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驭人术经典策略(以术驭人的三大技巧)(1)

与以德服人相比,以术驭人虽然有副作用大等局限性,但是在某些非常时期,还是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那么以术驭人具体怎么操作?咱们细细研读一下这个枭雄的处事方式,就可见一斑。

厚黑驭人术经典策略(以术驭人的三大技巧)(2)

案例原文】杨素用兵多权略,驭众严整,每将临敌,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多者百馀人,少不下十数,流血盈前,言笑自若。及其对陈,先令一二百人赴敌,陷陈则已,如不能陷而还者,无问多少,悉斩之;又令二三百人复进,还如向法。将士股栗,有必死之心,由是战无不胜,称为名将。素时贵幸,言无不从,其从素行者,微功必录,至他将虽有大功,多为文吏所谴却,故素虽残忍,士亦以此愿从焉。

案例剖析】杨素是隋朝时期有名的权臣,虽然争议颇多,但他在谋略与兵法方面的造诣很深,尤其在以术驭人方面更是独树一帜。通过心思缜密地设计,他使自己下属完全释放力量,毫无保留地为组织贡献力量。这样完全“违逆人性”的管理成果,他是怎么取得的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他熟读兵法,抓住了以下三条谋略精髓。

厚黑驭人术经典策略(以术驭人的三大技巧)(3)

1.使功不如使过

在任何组织之中,精英和怂包都是少数,大部分成员都是相对平庸的普通人。而要激发组织的潜在能量,关键就在于能不能用好这些沉默的大多数。那么怎么才能让这些人不再“沉默”呢?首先就是要拿捏准他们的心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八个字,可以完全概括他们参与组织生活的真实心态。因此,要让他们“动”起来,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过错”,巧妙地利用他们的“过错”。本案例中,杨素“辄求人过失而斩之”,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借故立威。当然这种手段比较极端,并非上策之选。更为主流的用法,还是网开一面,让犯错之人有机会“戴罪立功”,这更加节省组织的资源。

2.置之死地而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句话是《孙子兵法》之中名句。然而要将这条兵法原则应用好,却极为困难。马谡当年机械地套用“公式”,才有让诸葛亮北伐梦碎的“街亭之败”。与项羽的“破釜沉舟”和韩信的“背水列阵”不同,杨素并不是在形势危急时才不得已而为之。他主动而频繁地在“小范围”中制造这种险峻态势,以求“四两拨千斤”之效。试问他这种思维的源头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还是在于孙膑的“田忌赛马”模型,通过主动付出一小部分代价,以赚取相对的胜利。

厚黑驭人术经典策略(以术驭人的三大技巧)(4)

3.用赏者贵信

前面两个手段总体比较激烈,容易激化组织内部矛盾,给领导者拉来仇恨。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避免“骑虎难下”的状况?案例之中,杨素从《六韬》之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用赏必信”,对跟随自己的下属“微功必录”,及时而准确地给与“足额回报”。这样一来,收益与风险相平衡,就能够维持组织内在的稳定,而不会出现“定时炸弹”。

厚黑驭人术经典策略(以术驭人的三大技巧)(5)

总而言之,研读兵法谋略,和学习其他技能一样,贵在理论联系实际。如果不讲理论,光靠实践可能会长时间在原地打转,而得不到境界的提升;如果只学理论,没有实践,则会失去“锚定物”,而迷失在茫茫书海之中。

孙子兵法:谋略高手之间是怎么过招的?没有硝烟弥漫,却不寒而栗

更多干货请关注微 信 公 众 号 “谋略与兵法”,不懂谋略与兵法,怎能从容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