业文凭在形制上沿袭了过去相对简约质朴的风格。
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毕业文凭通常在上方添加有国父孙中山的头像以及中华民国国旗和中国国民党党旗。
与此同时,伴随着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普及,这一时期相当一部分的高等院校开始在毕业文凭上粘贴毕业生的照片。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证书
上图为北平师范大学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颁发的毕业证书。证书所有者为该校理学院生物学系学生徐晋铭。
从右至左分别为学生基本信息、所授学位、校长和院长的签名及印章、颁证日期及学校印章。证书的左下角还粘贴有毕业生的照片。
照片中的徐氏身着学士服,头戴学士帽,眉目清秀。尽管这张历经数十年光阴的照片现在看来模糊且斑驳,但透过它我们仍可以想象到在那个能够识文断字就已是十分难得的时代,一位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青年学子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下图则是国立清华大学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颁发的一张毕业证书。证书所有者为该校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系毕业生袁随善。这张毕业文凭在形制上与上一个差别不大。
国立清华大学毕业证书
国民政府于1929年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八学院,设置了三个及以上学院者方可称为大学,如果学院数量不足三个,则只能称为独立学院。
因此,上面两张国民政府时期颁发的毕业证书在内容上也增加了毕业生所属学院的信息。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受到战争的影响,许多大学西迁。
于是在这样特殊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高校选择向学生发放临时毕业证,并要求毕业生在一定时限内通过临时证书领取正式毕业证。
下图为国立武汉大学(今武汉大学)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颁发的临时毕业证书。证件所有者系该校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饶华楩(pián)。
证书从右至左为学生基本信息、校长署名及印章、临时毕业证附注、颁证日期和学校印章。
根据附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张临时毕业证的使用规则:(1)证书有效期为六个月;(2)领取正式毕业证后临时毕业证需要缴销。
尽管这张证书在形制上相较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证书而言显得十分简陋,但照片中的饶氏似乎并未因国家遭受外敌侵略而意志消沉。
他身着长衫,英姿勃发,面上带着舒朗的微笑,全无畏惧忧虑之色,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动荡的年代下知识青年朝气蓬勃、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
国立武汉大学(今武汉大学)毕业生临时证明
下图则是国立武汉大学(今武汉大学)于民国三十二年颁发给饶氏的正式毕业证书。其形制与国民政府时期的主流毕业证形制上大体相似,不同的是这张毕业证的边框为深蓝花纹边框,且于毕业证右上角饰有葵花形“武大”三彩徽章图案。
国立武汉大学(今武汉大学)毕业证书
结合上面的临时毕业证中所注的附注,这张正式毕业证颁发时,临时毕业证早已过期作废。据此可见,临时毕业证书有效期半年的规定显然并不切合当时抗战的大背景。
在众多于抗战时期西迁的高校中,西南联大可以算作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这所学校由北大、清华、私立南开大学联合办学。在抗战那段艰苦的岁月里,西南联大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
上图为西南联大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颁发的一张毕业证书。证书所有者系理学院化学系学生李士谔。根据证书左侧的毕业日期(民国三十一年七月)和验印日期(民国三十五年一月三号)可知,这张毕业证受到抗战的影响推迟了三年半的时间才得以发放。
同时,从一些证书实物来看,40年代初期毕业的西南联大学生的正式毕业证书都是延至重庆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前后发放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办学条件之艰难可见一斑。
下图为国立西南大学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发放的一张转学证明书。该证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右侧为证明学生身份,起到通行证作用。
左侧为该生修完第二年级第二学期课程转入南开大学所开具的转学证明书。该生转学至南开大学需要从昆明到天津,沿途路过军警关隘需要该凭证放行。
在常规的说明及印章之中,右半部分中间位置的蓝色印章尤为引人注目。这枚印章声明:“如三十四年度学年成绩有二分之一不及格情形,该生应作退学论,此项证明无效。”
由这段说明可见,尽管条件艰苦,但联大对学生的要求仍未有所放松,想来这也是联大能取得如此之高办学成就的原因之一。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转学证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焕然一新。
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校毕业文凭的形制上同样有所体现。这一时期的高等院校毕业文凭在形制上大多以红色粗细双线条为边框,黄色小方格花纹为证书底色,并刊有美术体“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
在内容上则增加了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验印编号和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印。同时,在证书背面通常印有毕业生整个大学期间的成绩单。
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证(正面)
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证(背面)
上图为北方交通大学(今北京交通大学)于1950年颁发的一张毕业文凭。所有者为北京铁道学院铁道运输学系学生孔庆铃。这张毕业文凭在形制上和当时主流的高等院校毕业文凭比较吻合。
天津大学毕业证书
上图则是天津大学于1952年颁发的一张毕业文凭,文凭所有者系纺织工程系学生李增敏。照片中的李氏神采奕奕,目光坚定,与刊印在证书中央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一起向我们诉说着那个火红的年代。
值得注意的是,1952年时值院系大调整,高校中取消了学院,转而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因此,这张毕业文凭在毕业生的院系问题上也取消了毕业生所属学院的信息。
南开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现场热情拍照。王晓明摄 /新华网
改革开放后,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高等教育需要博采各国之长,面向世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毕业文凭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在制度上,从1992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各院校向毕业生颁发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学位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学士学位证。
同时,毕业文凭在设计上由统一格式走向以体现高校自身特点为主。
例如许多高等院校会在毕业文凭上刊印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校训等内容以彰显学校自身的个性。这样的变化也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2018年毕业典礼。新华社记者刘潇摄/新华网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本科学历在中国的青年群体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大学毕业文凭也从过去的“金招牌”变成了现在的“遍地都是”。
尽管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明确的、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同步的理念、目标与方向,但这一张张泛黄的文凭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走过的那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曲折道路。
再去回望历史,心中不免涌起一份感激和幸福。感激于先辈们白手起家、克服千难万险的勇气,幸福于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
撰文 | 尹舒薇
来源:光明日报“文化溯源”融媒体工作室(id:gmrbjzb)
编辑:小米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