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糖稀作者郑旭东(睡觉之前挂幔子)(1)

幔子,现在北方的青年人可能没有见过这个东西,对它用途更是不太了解的。可是,在早些年,生活在东北农村老辈人,家家户户都挂过幔子。

幔子,也叫幔帐、帷幔。简单地说,就是用布做成的一个大帘子。形象一点说,就是像现在舞台上节目演出之前拉上的幕布一样。

早些年东北的农村里一般人家住的都是两间土坯房,外间是厨房,里间是卧室。卧室都搭南北两个大炕,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妇女生育也没有什么可控措施,家家的孩子都是很多的。

孩子结婚以后,小两口没有房子住,就得住父母的北炕,南炕住婆婆和公爹。也有的人家还是大伯子、大嫂与兄弟、兄弟媳住南北炕的。有的刚结婚的小两口没有房子住,就得租别人家的北炕住。困难逼出来了发明,为了生活方便,互不干扰对方隐私,在晚上睡觉时,南北炕就各在自己的炕沿上方挂上一层布,形成各自独立的生活空间,这就发明了是幔子。同时,挂幔子还有另一个原因,东北的冬天寒冷,屋里取暖完全靠炕,火盆等,掛上幔帐还可以起到挡风防寒的作用。

幔子要挂在幔杆子上,幔杆子多是红松的木头做的,长约一丈多,有农村铲地用的锄杠般粗细。有钱的人家买好一点的,没钱的人家买的次一点,也有自己做的幔杆子。幔杆子由两根绳子拴在房柁上。幔帐白天叠上,装进幔帐套里,掛在幔杆子上,晚上睡觉之前拉下来。

挂幔子也是有说道的,头婚,掛红色的,二婚,挂蓝色的。幔帐除了晚上用外,妇女生孩子白天也要放下幔帐。这样,左邻右舍的到谁家去串门,看见人家白天掛上幔帐,就不要进屋了,以免把人家孩子的“奶”带走。

幔帐在旧社会是女方家的陪嫁之物,姑娘家是带着幔帐出门子的。所以,幔帐也是当时女人显示才艺的绣品之一。讲究的幔帐套和幔帐腰上要绣上“八仙过海”、“鸳鸯戏水”、“龙凤呈祥”之类的图案。这些绣饰都是待嫁姑娘自己绣的。没有钱的人家嫁姑娘只好买一般的布做一个简单的,家里没有幔子,是绝对不可以结婚的。

幔帐,在生活中相当于现在舞台上的惟幕,又不同于惟幕,惟幕拉开演员表演节目。住家是拉上幔帐睡觉,“演员”演什么“杂技”的节目不让外人看。

其实,幔帐就是一大块遮羞布,掩耳盗铃,挡眼睛,挡不住耳朵。农村的房子面积都是很小的空间,过去老太太们抽大烟袋,长长的烟袋杆,大大的烟袋锅,南北炕两个人可以互相对火,想想看,一道薄薄的幔帐能挡住声音的。那个时候,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夜长难捱,两口子就那么一点“文化生活”。有的时候,好说好笑的大嫂们凑到一起儿,就开始唠幔帐里的故事。

熬糖稀作者郑旭东(睡觉之前挂幔子)(2)

这个说,昨天晚上听见了北炕两口子唱歌有“颤音儿”了。那个说,我们家南炕唱的是“饰音”。烂眼边她二舅妈更能白话:西屋是独唱音乐会。二丫她娘一撇嘴:那也没有东屋的小两口男女混合唱好听…

哈哈——

那阵子,农村生活虽然苦一点,累一些。可是,那种不知道愁滋味的笑声,好不热闹,闹得小鸡在院里里嘎嘎叫,鸭子拍着翅膀打水漂,好美好甜的一幅山乡水彩画。

现在,农村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泥草房变成砖瓦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房间多了,没有住南北大炕,家家都独居一室,幔帐也随之被淘汰。

一个幔子,记录一个时代家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一个幔子,演绎一个个爱情的故事,弹奏出富于浪漫色彩的交响曲。

一个幔子,告诉我们,中国的农民,不但能够发明创造,还能够制造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