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Ulanqab)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乌兰察布市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100多公里。乌兰察布系蒙古语,译为“红山口”。

乌兰察布市地理位置优越,内蒙古自治区所辖12个盟市中,乌兰察布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进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国通往蒙古国、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

历史沿革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概况)(1)

乌兰察布

战国时期,乌兰察布区域的大部分是赵国和匈奴的领地。秦并六国后,又在原来这里的赵地设置云中、代郡、雁门三郡。秦亡后,匈奴乘中原禁楚汉相争,无暇他顾之机,大举南进,这里的大部分地区为匈奴所占有。

西汉时,匈奴还在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境内,建立了最高的政府机关——中部单于庭。北魏前夕,拓跋、鲜卑在盛乐(和林格尔土城)设立北都,建立代政权,续据匈奴故地。

隋唐时期,突厥在今和林格尔境内建大利城进行管辖。

宋朝至清朝,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女真、鞑靼、瓦剌、蒙古相继生息之地。

1627年~1636年间(清朝天聪年间)开始正式命名为乌兰察布盟。公元1633年(清天聪六年),四子王部落、乌拉特前、中、后三旗、茂明安部落、喀尔喀右翼部落(即达尔罕旗)等六个部落首次会盟于乌兰察布,故有乌兰察布盟之称。现属乌兰察布盟管辖的丰镇等地,早在1736年~1796年间(乾隆年间),就在“口外七厅”的管辖之下。1875~1908年间(光绪年间),又定四子王部落及达尔罕的一部分垦地和村落为兴和厅;设丰镇东界卢家营等地至察右正黄旗九佐领地为兴和厅;设宁远界灰腾各村及毗连之右正黄、正红两旗地为陶林厅等。

民国建立后,所有的厅一律改为县治。

内蒙古自治区地图(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概况)(2)

乌兰察布文化设施

1914年(民国三年)曾建绥远特别区,所辖有归绥(1912年以绥远城粮饷同知厅并入前归化厅,始称归绥县)、萨拉齐、托克托、和林格尔、清水河、武川、五原、东胜等八县,乌、伊二盟(13旗)及土默特旗。原有的绥东四县(丰镇、兴和、陶林、凉城)则划归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民国十七年)改特区为绥远省,当时废道存县,又将东四县由察哈尔省划归绥远省,连同民国十二年以后增设的包头、集宁、安北、固阳、临河等五县,共17个县均为绥远省所辖。

1949年,绥远省解放后,将全省调整为4个专员公署、两个盟、一个中心旗、一个省直辖旗。其中,集宁专员公署管辖集宁、丰镇、陶林、龙胜、武川、兴和6县;和林专员公署管辖和林、清水河、托克托、凉城4县;乌兰察布盟管辖四子王旗、达尔罕、茂明安、中公、东公、西公6旗。新中国成立后的乌兰察布盟,辖有四子王、达尔罕、茂明安、乌拉特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等6旗。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平地泉行政区建制撤消,所辖地区归乌兰察布盟管辖。同时,乌兰察布盟原辖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划归巴彦淖尔盟。同年,乌兰察布盟机关由固阳迁至集宁。这时的乌兰察布盟辖有:1市、6旗、11县共18个县级区域,即集宁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四子王旗、土默特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丰镇县、凉城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卓资县、兴和县、托克托县。萨拉齐县、固阳县、武东县。在此以后,武东县、土默特旗撤消,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建立划出,商都县、化德县划入,固阳县、苏尼特右旗、二连浩特市划入划出,丰镇撤县建市。1995年~1996年,和林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划归呼和浩特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划归包头市。

2003年12月01日,撤销乌兰察布盟和县级集宁市,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集宁区察哈尔西街。乌兰察布市设立集宁区。以原县级集宁市的行政区域为集宁区的行政区域。乌兰察布市辖原乌兰察布盟的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卓资县、凉城县和新设立的集宁区。原乌兰察布盟的县级丰镇市由内蒙古自治区直辖。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乌兰察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介于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部与河北省接壤,东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邻,南部与山西省相连,西南部与首府呼和浩特市毗连,西北部与包头市相接,北部与蒙古国交界。东西长458㎞,南北宽442㎞,总面积5.4万平方公里。[3]

