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礼·夏宫》之记载,天下共分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和并州九州。《周礼》中"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又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1)

幽州作为九州之一自古有之,自周武王灭殷兴周之后,大封天下,封召公于幽州。

幽州的大致范围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以及辽宁一带,属于战国七雄之一燕国的管辖,后几度易名,隋唐时期,幽州的军事地位逐渐突出,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于是被重新设置为幽州。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2)

幽州台原本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专为招纳贤才之用,因燕昭王曾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了大批的贤才,其师郭隗就是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而黄金台招纳而来的名将乐毅,更是连破齐国七十余城,使之幽州台名垂千古。然而在历经沧桑之后,幽州台早已不复存在,能让北京人记住这座历史古迹的,也只有盛唐时期著名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3)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为陈子昂曾任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其陈拾遗。

陈子昂是进士及第,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陈子昂是一位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诗人。面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陈子昂常常是直言进谏,但并不为武则天采纳,武则天的霹雳手段世所共知,因此陈子昂曾一度以“逆党”的罪名而下狱。即使是在陈子昂解职归乡之后,仍受人陷害,最终忧愤而死。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4)

陈子昂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现存的佳作有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展示了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通过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抒发了他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的寂郁心情。《登幽州台歌》语言苍劲奔放,极富感染力,即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5)

《登幽州台歌》的大意就是“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平心而论,武则天虽算不上是位千古名君,但作为“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承前启后者,她的历史功绩还是有目共睹。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登幽州台歌(酣畅淋漓又余音绕梁的登幽州台歌)(6)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在登上广武城,观看了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高祖刘邦交锋的古战场后,也曾发出过“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感慨。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堪称是相得益彰,假如陈拾遗、阮步兵这对知音邂逅之后,不知会哭还是笑,但作为一名北京人,还是应该记住陈子昂和他的《登幽州台歌》。

(本文系“刀墓手札”工作室原创出品,全网15亿次阅读的优质原创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