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四季的农时《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在八字命理学中要用四时配五行,就演化出五季也就是在每个季度分别分出最后一个月为第五季,即是三、六、九、十二月属于第五季刚好配上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第五季的四个月属土金木水火土有其本身的属性,所以在四时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时令不同,寒暖燥湿昼夜长短不同,自然环境也会出现旺衰起伏,所五行在四时中呈现出的力量也不同,因此必须明确五行在各个季节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八字的运行特性,趋利避害,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昼夜长短相反的节气规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昼夜长短相反的节气规律(四时时令蕴变)

昼夜长短相反的节气规律

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年四季的农时。《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农历以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月、八月、九月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以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在八字命理学中要用四时配五行,就演化出五季也就是在每个季度分别分出最后一个月为第五季,即是三、六、九、十二月属于第五季。刚好配上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第五季的四个月属土。金木水火土有其本身的属性,所以在四时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时令不同,寒暖燥湿昼夜长短不同,自然环境也会出现旺衰起伏,所五行在四时中呈现出的力量也不同,因此必须明确五行在各个季节的特点,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八字的运行特性,趋利避害。

五行旺相休囚死即是其演化的轨迹,其基本原理是:当令者旺,生令者休,克令者囚,令生者相,令克者死。旺相休囚死是衡量命局各个五行的重要尺度,月令决定日干旺衰,月令在八字当中,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月令决定着日干的旺弱力量的变化,由于五行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所以在同一时期,各五行旺衰完全不同,而且只有一行是最旺的,而也有一行是最衰的。立春之后属木最旺,土最衰,木克土者死;立夏之后属火最旺,金最衰,火克金者死;立秋之后属金,木最衰,金克木者死;立冬之后属水,火最衰,水克火者死。按照旺相休囚死的强弱区分,旺为最强,相则次之,休为小衰,囚为中衰,死为最衰。

【旺】处于旺盛状态。

【相】处于次旺状态。

【休】休然无事,亦即退休。

【囚】衰落被囚。

【死】被克制而生气全无。

在沈孝瞻的《子平真诠》中"阳主聚,以进为退,故主顺;阴主散,以退为进,故主逆。此生沐浴等项,所以有阳顺阴逆之殊也。四时之运,功成者去,等用者进,故每流行于十二支之月,而生旺墓绝,又有一定。阳之所生,即阴之所死,彼此互换,自然之运也。即以甲乙论,甲为木之阳,木之枝枝叶叶,受天生气,己收藏饱足,可以为来克发泄之机,此其所以生于亥也。木当午月,正枝叶繁盛之候,而甲何以死?却不是外虽繁盛,而内之生气发泄已尽,此其所以死于午也。乙木反是,午月枝叶繁盛,即为之生,亥月枝叶剥落,即为之死。以质而论,自与气殊也。以甲乙为例,余可知矣。"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原理,也就是每一个具体五行在十二个月中从生长到死亡过程的原理。按照《三命通会》的说法,十二宫的名称和解释是:

【绝】又叫“受气”,或“胞”,“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胎】就是“受胎”,“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其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养】就是“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长生】 “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沐浴】又叫“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冠带】 “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临官】“如人之临官也”。

【帝旺】“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衰】“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病】“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死】“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墓】又叫“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

五行在四时的运行规律和表现出来的特性直接影响着八字的平衡与否,八字论命是以出生日的天干为中心,如果所属的天干出生在当令月份就有生扶,如果生在被克伤的月份就会羸弱,不管如何强则需要克泄,弱则需要帮扶,以求达到中和平衡的状态,如果命中无法达到中和平衡或者失衡过重,都是很大的缺陷,命途难以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