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为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打开了中国市场就可以大量倾销商品,获得巨额的利润,于是源源不断的商品运往了中国包括中国人甚至不使用的刀叉和钢琴等商品那结果如何呢?英国人如愿以偿了吗?并没有,事实这告诉我们说在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大量滞销了,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此外,中英双方之间生活方式习惯和文化也有差异中国人不戴睡帽,也不使用钢琴另外鸦片的超长输入,造成了中国社会财富大量的外流,那么日益贫困的中国老百姓,自然也没有能力再去购买英国的商品了,事实正是如此,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电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第二次鸦片战争电影(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电影

英法为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国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打开了中国市场就可以大量倾销商品,获得巨额的利润,于是源源不断的商品运往了中国。包括中国人甚至不使用的刀叉和钢琴等商品。那结果如何呢?英国人如愿以偿了吗?并没有,事实这告诉我们说在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英国的商品在中国大量滞销了,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增长,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此外,中英双方之间生活方式习惯和文化也有差异。中国人不戴睡帽,也不使用钢琴。另外鸦片的超长输入,造成了中国社会财富大量的外流,那么日益贫困的中国老百姓,自然也没有能力再去购买英国的商品了,事实正是如此。

面对商品大量滞销,倍感失望的英国人又是怎么认为的呢?他们认为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了,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太少了。接下来英国又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1854年1856年,英国联合了美国和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了全面修约的要求。内容包括:废除进出口货物的内地税,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长江口岸自由航行,还有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驻京等要求。当时道光皇帝已死,在位的是咸丰皇帝。面对列强提出的全面修约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当然严词拒绝。于是列强决定再次发动一场新的侵华战争。

再总结一下,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呢?不满足于鸦片战争获得的利益,再次发动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获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这次战争实际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发动战争是故伎重施,那我们来了解一下英法挑起战争的借口,英国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1858年10月,中国的水师在一艘停泊在广州的船只上,搜捕海盗。这条船名为亚罗号是鸦片走私船,他曾经在香港领过登记证,但是当时已经过期失效了。可是英国的领事巴夏礼却声称这条船是英国所属,中国的水师上船带人是非法的,要求中方向英方道歉,赔偿损失,并且声称中国的水师还侮辱了英国国旗。当时的两广总督叶名琛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就释放了被捕人员,但是拒绝道歉,英国便借题发挥,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再来看法国的借口马神甫事件。法国的天主教神甫马赖非法地闯入了中国的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的外衣为非作歹。于1856年2月被当地的官员逮捕,依法处死。而法国以此为借口,出兵侵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和俄国虽然并未直接出兵,但是他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充当英法两国的帮凶。四国之间相互勾结,狼狈为奸,组成了一个暂时的清华联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过程: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856年~1858年。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标志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国和法国派出了远征军,组成了英法联军,联合出兵攻陷了广州。第二年他们沿着鸦片战争的路线,从广州城区北上,攻陷了大沽炮台,直逼天津。清政府被敌人迅猛的攻势所震撼了,慌忙派人来议和,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那接下来看一下,通过天津条约列强又取得了哪些特权?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天津条约》的内容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分别开设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为什么列强一定要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吗?因为在之前,西方国家很难直接与清朝的中央政府直接打交道,都是与地方官员办理交涉。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就是想打掉中国天朝上国的威风,迫使清政府用所谓平等的姿态来对待外国。同时也便利了列强从政治和外交上进一步地影响和操纵清政府。

