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张进治丧小组在“渡过”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今天万分悲痛,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离开了我们。渡过失去了奠定我们使命和事业的创始者、一位探索抑郁生态疗愈体系的引领者。

肺癌扩散前有哪几个征兆 资深媒体人张进去世(1)

张进是资深媒体人,曾在工人日报社、《财经》杂志社工作。他是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曾任财新传媒编委、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

张进是“渡过”公众号创办人,他曾在健康时报主办的“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凭借《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获得“健康中国年度十大风尚人物”。

同时,张进也曾是抑郁症患者,他的第一本《渡过》详细记述抑郁症的相关问题,并现身说法自己抑郁症治愈的经过。

2021年4月28日,张进出席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在“精神卫生:疫情常态下的心理健康促进”中,介绍自己的抑郁症患病经历,“抑郁时,大脑就像灌了铅一样”。②

肺癌扩散前有哪几个征兆 资深媒体人张进去世(2)

张进在第十三届健康中国论坛主题单元上发言

从体检发现,50多天后才确诊

据了解,张进于2022年4月确诊肺癌,患癌后并在“渡过”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张进:我如何渡过患癌恐惧》,详细地介绍了从发现到确诊的过程,以及详细记录了自己直面癌症的心路历程。

2022年2月14日,赴“渡过”杭州基地前,我做了一个耽搁已久的体检,发现肺部有一块2×1.5厘米的阴影。于是紧急做CT,显示阴影部分是一个空洞,医生说可能是肺炎、肺结核、肺脓肿,也可能是肺肿瘤。因基地开业在即,医生同意我先做抗炎治疗,一个月后再查。于是,我带着消炎药和侥幸心理,就去基地了。

没想到,在杭州基地一待就是50多天,等第一期月度营结束,已是4月1日。匆匆收尾后,我赶回北京。

4月6日,回京后第四天,我去北京医院做胸部CT。时隔50多天,再次面对此事,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4月8日,看到CT报告单,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报告显示:“右肺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大小约3.0×1.9×4.1厘米,考虑恶性肺腺癌;左侧肋骨骨密度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

不仅尺寸增大,而且考虑肺癌,甚至可能骨转移!我心如乱麻,茫然不知所措, 强作镇定,打电话告诉家人和几位好友,商讨对策。

从那时起,直到5月16日住进肿瘤医院,我内心经历了好几轮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恐惧、懊悔、不甘、悲凉……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至,甚至久违的抑郁和焦虑感受又回来了。

讲述渡过患癌恐惧

张进在文中提到,我意识到大事不好,如果我不能处理好负面情绪,并因此陷入抑郁,不仅对癌症治疗不利,更意味着多年心理成长的失败,将来还有何脸面带领渡过往前走?

我对自己说,得癌是坏事,但总不能白得。得抓住这个机会,去觉察和体验患癌恐惧,直面死亡,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摆脱负面情绪。倘能如此,这场病说不定能成为我成长的又一个契机。

面对癌症,张进从认知调整、学会接纳等方面记录了自己是如何来渡过患癌恐惧的:

第一,面对不幸,陪伴和社会支持最重要,胜过各种心理技术。鉴于人生无常,我想每个人平日最好能有意识自建一个命运共同体,遇到灾难时可以守望相助。

第二,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如意,接纳自己的痛苦感受,感恩生活中好的一面,而不是陷于自怨自艾。

第三,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实用心理小技术,越多越好,能够帮你解决具体问题。不是说认知不重要,认知是基础;但认知调整涉及太多的因素,需要人生积累,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学以致用的。

第四,无论如何,行动第一。遭遇创伤应激事件,再多的心理建设,都不能代替实际行动,自救永远是决定性的。

第五,相信时间,一切交给时间。再激烈的情绪,再深重的苦难,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平缓。每个人都不会长期陷于痛苦之中,这是规律。所以要永远对自己、对未来抱有信心。只要有信心,就会有办法。③

防治肺癌,这7个真相你必须知道!

