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苦恼,不是年龄在增长,而是头发在慢慢变少”…… 随着“低龄秃”引发社会关注,众多90后病友可不甘于仅在社交媒体上长吁短叹“不该在这个年纪承受这种伤害”,这些“地中海少年”、“高发际线仙女”们纷纷揣着钱走进各式植发机构,一举将国内植发行业的营业额推至百亿元级别,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做植发这行的发展怎么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做植发这行的发展怎么样(不服低龄秃90后推红植发生意)

做植发这行的发展怎么样

“90后的苦恼,不是年龄在增长,而是头发在慢慢变少”…… 随着“低龄秃”引发社会关注,众多90后病友可不甘于仅在社交媒体上长吁短叹“不该在这个年纪承受这种伤害”,这些“地中海少年”、“高发际线仙女”们纷纷揣着钱走进各式植发机构,一举将国内植发行业的营业额推至百亿元级别。

网络狂欢功不可没

“植发真正在国内火起来,大概也就是这两三年间的事情。”新生植发手术医生赵亮对《金证券》记者称。他从事这一行业已经有6年,在2014年-2015年,赵亮每天的手术量也就一台,有时甚至是两天一台。但从2016年开始,咨询植发的顾客越来越多,现在他平均一天要做四五台手术。

对于植发行业的异军突起,延绵多年的网络狂欢功不可没。最初是一些明星成为大家的欢乐源泉,比如原本的时尚潮人陈奕迅走入了中年脱发的困境,成为恶化M秃的代表。此外,杨幂因为发际线高而屡屡被网友调侃,以致2017年初杨幂自黑要去植发。

根据阿里健康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阿里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36.1%,即将赶超占比38.5%的80后,成为拥有脱发烦恼的主力军。一旦产品、药物治疗宣告无效,脱发一族不得不将目光投注到植发手术上。

采访中,赵亮提及,技术成熟、植发价格下滑也直接促进了植发产业的兴起。据了解,植发手术是提取后枕部的毛囊种植到发际线后移的部位,在上个世纪90年代,普通植发就要10万多元,因为价格高高在上,导致很多人望而却步。

近期一段关于植发的视频刷爆网络:被街采的“程序猿”一身行头高达4万元,其中衣服鞋子和包包加起来都不到1万元,但植发一项就占了3万多。赵亮透露,目前每个植发单元的价格是8元、12元、20元不等,如果是3-4级脱发,通常需要3000多个单位,也就是2万多元;5、6级脱发的植发价格,大概在3-4万元之间。

“相比此前,价格已经大大下来了,考虑到植发改善后能维持10-20年,许多人还是愿意花这笔钱的”,赵亮称。

主力军:90后、“码农”

从南京的植发消费群体来看,90后甚至00后进入秃发军团并非虚言。在赵亮所在的植发机构,客户群体主要在20-35岁之间,90后确实为中坚力量,偶然也能看见00后的身影,他接触到的年龄最小的客户只有19岁。

学习或者工作压力大、喜欢熬夜、遗传,是这些客户“秃如其来”的主要原因。不少客户都是高学历,一般来说脱发的轨迹如下:本科发量还好,研究生是3、4级脱发,读到博士则发展成5、6级脱发,所以27-28岁是这个群体的植发高峰期。

而从职业分布来看,正如网络所调侃般,“码农”为脱发的主力人群,其次为公务员、企业老板、教师、医生、销售人员。赵亮曾接待了南京某4S店的几个销售顾问,“一个小伙子植发了,好几个同事都跟着来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以往年龄超过45岁的脱发人群,改善欲望会急剧降低,但是近两年不少中年人也是“不服秃”。他们的理由是避免中年油腻,发量很重要,据说头发要超过8万根才能入围“中年不油腻”名单。此外,赵亮还曾为一位68岁的教授做植发手术,这位教授已是6级脱发,想通过植发让自己外表看起来更年轻些。

《金证券》记者接触的一位圈内人士更是笑称,“我们植发机构的老板60岁出头,因为头顶的头发变得稀疏,前不久也做植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女性植发需求猛增。业内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往植发客户群体男女比例是9:1,现在骤变成6:4。据了解,发际线往后移、头顶头发稀疏是男性型脱发最主要的两大表现。而对于此类女性患者来说,则表现为沿头皮中心线逐渐往两边发展的弥漫性脱发。实际诊疗中,算得上严重脱发的女性并不算多,更多是出于爱美需求。比如很多人愿意花上一两万钱,挽救即将失控的发际线,或者制造浓密的眉毛、修饰眉形。

植发机构鱼龙混杂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植发生意火爆,一方面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多方面外部条件的作用,脱发病人确实呈低龄化趋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6年曾发布过一份“脱发人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脱发人群约为2.5亿,以20到40岁之间为主,30岁左右发展最快,比上一代人脱发年龄提前了整整20年。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像90后这样的年轻群体对外表的在意程度正在提升,不少轻度脱发患者也会积极来就诊治疗。为了在职场和婚恋市场获得自信,年青一代愿意及早干预,这实际上与近几年的医美整形风潮遥相呼应。

这股风甚至刮到了在中国的老外。赵亮告诉《金证券》记者,近一两年来1%的植发人群是老外,他们来自欧美或者亚洲国家,有的是在南京读书的留学生,或者海外公司高管,“他们都喜欢咖啡高糖、油炸类食物,脱发同样困扰着他们。中国植发技术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很多老外也比较喜欢在中国做植发手术。”

多重力量推动下,中国的植发行业已经演变成不可小觑的生意。2017年,全国植发行业的营业额已达到92亿元,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从这个发展趋势来看,去年该行业的营业额超越百亿元并无悬念。

不过,采访中,多位圈内人士坦承,由于植发行业兴起不久,全国范围内成熟的手术医生也不过几千名。毛发移植是个体力活,也是一个团队战。一个手术团队大概需要10个人,如果移植3000多个单位,手术耗时将要四五个小时。公立医院因为人手成本限制、经济效益考虑,涉足的并不多,因此目前国内植发行业由民营机构唱主角。考虑到现阶段植发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植发人员严重不足等,患者也需擦亮双眼、谨慎选择。

本文源自金证券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