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新消息(河北省张家口市)(1)

本文约3084字

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随着冬奥会开幕,河北省张家口市与北京市携手走向舞台中央。当聚光灯打向张家口,这个曾经的“小透明”已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张”。

事实上,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那一刻起,张家口就开始走上了“逆袭之路”,而帮助它“逆袭”的,不仅仅是冰雪……

河北省张家口市新消息(河北省张家口市)(2)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人民图片

风光无限的张家口

“我是张家口人,不是张家界人,也不是张家港人。借这次冬奥会,给大家作推介。”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后,土生土长的张家口姑娘张莉(化名)转发了一条张家口的冬奥宣传片,并配文道。

张莉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过去能让张家口热度如此之高的只有“彪悍”的风。“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我们经常因为刮风上热搜。”张莉说,道路上的垃圾桶和广告牌被吹翻是常事,风大到能把她塞在耳朵里的无线耳机吹掉。

张家口的风为何如此之大?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张家口地处河北省的西北部,位于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按照经纬度来看,张家口市不仅距离我国的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很近,还因为恰好有两座山挡住了西北风咆哮前进的步伐,削弱了风势,燕山为东部的承德挡了一部分风,太行山为北京挡了一部分风,被两座山包围起来的张家口,风势就更大了。

虽然大风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困扰,但劲风成为了一个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蓝天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的画面。”张莉说,在雾霾来袭的日子里,张家口的空气质量可以说是“一股清流”。

与此同时,风也让张家口拥有了一个独特的风能资源。白色风车在张家口的山间随处可见,它们随风转动与蓝天相呼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张家口市风资源储量约2000万千瓦以上,是全国首个获准建设双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地区

如此广阔的风力发电前景,吸引了许多风机及配套企业来此投资落户,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国华能源投资等多家公司纷纷“抢滩登陆”,参与风电开发。

张家口不仅有“风”,还有“光”。相关资料显示,张家口市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地域日照时数2756小时至3062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每平方米1500千瓦时至1700千瓦时,是河北省光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丰富的光资源让张家口具备了太阳能发电的基础。近些年来,张家口以积极鼓励和支持光伏产业发展为契机,把光伏发电作为新型能源产业培育的重点,利用荒坡、荒滩等闲置土地推进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充足的风、明媚的阳光是大自然对张家口的慷慨馈赠,让张家口在发展“绿电”道路上“风光无限”。

河北省张家口市新消息(河北省张家口市)(3)

夏日里张家口市太舞滑雪小镇中的滑草场。郑新钰摄

建国际领先的

“低碳奥运专区”

“绿电”不仅要发得出,还要送得上。本次冬奥场馆全部实现“绿电”供应,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成为绿色奥运的最大亮点

提到场馆能使用到“绿电”,就不得不提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下称张北柔直工程)。

“张北柔直工程建有4座换流站,输电线路长度666公里,把张北地区上百家风电场、近千家光伏电站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国网冀北电力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振动表示,该工程充分利用了区域内大规模风、光的互补特性与丰宁抽水蓄能电站的灵活调峰特性,打造出灵活智能的能源交互平台,每年可向京津冀地区输送清洁电能140亿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市用电量的1/10,可全面满足冬奥场馆每年总计1亿千瓦时的用电量需求。

就这样,借着张北柔直工程,一座座风电场、一片片光伏板在张家口接连并网,每度清洁绿电跨越山川,奔赴北京。

前不久,在外交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说:“绿色的电能不仅点亮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北京的万家灯火。这个故事叫,‘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此外,为保证北京冬奥会100%绿电供应,除有形的电网外,还有一张无形的交易网络也在发挥着作用。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张家口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资源富集优势,河北省发改委出台了《张家口零碳冬奥绿色电力交易实施办法》,为“绿电”交易的规范有效推进奠定了政策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支持和引导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

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金风科技副总裁吴凯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在为张北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提供风电机组的同时,金风科技还携手京能集团,共同建设涉奥风电项目的数字化平台,打造京能(张家口)绿电控制中心。

“该中心承担着张家口地区107.5万千瓦风电集群的监控管理、运营管理、应急指挥等职能,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监控、智慧运维’的集约化生产管理模式。”吴凯说。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规划》还提出建成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

具体来看,在奥运场馆电力和热能供应方面,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在市政和交通方面,崇礼县(奥运专区)办公区、医院、学校、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用电用热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按照绿色、智能的理念,打造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体系,专区内交通运输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设施供能。

在民居方面,奥运村、崇礼县城、风景区和周边农村采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

每座场馆

都有赛后利用方案

张家口给北京输送了绿色电力,那北京为张家口带来了什么?其中一个答案就是:人。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全球自由行报告》中显示,北京和张家口位列“2021年热度涨幅最高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的前两名

张家口能登上榜单,京张高铁功不可没。1909年,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110年后,同样的路线上,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张高铁再次惊艳世界。

这趟被誉为“冰雪专线”的高铁开通后,张家口到北京的时间缩短至50分钟,进入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

北京白领小刘是滑雪爱好者,她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一到冬天,她和“滑友”们一起到崇礼开启冰雪之旅是最幸福的时光。

“很多‘滑友’都是从南方先到北京,然后我们一起从北京坐高铁出发去崇礼。春节期间,我们去了张家口市万全区林语山谷冰雪运动主题乐园。”小刘说。

据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显示,截至2020年底,张家口建成冰场、雪场29个,其中大型滑雪场9家,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

随着张家口冰雪产业日趋红火,餐饮、旅店、滑雪等配套服务产业也迅速升温,这直接体现在了经济数据上。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张家口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2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8.7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0.8亿元,增长8.3%,增速最快。

经济的增长也惠及了民生。据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介绍,在崇礼,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冰雪相关工作,超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起了“雪饭碗”

此前有人担心,北京冬奥会终将会落幕,冰雪旅游又具有季节性,到了夏天张家口的人气会不会衰落?冬奥场馆的后续利用如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我觉得夏日的张家口是避暑的好去处。太舞滑雪场变成了滑草场,还有蹦床、击剑、烧烤等项目。”小刘说。

据悉,赛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作为跳台滑雪赛事场地和专业训练基地,同时开展会议和体育休闲娱乐等项目。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在保留越野滑雪赛事举办和专业训练的基础上,增设冰雪小剧场、雪地摩托车等雪季项目和森林剧场、山地音乐会等夏季项目。

在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看来,后冬奥时代对张家口经济发展带动将会非常强劲,对当地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因为到张家口滑雪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很快就能进入到一个快速增长通道,长期的高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李国平说。

的确,对张家口市而言冬奥会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记者:郑新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