1. 吸烟是肺癌的最大诱因之一

吸烟是国际公认的导致肺癌最重要因素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赵百亲2019年在其医院官方微信上表示,20多年前肺癌基本上以鳞癌为主,现在基本上是腺癌,而且现在门诊中肺癌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而且女性患者越来越多,20多岁的患者每年能碰到好几个。最大的诱因可能与吸烟有关,所以患肺癌的人群也是以男性为主。④

2. 不少肺癌患者都曾过度劳累

不少肺癌患者在患病前都曾过度劳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李峻岭在2018年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我看的肺癌病人都比我年纪大;后来他们的年龄开始和我相似;最近有一些患者比我还年轻。

这种变化让我开始关注肺癌患者的共性。我发现很多患者都特别劳累、工作压力很大,睡眠不好、熬夜,还有其他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重度抽烟。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其次,要每年筛查,一定要定期体检、定期看医生。⑤

3. 经常爱生闷气也会诱发肺癌

爱生闷气的人也会增加肺癌风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主任医师王建东介绍,精神创伤、不幸生活(家庭不幸、常受挫折等)、性格孤僻、抑郁、爱生闷气等不良心理与精神因素均与癌症发病相关。⑥

在2021年世界癌症日名家讲座活动上,中国抗癌协会科普部部长兼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表示,远离肺癌要防“三霾五气”,其中“爱生闷气”也是一种“心理污染”。性格偏执、内向、不愿意交流、朋友少的人,一旦出现婚姻不顺、家庭不和等重大生活事件,心理污染指数更高,从而影响免疫机制,使肺癌有可乘之机。

4. 45岁后肺癌发病率开始攀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宝惠于2019年3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我国无论男女,从45岁起肺癌的发病率就开始“爬坡”。

2014年的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肺癌统计数据来说,45岁后肺癌的发病率直线的上升。而死亡率走势也大致相同。⑦

肺癌扩散前有哪几个征兆 资深媒体人张进去世(3)

《2014年中国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

5. 很多人发现肺癌时已是晚期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本部呼吸科主任医师朱晓萍2018年2月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肺癌症状的有无和明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有很大关系,例如:

(1)肿瘤生长如靠近胸部外周,症状出现较晚,且只有肿瘤突破脏层胸膜刺激壁层胸膜后才出现胸痛;

(2)有些肿瘤靠近胸部中央,相对较早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症状;

(3)如果肿瘤侵犯了血管,会出现痰中带血,甚至大咯血。

一般情况下,肿瘤的特性及临床表现非常多变,一些患者如果只注重主观感受,而轻视胸部CT等客观检查证据,甚至不理会医生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未及时随访复查,很可能在疾病早期错失明确诊断的良机,从而失去早期治疗的可能。⑧

6. 体检时别忘记加个肺CT检查

高危人群记得在体检时给自己加个——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金标准!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建议: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⑨

7. 这五类人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那么,哪些人是肺癌高危人群呢?202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指出,年龄>40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

(2) 被动吸烟;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⑨

本文综合自:健康时报

①2022-12-05“渡过”微信公众号《沉痛哀悼》

②2022-12-05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资深媒体人、“渡过”公号创办人张进去世》

③2022-05-20“渡过”微信公众号《张进:我如何渡过患癌恐惧 || 渡过》(张进)

④2019-07-09浙大二院《25岁肺癌、28岁肺癌!不抽烟这么年轻也得肺癌?》

⑤2018-03-06健康时报《防肺癌,别太累》

⑥2018-06-08健康时报《长期忍气吞声等于慢性自杀?专家:这种性格患癌风险高》

⑦孙可欣, 郑荣寿, 曾红梅, et al. 2014年中国肺癌发病和死亡分析[J]. 中华肿瘤杂志, 2018, 40(11):805.

⑧2018-02-13健康时报《有些肺癌没症状却已晚期》

⑨2022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