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了清末民初时期北京一家中药世家如何从一家普通药堂步步成长为民族老字号的传奇故事。
其中,药堂百草厅的现实原型就是北京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而白家便是“同仁堂”的创始人乐良才所在的乐氏家族。
乐家并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祖籍也很难再考,乐良才这一支为宁波乐氏,祖籍慈溪,即现在的慈城镇,到乐良才这一辈,宁波乐氏已经经历了二十六世。
明初,乐良才原本是宁波府的一个普通江湖郎中,靠着一手祖传的行医秘方和技术为生。之后永乐帝迁都北京,乐良才也从宁波迁到了北京城。乐良才定居北京后开始娶妻生子,乐家也开始了以家族企业经营为模式的行医生涯。
北京乐氏传承到四世乐显扬,才开始逐渐走向辉煌。乐显扬很有医药天赋,加上自幼便传承家学,成年后又苦读医术,最终得以进入清廷太医院供职。乐显扬成为官医,标志着北京乐氏正式结束江湖行医的历史。乐显扬自幼便有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有了官方身份后,乐显扬就萌发了开药铺以济百姓的想法。
康熙八年(即1669年),北京乐氏四世乐显扬在北京城正式创办“同仁堂药室”。据传,“同仁”之意来源于《易经》中的“和同于人,宽广无私”一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乐显扬去世,乐氏五世乐凤鸣子承父业。
不同于其他几个兄弟,乐凤鸣和父亲乐显扬一样,自幼便对中医学情有独钟,所以乐氏五世中只有乐凤鸣真正得到了乐显扬的真传。
乐凤鸣接掌同仁堂药室后,不想辜负自己的医学天赋和先辈的期盼,一心只想将同仁堂药室发扬光大。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乐凤鸣决定将同仁堂药室搬迁至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并将其正式改名为“同仁堂药铺”。
乐凤鸣执掌同仁堂的数十年间,不仅开创了同仁堂“前店卖药,后场制丸”的经营制作模式,还编撰了后来风靡全国并对整个医药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同仁堂药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