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题:在所有企业都把特斯拉拆的七零八落后,看着一堆和自己家一样零部件的Model3,为什么他们还是造不出来和特斯拉一样高度的产品。
特斯拉没有一部分人想得那么差,相反它的核心技术依然是行业领先,这是短期内无法扭转的客观事实。
曾经理论过一件事儿,当你看到Model Y和零跑C11都是一样的尺寸、一样的重量,但零跑C11跑500多公里续航需要90度电池包,而Model Y只需要60度电池包的时候,你就不可能低估特斯拉的能力。
Model Y一台中型SUV,电耗是11度电百公里。
聚集在特斯拉产品身上有几个难以逾越的优势,一个是能耗控制、一个是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一个是充电技术,最后则是成本压缩程度。
特斯拉的能耗控制都在11度电左右,所以我们能看到,特斯拉是唯一一个使用60度电池的500km续航级电动产品,即便是国产领域做得最好的新势力,在特斯拉面前也显得有些乏力。
一方面集中在特斯拉的电机集成度上,更高集成度的电机必然更省电,另一方面特斯拉的电机协同调试做得好,最为关键的是,特斯拉拥有让所有人都梦寐已久的BMS控制策略。
同样的电池控制策略,特斯拉就是有经验,都是松下电池供应商,放在特斯拉手中和放在其它企业手中,成品完全不一样。
道理不难懂,也不需要懂。
同样的爱信6AT变速箱,放在丰田自己手里调教出来的感觉,和国产车能一样吗?这种差距放在冰冷的参数页上是看不出来的,也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
我来告诉你,这就是人才积累带来的巨大差距,丰田更懂,丰田更容易拿到底层数据,特斯拉的BMS同样如此,它更懂得如何省电,如何保证性能。
除了电耗更低之外,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同样是领先。
大量的数据统计以及数量整理,注定了在这条路上,特斯拉是量产家用车中自动驾驶辅助做得最全面也最好的,你可以列举出来特斯拉的一堆车祸,但需要知道一点,不少品牌的自动驾驶辅助如果用量、用里程来统计事故率的话,可能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
很简单,因为很多企业的自动驾驶数据都够不到特斯拉的标准,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跑的公里数,两年前已经达到30亿英里量级。
你问问国内的哪一家企业做到30亿英里这个里程数?
此外,特斯拉的V3超级快充已经用钱砸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0分钟充电至少100公里,而且在西藏也能看到这样的设备。
当超级快充已经走出PPT,才是真正的成功,而这不仅需要技术推动,还需要钱和执行力。
如果这些都不是最恐怖的,那最恐怖的就是压缩成本的能力,如果我告诉你在芯片、电池危机解除之后,Model Y的价格还能降低20%甚至更多。
这样的SUV如果未来卖到25万,这对于行业是不是一个晴天霹雳?
道理大家都懂,工艺、执行力、技术、财力推动速度以及工程师规划策略,这些差距是不会给你写在配置表上的。
当我知道特斯拉的BMS能够独立管理7000多个独立电池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想通过图纸以及供应商来追特斯拉,就有点不现实。
毕竟有的实力,是不会写在图纸上的。换句话说,就算告诉你食谱和锻炼方式,你也练不出施瓦辛格的身材,就是这么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