折叠

气候条件

乌兰察布市地处中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征明显。因大青山横亘中部的分隔,形成了前山地区比较温暖,雨量较多,后山地区是多风的特殊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50㎜~450㎜,雨量集中在每年七、八、九月份。年平均气温一般在0℃~18℃之间,无霜期95天~145天。灰腾梁地区气温最低,一般在年1℃以下。

折叠

地形地貌

乌兰察布市地形自北向南由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阴山山脉、黄土丘陵四部分组成。阴山山脉的支脉大青山,灰腾梁横亘中部,海拔为1595m~2150m,最高峰达2271m,灰腾梁最高海拔2118m。支脉蛮汉山、马头山、苏木山蜿蜒曲折分布于境内的东南部。习惯上将大青山以南部分称为前山地区,以北部分称为后山地区。前山地区地形复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间有高山,平均海拔1152m~1321m,其中乌兰察布最高点苏木山主峰海拔为2349m。北部丘陵山间盆地相间,有大小不等的平原。最南部为黄土丘陵。前山地区的旗县市区有:集宁区、卓资县、兴和县、丰镇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凉城县。后山地区为乌兰察布市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865m~1489m。后山地区南部底质多为岩石,表面覆盖,是比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后山地区旗县有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商都县、化德县。

自然资源

折叠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乌兰察布市已经发现的矿种达68种,已探明储量并上矿产资源储量平衡表的有36个矿种,可供开采的矿产达63个。据地质部门测算,全市普查探明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408.34亿元。全市列为优势矿产的有:铜、金、萤石、晶质石墨、石膏、膨润土、硅藻土、饰面用辉绿岩、石灰石及煤炭等。银、铝、镁、硅石、花岗石、大理石、芒硝、稀土等开发前景广阔。2006年采矿业工业总产值85895年产矿石量3486.51万吨,销售收83253.32万元,矿山数332个,从业人员6329人。[4]

折叠

电力资源

乌兰察布毗邻中国煤炭主要产区大同、准格尔、鄂尔多斯、水利资源丰富,输电经济便利,具备发展电力工业的条件。截至2010年,已形成发、输、变、配设施齐全的电网系统。全市投产在建、拟建的电力项目20多个,其中火电13个,风电7个。火电项目中,有9个为自备电厂。全部项目建成后,总机容量可达1227.8万千瓦。截至2010年,已建成电力装机容量124.63万千瓦,已开工建设电力项目7个,装机容量412.5万千瓦。电力工业是乌兰察布市的支柱产业。

折叠

药材资源

截至2010年,乌兰察布市产中蒙药材800多种,其中野生653种,人工栽培115种,动物类药物60多种,矿物类药物9种。麻黄、黄花、甘草、紫胡等走俏港澳。利用牲畜脏器生化制药不断发展成为制药工业的又一新亮点。

截至2010年,乌兰察布市总人口287万人,其中主体少数民族蒙古族6.34万人,占总人口的2.32%,主要分布在察哈尔右翼后旗和四子王旗。汉族260.53万人,占总人口的95.47%,遍布全市各个旗、县。其他有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苗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6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1%。

区域经济

折叠

综述

2013年乌兰察布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33.75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3.66亿元,同比增长5.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37.11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89.81亿元,同比增长12.2%,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3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62.98亿元,同比增长6.8%。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6:55.0:29.4调整为2013年的16.1:52.4:31.5。[5]

折叠

第一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4.21万公顷,增长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95万公顷,增长1.5%;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26万公顷,增长14.2%。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8.5万吨,增长33.9%;小麦产量8.71万吨,增长78.5%;玉米产量37.26万吨,增长23.7%;薯类产量66.14万吨,增长34.1%;大豆产量1.39万吨,增长27.5%;蔬菜产量179.54万吨,增长6.5%。

2013年乌兰察布牧业牲畜存栏头数660.53万头只,下降6. 4%。牲畜总增681.53万头只,下降15.7%。牲畜总增率达到96.54%。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种畜总头数达到559.66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畜比重达到84.73%,下降12.53个百分点。

2013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1.06万吨,增长0.54%,其中:猪肉产量4.07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2.83万吨,下降2.61%;羊肉产量12.34万吨,增长1.81%;牛奶产量达到73.72万吨,下降7.49%;绵羊毛产量8821吨,下降9.64%;山羊绒产量65吨,下降18.75%;禽蛋产量1.43万吨,增长2.3%。

