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周兴嗣】

【导语】

做人要守信。“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信”有两层含义:一是信誉,即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二是诚信,即说话、办事对别人讲信用,说到做到,不失信。

做人还要心胸宽广。如果你气量很小,没有容人的雅量,那么你身边就不会有愿意和你共事的人,更不会有朋友。

【正文】

xìn shǐ kě fù

信使可覆

qì yù nán liáng

器欲难量

【译文】

说话要诚实、讲信用,这样才能经得起考验,胸怀要宽阔,要有气度。

【故事链接】

祁黄羊荐贤

春秋时代,晋国有一个大将叫祁黄羊。他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就向晋悼公提出了辞职的请求。晋悼公看看白发苍苍的祁黄羊,很惋惜地说:“你走了,派谁来接替你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把军队管理好。”悼公觉得很6是奇怪,问道:“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国君只问我什么人能带好军队,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哪!”照着祁黄羊的话,悼公就要派解狐去上任。不幸解狐得急病死去了。这时候,悼公又问祁黄羊:“解狐死了,你看再派谁好呢?”祁黄羊说:“祁午能担任这个职务。”悼公又奇怪起来了,他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起自己的儿子来了呢?”祁黄羊回答说:“国君只问我谁能担当这个职务,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就派祁午去接替祁黄羊。祁午上任后,和他父亲一样,赏罚分明,得到人们的赞扬。对祁黄羊这两件事,人们都十分称赞他。说他推荐人,完全是拿品行和才干作标准的,并不因为解狐是自己的仇人,心里恨他,就不推荐他;也不因为祁午是自己的儿子,怕人家议论,就不推荐他。像祁黄羊这样的人,真算得起是大公无私啊!

国学经典故事全集中文(国学启蒙每日一则小故事之千字文第二十四集)(1)

【智慧链接】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俗语说,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必然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场很不好。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心大意大,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你就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最后孤家寡人、形影相吊,这是一定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