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5处都位于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迫增开的通商口岸,营口、烟台、镇江、江宁、九江、汉口、淡水,台湾,汕头,琼州,已经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以我们会发现西方的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仅外国的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连军舰都可以在中国的内河自由航行。这又极大地侵犯了中国的内河航行权。随后,清政府又与英法美三国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天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按理来说,战争到此应该告一段落了。然而对于《天津条约》的签订,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觉得不满意。英国法国欲壑难填,想要获得更多的权益。而清政府呢?认为条约的款项对中国实在太苛刻了,尤其是咸丰皇帝他认为其中有一项是最难以忍受危害最大的。哪一条呢?公使驻京,在大清皇帝的眼中看来啊,这条款项不仅使得这些蛮夷能够常驻北京,而且还要面见皇帝,递交国书。递交国书的时候还举行三跪九叩之礼,这简直是有损天朝的体制和皇帝的尊严。因为换约问题,之后双方又产生了矛盾。

以至战火再燃,我们来了解战争的第二个阶段。天津条约签订后的第二年。英法使者率领着军舰前来换约,但是他们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的路线来北京换约,并且强行的进攻大沽炮台遭到了清军的痛击,英法兵舰损失很重,于是列强叫嚣着要对中国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1860年英法联军率领着更为庞大的军队,包括军舰,百余艘陆军近3万人,再次卷土重来,并且进攻大沽炮台,迅速地占领了天津,而进逼北京,一路达到了通州,攻破了张家湾和八里桥。那面对着敌军来势汹汹,即将兵临城下。这个时候作为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咸丰有何作为?

他以木兰秋闱为借口,仓惶地逃往了承德避暑山庄。临行之前留下了自己的六弟恭亲王奕昕命他担任钦差大臣,去跟英法联军进行议和。之后,英法联军一路进逼,来到了圆明园,洗劫焚毁圆明园,之后控制了北京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

那火烧圆明园又是怎么回事儿?《北京条约》的签订又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千年文明的结晶,百年诗画的建筑,毁掉它确实只需要一把火,好一个野蛮的命令。1860年,闯入圆明园的英法联军对其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纵火烧毁。犯下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滔天罪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黑色的烟雾弥漫,在北京上空经久不散。昔日的万园之园仅剩断壁残垣,园中数百万计的珍贵文物被掠夺一空,流失海外,其损失的价值难以计数。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枫丹白露宫中国馆当中,就收藏有大量,当时从圆明园当中掠夺的珍贵文物,可以说圆明园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永久的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圆明园的焚毁,对当时的清廷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看《北京条约》的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已经获得的侵略权益得到保证,增开天津为商埠。大家想一想天津的位置,靠近北京说明侵略的事例已经影响到了京津政治核心地带,准许华工出国做工,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中国的领土主权再遭进一步的践踏。赔款额大幅增加,毫无疑问中国老百姓的负担更加的沉重了。

通过《北京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列强的野蛮与贪婪,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仅是充当英法联军的帮凶,而且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俄国通过何种方式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呢?

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强行霸占,并且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领土强行地划为中俄共管。在1860年,俄国的使者一方面为英法联军进军北京提供情报,另一方面又把自己装扮成调停人的模样,继续讹诈清政府,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将这块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划为沙俄所有。之后,根据《北京条约》的规定,以及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将中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强行占有。此后,1881年,一句改订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沙俄再次割占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总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我们可以看到沙俄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东北、西北一共1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今天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6。此外,俄国还获得了除了战争赔款以外的英法等国从中国获取的其他特权成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暴发户。所以马克思这样说道,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发动一兵一卒,而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

接下来进一步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英国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中国被割让的领土更多了,赔款的数额也大大增加,老百姓的负担更加沉重了。而通商口岸,数量变多,分布的范围变广,说明西方的侵略势力已经从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此外 ,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中国的内河航行权遭到侵犯。外国还取得了可以进一步影响操纵,甚至是控制清政府的重要手段,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可以看到,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带给中国的危害则是更加严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近代西方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人说当悲剧第一次上演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而当悲剧再次降临时,人们才能感到切肤之痛。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所说的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战争的炮声并未惊醒中国人,而圆明园的烈火,却将这种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痛定思痛之后,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眼前的这个对手,传统夷夏之防的观念加速崩溃,清政府也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