折叠

第二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9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增长13.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0.19%;重工业增长15.1%;分所有制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增长9.6%;集体经济增长43.6%;股份制经济增长15.48%;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同比下降8.4%;从分行业看,六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3%,其中:电力工业增长11.6%;冶金工业增长13.3%;化工工业增长36.8%;建材工业增长3.1%;农畜产品加工增长1.9%;装备制造业下降13.1%。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增长11.9%,利税总额44.72亿元,增长12.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6.1%,下降0.9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达到531705(元/人),增加105525(元/人)。

折叠

第三产业

2013年乌兰察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39.46亿元,增长12.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85.74亿元,增长11.7%;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7.09亿元,增长8.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3.73亿元,增长14.8%。

2013年乌兰察布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1.03亿元,增长18.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9.9亿元,增长19.2%;邮政业务总量完成1.13亿元,增长10.8%。联通本地电话用户达到24.8万户,增长5.5%。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9.3%。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9.9万户,增长19.0%。

2013年乌兰察布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00万人,增长44.9%。其中:国外游客1.5万人。旅游业总收入73.0亿元,增长65.1%。

2013年乌兰察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654.67亿元,增长9.5%。其中:单位存款181.74亿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61.7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432.07亿元,增长25.4%。其中:短期贷款为198.54亿元,增长34.4%;中长期贷款为231.09亿元,增长18.2%。

2013年乌兰察布人寿、财险两大保险机构年保费收入为6.39亿元,下降0.6%。

历史文化

折叠

察哈尔婚礼

乌兰察布草原蒙古族的传统婚礼有着浓郁的民族色彩。

男子到结婚年龄时,由父母看中某家姑娘后,请长者或喇嘛看双方生辰属相是否相配,如无克忌则请“昭齐”(媒人)选吉日携带礼品、哈达到姑娘家求婚。姑娘家长如将礼品收下,求婚即算议成。通常台吉家族子女不允许通婚,意在避免因血缘关系造成近亲结婚。

订亲是婚礼中重要仪式,男方通常要携带全羊、白酒、哈达、月饼等礼品到女方家登门拜访商谈议定彩礼。彩礼议定后要举办订婚喜宴,喜宴要上“乌叉”(羊背子)、奶酒等,并唱敬酒歌,祝订婚贺词。

议订的良辰吉日到来之时,男方要设酒宴招待陪同新郎迎亲的亲朋好友,由喇嘛诵经祝福娶亲顺利吉祥。

与此同时,女方家中放“乌叉”(羊背子),欢歌畅饮喜庆酒,等候娶亲人们的到来。

迎亲人数应为奇数。一般为五至九名。新郎着民族新装、挎箭袋,携带给新娘制作的蒙古袍、坎肩、靴子、耳坠及送给女方亲眷的礼品。

当娶亲的马队到来时,女方以代东人为首,祝辞人、数名敬酒人出来迎接。这时女方祝辞人开始以朗诵的形式向娶亲人提问,双方互问互答。[6]

折叠

东路二人台

东路二人台是乌兰察布独有的地方剧种。它作为乌兰察布市人民的一份极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已被国家正式确认,并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内蒙古卷》。

东路二人台旧时称“玩艺儿”,始于清末咸丰年间,形成于民国初年,流布于乌兰察布市东部的兴和县、商都县、化德县等地,以及与内蒙古毗邻的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乌兰察布市的二人台艺术因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的二人台在源流沿革以及音乐、剧目、表演诸方面有明显不同,五十年代末改称东路二人台。东路二人台大体上经历了社火玩艺儿、玩艺儿和二人台三个阶段。

折叠

特色饮食

荞面

阴山山地阴湿凉爽,适宜于荞麦生长,且荞麦又属晚秋作物,利于倒茬歇地,还可弥补夏田受灾后的损失,受到山区群众的喜爱。荞面条条、荞面饸饹、荞面搅团、荞面揉揉、荞面凉粉等,是乌兰察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食物。

豆面

乌兰察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盛产各具特色的优质谷粮作物。

莜面

莜麦所含蛋白质和脂肪量为五谷之首,还含有磷、铁、钙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7]

卓资山熏鸡

卓资山熏鸡制作加工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全国三大名鸡之一。1989年在全国肉制品会上获“优秀产品”称号。山药鱼

主要食用地区为内蒙古乌兰察布,河北省张家口,山西大同一带。以土豆和莜面为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