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语出《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大意是:

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一日落后,于是询问路旁除草的老人见没见孔夫子,老人回答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得上“夫子”称谓?

现在我们常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一线生产劳动,缺乏基本常识。

你能分得清是哪五谷么?

五谷指的是:黍、稷、麦、菽、稻。

麦和稻大家比较常见,不用多做说明。另外三种不常见,我们一般人很难分得清楚。

黍:

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1)

中国传统的农业“五谷”里,“黍”曾长期位居第一位。

唐人孟浩然的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就提到了黍。

有的地方多用黍米酿酒,又称为“酒米”。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

稷:

稷指的是高粱。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是什么(四体不勤五谷不分)(3)

在过去,很多人都以高粱面食为生,但是它的口感不是很好。

高粱面也称为窝窝头,颜色发黄。

新中国成立之初,高粱也是北方人的日常口粮。尤其是1960年的大饥荒,高粱旱涝保收,变成了大饥荒的人民“救命粮”。

现在高粱主要用于酿酒。用高粱酿出来的白酒,晶莹透亮、醇厚甘冽,远胜过小麦、玉米等其它原料酿出的粮食酒。

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是江山社稷,用来指国家民生。

“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之神,合起来代指祭祀。

这也说明稷在古代五谷之中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