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麦琼
学音乐苦吗?不苦。学音乐,最起码是很有意思的。
前不久,网络上流传一篇貌似正能量的推文《学音乐的苦,400巴掌都是少的!》,颇有惊悚的意味。学音乐若是苦差,那不是自讨苦吃吗?何苦来的。艺术是挣脱无趣人生的有效途径,而音乐以其抽象、感性的独特美沁润人心,抒写人们的情感世界,成为美育的当然选择,是人的气质素养和心灵充实的最佳艺术形式。学音乐,是对这一光明路径的认同与向往,不是奔着苦而去的。但是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尝到甜头,要看老师的引导、个人的努力,甚至是造化了。
音乐的美是如此诱人,孔夫子在齐国听了《韶》乐,乐得几个月不知肉味,当不是戏言,更非妄言。笔者的感性经验中,确实还没有与美好音乐相比拟的事物。人与音乐的关系,就好像要去交一个好朋友,过程中也许有误会、有波折,但不能说是苦。热爱音乐的基本逻辑应该是这样的:热爱生活,容易对美的事物产生痴迷,然后机缘巧合选择了一种很能满足美感追求的艺术形式,同时有效地纾解情感。如果再拔高一点,美感是生长德行的土壤。音乐学习的动因是追求音乐之美。对孩子而言,这动因或者来自他者的引导(家长、老师、长辈),或者来自自身的兴趣(兴趣也需要引导)。有朋友说《二泉映月》《江河水》不苦吗?要跪下来听。这是审美的误区,恰好相反,音乐是对情感的纾解,不是苦本身。没有人会为了找苦吃而来演奏音乐、欣赏音乐。优秀的音乐无不指向真善美,音乐可以担当人类的文明之光。某些没想清楚艺术根本目的的实验音乐(胡闹)除外,不排除他们对音乐有不浅的误解。
那为什么有人说学音乐很苦呢?可能是听多了贝多芬被醉鬼爸爸毒打,看多了那些残酷的“励志”教育视频,听多了那些为谋生学艺的苦情故事所形成的成见。学音乐不能以“吃苦”来形容,但是学音乐不是一蹴而就的。学习音乐的过程是漫长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对乐器的选择、与老师的缘分等主客观条件都会影响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情绪反应。音乐教育,是比较细腻的美感培育和情感陶冶,不比学习其他技能更容易,只是它有自己的规律和特殊性,在学习中不断收获音乐美感和兴趣的增长,是相对潜性的。其实,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皆然,如果但凡学习都算“人生的苦”,那人生真是苦海无边了。那面对命运的不公、生活中那些不可抗拒的打击时,又该露出怎样的笑容呢?
学习音乐被说成“苦”,还要被打上400个耳光(还是少的),也许说这话的朋友有调侃的意思。但经由“专家”背书,难免被受众当成“苦口良药”的成功经验来听。认真地说,这话背后的逻辑大约是古训:“不打不成器”,而且巴掌过后,还要感恩。难不成打就能成器吗?还能举出贝多芬等例子,谬也。且不说这是拿极端例子以偏概全(异常值),说明不了教育的规律。即使退一步说,被打了的孩子有过可能成器的例子,站在如今的文明角度,这逻辑也是不能成立的。更何况如果你了解一个真实的贝多芬,你真的想让孩子活成贝多芬那个样子吗?果然是好办法的话,都给琴童来400巴掌试试?都什么年代了,真的不明白暴力体罚是最糟糕的教育吗?还是美育。美育如何是暴力可以成就的?贝多芬哪那么容易就打出来?他本身具有常人没有的天赋,所谓天才,就是他们啊。
即使将“学音乐的苦”当成隐喻修辞,也应当另作进一步的解释。人的禀赋存在天然的差异性,哪怕是在手指、嗓音、敏锐度、协调性很好的小朋友中也不是很普遍的,天赋异禀的人属于极少数。而且,对成就一名音乐家而言,天赋仅是基础条件,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条件都缺一不可。更多的时候,不是努力培养就能达到目的。大人对孩子施暴,日后孩子施暴的概率大增。有什么值得以400个耳光换取成功?是这个孩子必须成才,靠他来为人类挽狂澜于既倒吗?可别祭出“打是疼骂是爱”的混账话来。400个巴掌打得爽,真的没有其他后果需要考虑吗?你确定孩子以后不会记恨你?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采取相应的方法,尤其是艺术的学习。遇到教育的问题,应该求助的是教育心理学和音乐教学法,巴掌是万万要不得的。
生物学家饶毅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为科学而献身话题时,曾感慨道:“科学是多么漂亮啊,多么有趣,多么令人兴奋!”同样的意思杨振宁老先生也说过,而且说得更为浪漫一些,大约是说物理研究就像在海边拾贝壳,常常无经意中拾到漂亮的贝壳,令人开心。搞科学研究怎么就是为科学献身呢?饶毅不同意这个说法,如果献身说成立,那说明搞科学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我们常常也有“为艺术而献身”的说法,我一直是不同意的。甚至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不太明白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是美,是人获得更加“人化”、更爱生命的一种生存方式,不是什么献身,而是陶醉其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啊。献什么身呢,谁需要他献身呢?
学音乐不苦,学音乐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但不一定是谋生存。搞艺术工作也不是动辄要献身,非得那么壮烈。这对于美的艺术、美的生活不见得是加分的事情。兴趣可以慢慢培养,实在没有对音乐的兴趣,不学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有其他的艺术等着咱呢。暴力对待孩子的学习,离美育何止十万八千里。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