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大型会战一览表(抗战日历12月24日)(1)

抗日战争大型会战一览表(抗战日历12月24日)(2)

1941年12月24日晚,日军第11军第3、第6、第40师团强渡新墙河,向第九战区中国军队阵地发起攻击。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为策应盟军对日作战,中国第四战区部队开始向广州日军进攻,第九战区所辖第4军和暂编第2军奉命南下支援。

日军发起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目的,即在于牵制湖南方面中国军队的南下支援行动,以策应日军对香港的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和第二次长沙会战仅间隔两个多月。在上次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总结了前次会战中敌情判断不明、重要情报被窃取等经验教训,做好了囤积粮弹、强化通信保障等准备。日军开始在岳阳集结兵力时,中国军队便有所警觉,并准确判断日军有三犯长沙的企图。

24日战役打响后,日军攻势迅猛,于28日强渡汩罗江。日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目标是“向汩水一带进攻”,给予中国守军重创后便撤回原驻地。但前次会战的胜利,以及此次会战前期较为顺利的进展,使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产生了骄纵之心,认为有继续攻击长沙的必要,并于29日傍晚下令各部队向长沙进攻。

日军此举正落入中国军队的圈套。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前,中方即制订了“天炉战法”,即在充分囤积粮弹的基础上,破坏道路、坚壁清野,把进犯之敌诱至决战地区,从四面八方构成一个天然熔铁炉,对敌予以包围歼灭。

会战开始后,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下令按“天炉战法”全面部署兵力,同时命令守备长沙的第10军军长李玉堂,要求其以必死之决心、必胜之信念,完成保卫长沙使命。12月23日起,中方便开始向后方疏散长沙市区的人员和物资,解除后顾之忧,同时在城墙内外和交通要地修筑碉堡、布置炮兵阵地,准备战斗。

1942年1月1日,日军向长沙城发起进攻,第10军据城死守。为尽快占领长沙,日军在傍晚派出了以夜袭闻名的加藤大队,但在第二线阵地遭到中国守军的炮击,加藤大队长被击毙。2日,中方在加藤身上搜出了日军的计划和命令,得知日军弹药将尽。这一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队的士气,薛岳大喜道:“一纸虽轻,胜过万挺机枪。”

4日,中国军队按计划,兵分多路对日军发起包围攻击。日军二线兵团企图全力向长沙驰援,但被中方第37军各个击破。至此,日军由于伤亡重大、弹药不足,被迫北撤。中国军队随即对溃逃之敌展开猛烈的追击歼灭战,将日军逐回新墙河以北,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据第九战区统计,此次会战,共毙伤日军5万余人。日军此次作战的目的本是策应香港作战,但伤亡人数却是香港作战的2.5倍。日军战史不得不承认,此次会战“动摇了部分将士的必胜信念,需要年余始能恢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对日作战的第一次胜利。会战期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利,因此,中国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际上反响强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12月7日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系中国军队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也说:“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来电表示庆贺,海军部长诺克斯也发表告中国人民书,指出这是所有同盟国的共同胜利。

抗日战争大型会战一览表(抗战日历12月24日)(3)

审校 | 李凌 赵伊汉 俞月花

制作 | 紫金草工作室

签发 | 凌曦

抗日战争大型会战一览表(抗战日历12月24日)(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