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山东鄄城人,生卒年不详,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原名不详,因受过膑刑故名孙膑。为鬼谷子王诩的徒弟,同庞涓一师之徒。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兵家代表人物及主张(兵家代表张膑)(1)

孙膑的先祖是陈国公子陈完,陈完的曾孙陈无宇有子陈书,因讨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改名孙书,封于乐安作为食邑,是妫姓孙氏的始祖。孙书之子孙凭生孙武,孙武因躲避齐国国内发生的陈、鲍、高、国四族之乱而出奔吴国,有子三人,孙驰、孙明和孙敌。次子孙明有子孙顺,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子孙操,孙操即为孙膑之父。但唐代孙壬林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却记载孙膑是卫武公的后代。

孙膑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两次击败魏国帮助齐国成就霸业,并且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为后世留下重要军事理论。历朝历代对于孙膑都有很高的评价。孙膑遭到庞涓陷害失去双足,身体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最终两次击败庞涓,得以报仇,孙膑身残志坚的精神也得到了后世的称赞。孙膑虽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班固和曾巩仍批评他鼓励发动战争,最后致使社稷倾覆,国家灭亡。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领要知“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作战时人众、粮多、武器精良等因素都不足以保证取胜,只有掌握了战争的规律,了解敌我双方情况,指挥得当,才能保证取胜。为此他专门阐述了积疏、盈虚、径行、疾徐、众寡、佚劳六对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将领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把握了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战略思想方面,孙膑强调“必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攻敌人防守的薄弱环节,不仅能够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能够转换攻守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因势”、“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在具体的战术方面,孙膑对阵法进行了专门论述,进而分析了攻击各种战阵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处在不同地形的城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牝城两类,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与技术。

在军队建设、管理方面,首先,他对君主和将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将领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应该干涉将领的具体军务,将领要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其次,他对将领的素质进行了较多的论述。将领应当具备义、仁、德、信、智五个要素,他还分析了能够致使将帅作战失败的品德缺陷。最后,他就管理队伍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可以概括为任用贤能、严明纪律、奖惩公平、赏罚及时。

在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孙膑于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辞鬼谷孙膑下山》中登场,孙膑原名孙宾,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庞涓急于下山出仕,孙宾为其送行,二人流泪而别。 次日夜晚,鬼谷子将失传的《孙子兵法》交给孙宾习诵,三日后孙宾学成。庞涓出仕于魏国,在王错的推荐下担任魏国元帅,建立战功。墨翟游历至魏国时,向魏惠王推荐孙宾。魏惠王于是命庞涓写下书信,携带厚礼前往鬼谷迎接孙宾。鬼谷子推算出孙宾日后有劫难,于是让孙宾该名为孙膑。在第八十八回《孙膑佯狂脱祸 庞涓兵败桂陵》中,魏惠王想要试探孙膑的才能,命孙庞二人演练阵法。庞涓所布阵法,孙膑全部知晓并能破解。而孙膑布阵,庞涓却不知。庞涓于是私下询问孙膑,孙膑告知他后庞涓先行报告给魏惠王。魏惠王又问孙膑,得到相同的答案,于是认为二人才能不相上下。但庞涓深知孙膑才能远胜于自己,于是设计陷害孙膑私通齐国,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事后又假装好人,治愈照顾孙膑,诱骗他写出《孙子兵法》及注解。孙膑在侍从的告知下得知真相,用装疯卖傻的方法欺骗庞涓。在淳于髡和禽滑厘的帮助下,孙膑逃奔至齐国寄居于田忌门下,庞涓以为孙膑已经投井自杀,没有追查。魏惠王命庞涓攻打赵国,夺回中山,庞涓献策直接攻打邯郸来迫使赵国割地,魏惠王于是命庞涓率兵车五百进攻赵国。赵成侯将中山国故地献给齐国,请求齐国出兵援助。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救援赵国。战场上田忌布下“颠倒八门阵”,在孙膑的指导下,庞涓破阵失败,损失两万人。庞涓得知孙膑未死,于是连夜撤兵,齐国取得桂陵之战的胜利。邹忌嫉妒田忌、孙膑的战功,又收受了庞涓的贿赂,于是派公孙阅陷害田忌,田忌于是交出兵权、孙膑也辞去军师一职来消除齐威王的怀疑。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得知田忌的冤情,将二人官复原职。其余记载与《史记》基本相同。

孙膑的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东岸。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的墓碑一块,上刻有“膑墓址深邃”,经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经孙氏族人重建,孙膑墓占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径4米,封土高3米,立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