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 作者:伊笑莹 张自成

古老苍凉的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在这里交错,这里是长年冰雪皑皑的藏北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这个不见树木、没有花草、天空中看不到飞鸟的地方,他用满含深情的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平凡的戍边战士的身影……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1)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2)

他叫刘晓东,2013年7月,从原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藏北高原。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3)

手中的相机,就是诗和远方

边关哨所,不只有他想象中的雪域美景,还有高原凛冽的风、昆仑万载的雪,孤悬的道路贴着万仞险壑,高矗的达坂竖起道道难关,这些都是戍边官兵每天要面对的生活。为了让更多人走近戍边官兵、了解他们的苦与乐,刘晓东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用影像记录战友们的生活。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4)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5)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6)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7)

“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在寒冬走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在火辣的太阳底下蹲好几个小时,顶着剧烈的高原反应在白雪覆盖的崎岖道路上走上数小时……常常一趟巡逻任务结束,刘晓东的衣服会被汗水浸透,紧贴着后背,冷风顺着衣领往里钻,冻得他直打哆嗦。

可他从不觉得苦,因为边关路上写满感动……

“你们多大了?”在一次巡逻休息时,刘晓东问身旁的两名战士,“我19,他20”。得到答案后,刘晓东既惊讶又有点心疼,眼前的战士是如此年轻,但他们的脸和手却显得那么“苍老”。长期强紫外线的照射使他们的脸颊脱皮、面庞黝黑。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8)

刘晓东心想,如果没参军,也许他们还是父母身旁未成熟的孩子吧。而此刻,他们却用坚强的臂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守护着万家安宁。

“我给你们拍张照吧。”听到刘晓东的话,年轻的战友们腼腆地笑起来。闪光灯闪烁,珍贵的画面被定格下来。

“大家不知道我,恰恰是我存在的意义”

紫红色的皮肤、干裂的嘴唇、凹陷的指甲……这些年,他将边关将士共有的独特面貌一一定格,在无数读者心间激荡起温暖与感动。

这两年,短视频流行后,刘晓东又开始钻研视频节目的拍摄与制作。每当战友们看到视频中的自己,总是开心不已地说:“没想到我在训练时还挺帅的嘛,下次要把动作做得更标准些,更帅一点。”爽朗的笑声响彻整个训练场地。

万里关山,风刀霜剑。踏雪巡逻、共饮一溪水、海拔5000米的极限训练……他用满含深情的镜头不停记录着,那些曾让他感到孤独与惶恐的荒芜山丘、皑皑白雪、湛蓝天空,还有那群山之中孤立的哨所和营盘,如今是那样可爱,不知何时它们早已融入自己的血脉,成为他难以割舍的挚爱。

一次,战友说你一直给我们拍照,别人都不知道作者是谁呢?刘晓东憨厚地笑着:“别人不知道我,就是我存在的意义。”

“我”存在,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碰触边防官兵的赤子之情,知道在天的另一边,还有一群可爱的人在戍守……这些年来,刘晓东拍摄的一张张反映戍边官兵训练和生活的照片在军内外媒体上发表,激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感动。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9)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10)

边塞诗在唐朝有多强(记录离天最近的兵)(11)

风雪边关,家国情深。刘晓东用镜头不断记录着这群“离天最近的兵”,书写着八一军徽辉映下的“边塞诗”新篇。

(解放军报客户端·中国军号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