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想说这货?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1)

当然不是!!

布莱恩和简是前雅虎的两个屌丝程序员,2007年9月俩小伙吃饱没事干,从雅虎离职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整整两年,俩小伙都在全球到处转悠,平常吃喝拉撒靠的是雅虎期间攒下的40万,有一天俩人想明白了打算重新工作,投了当时还是创业公司的Facebook,结果被小扎无情拒绝,非常丢脸!

到了2009年,有一天简买了一iPhone,鼓捣了一下发现上面的app真新奇,一拍大腿对着布莱恩说,“老哥!要不咱创业搞app吧,这玩意市场大着呢!”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迅速找了一俄罗斯屌丝程序员,三个人喝着伏特加,好几个通宵达旦把app搞了出来。

2009年6月,app的活跃用户飙升到25万,4个月后,他们拿到一笔25万的风投,刚好一个用户一块钱,非常抠门!

到了2011年,app已经是App Store排行榜北美区Top20的常客了,并且他们也拿到了生平第一笔巨额投资,800万美金,俩人不禁有点小骄傲。

到2013年底,app的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创纪录的4亿,次年2月,曾经拒绝过两人简历的小扎满脸堆笑向他们递过来一张收购邀约,报价190亿美金,包括40亿美金现金和150亿美金Facebook股票,按照今天Facebook的股价,150亿已经变成450亿。

至此,两人成功上演了“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是的,你没猜错,这货就是大名鼎鼎的 WhatsApp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2)

当年腾讯差点买下WhatsApp,据澎湃新闻报道,2014年腾讯已经快谈妥对WhatsApp的收购,可惜中途马化腾接受了一起背部外科手术,这使他延迟了飞往硅谷的行程导致谈判延期,最后才有了Facebook的突然入局,据称其收购价是腾讯的2倍。

从数据上看,WhatsApp在18年1月就拥有15亿的月活跃用户,而据《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数是10.8亿。

WhatsApp每天有600亿条信息发送,微信是450亿。

无论用户数还是数据量,WhatsApp都压微信一头。

WhatsApp相比微信最大的好处是简洁,这样比喻吧,WhatsApp就是微信,而微信就是QQ。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3)

WhatsApp不能约Pao,因为没有摇一摇。

WhatsApp不能玩传奇霸业,因为没有广告,永远看不到渣渣辉。

WhatsApp不能看别人美美的自拍,因为没有朋友圈。

使用WhatsApp不会感到震惊,因为上面没有各种公众号的标题党。

什么功能都没有,这货不就是个短信?

还真有点像,甚至最开始WhatsApp还要收1年1块钱的短信费,直到2016年1月份才取消,而且WhatsApp的语音信息直到2013年才开通,并且刚推出时收到的语音信息必须点击下载到手机上才可以收听,根本没有微信那么便捷。

据悉当年创业时,相比其他人办公桌上放部最新款iPhone,简的办公卓放的是一台对讲机,这有助于他更好理解如何简化语音通讯服务。

除了功能少,Whatsapp跟微信的区别还在于:

  1. 在线离线的概念。众所周知微信的头像一直是亮的,没有在线离线的概念,而WhatsApp比较像QQ,除了在线离线外,还有隐身、繁忙、开会等状态。
  2. 信息已读未读标签。在WhatsApp发信息,你会看到对方是已读还是未读,这点跟阿里的钉钉有点像。
  3. WhatsApp会显示用户的最后上线时间。
  4. 快。WhatsApp启动和发信息都比微信快,启动时间大概是微信1/2。
  5. 小。WhatsApp程序小,流量使用也小。

截止目前,WhatsApp已经进入120个国家,在印度、新加坡、俄罗斯、南美洲、南非,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WhatsApp都是最多人使用的聊天工具。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4)

2016年数据

但WhatsApp自从被Facebook收购后,开始变得越来越商业化。

首先是在17年2月份推出了类似微信朋友圈的 “动态”功能,用户可用于分享图片、视频和GIF图片,并且计划在19年允许商家在此发送广告。

然后是在18年7月份推出了企业API,允许企业对接自己的系统,并可以给用户发送通知和答疑,企业必须为每条发送的消息付费。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5)

该功能在印度推出后大受欢迎,据悉在这之前印度的企业主要依赖短信跟用户沟通,每一条短信大概收费人民币1分钱,而企业API将大大降低他们的成本,因为WhatsApp会确认消息是否送达,只有送达用户的消息才会被收费。

除此以外,WhatsApp还在印度大力推进支付业务,在18年5月份推出了WhatsApp Pay,期望在金融市场分一杯羹。

最新微信模式(微信越来越臃肿)(6)

因为忍受不了商业化,WhatsApp的两个创始人都在2018年初相继离职。

很多时候聊天工具之所以能崛起,完全是靠流量垄断以及国家的保护政策。

微信就不用说了,没有腾讯的用户基数,没有国家的保护政策(WhatsApp在国内无法登陆),很难说能否达到现在的地位。

除此之外,还有依靠韩国保护政策崛起的Kakao Talk,依靠Facebook流量崛起的Messenger等。

但相信只有保持初心,在商业化上保持克制,才不会有被颠覆的风险,微信加油!

参考资料:

志象网《WhatsApp如何一步步沦为“海外版微信” 》

=THE END=

本文作者:挖数,互联网从业者,专栏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