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换上了还在扣费(糟心还了充电宝)(1)

陈立新 摄

归还后未停止计费、租借容易归还却很难、价格标识不显著……昨天,本报刊出《共享充电宝咋变身“吞金兽”?》的报道之后,不少读者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向记者反映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与共享充电宝有关的问题。

充电宝换上了还在扣费(糟心还了充电宝)(2)

闲鱼上出售的怪兽充电宝,只要10元-20元。

问题1

用户忘记归还 没有任何短信提醒

“我不会再用任何一个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了。”市民陈小姐告诉记者,今年,她借了一个怪兽充电宝,但只用了3小时,充电宝就没电了,然后一直放在书包里,忘记了归还。怪兽充电也没有任何短信或者微信提醒,直到两天后直接扣款99元结束订单。相当于99元强制购买一个充电宝。

陈小姐很疑惑,她的使用时长为2天2小时,而根据怪兽的使用规则,租金为每小时2元,每24小时扣费为20元,封顶为99元。按照这一规则,直到扣款时,租借的充电宝产生的费用应为44元。

问题2

业务员同意停止计费 平台仍然继续扣费

市民蒋先生讲述了另一件和怪兽有关的投诉。他说,当时,他在一景点商户借了怪兽充电宝,归还时,找了4处地方,这些充电宝机柜都是满的,还不了。当时,租借充电宝的所在地商家说,可以联系业务员停止扣费,把充电宝留下来,等有空位后,再帮他们还。怪兽充电的业务员也同意并且表示可远程停止计费。但是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怪兽充电还是扣了他99元,并表示充电宝并未归还。

问题3

一路“按图索机柜” 却发现品牌已经被撤换

租借充电宝的市民常常会因为附近网点少、机柜无空位、夜间关门等原因难以找到空余机柜,导致无法及时归还而被持续收费,有时即便联系客服也无法提供解决方案。

经常租借共享充电宝的市民张先生说,有时充电宝的机柜地址标注不明,需多方打听才能找到。地址错误、距离显示错误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最糟糕的是,即便找到标注的机柜地址,也会发现这里没有共享充电宝或者品牌已经被替换等现象。

郭先生租用怪兽充电宝时就曾经遇到类似问题。他回忆说,当时自己借了充电宝,但是找不到可以归还的机柜。于是,他骑了一辆自行车,按照App上提供的地址,从东坪山骑到厦禾路,找到的机柜都是满的。最终他花了大概快半个小时,才把充电宝还掉。从那之后,郭先生对租借充电宝“慎之又慎”。

问题4

误还自己的充电宝 机柜无法识别

还有一位市民说,自己在游玩时,自己的手机和买来的怪兽充电宝都没电了。于是,她在景点又借了个怪兽充电,发现新借的充电宝也是没电的,便打算还进去重新借,但错还成此前她自己已购买的同品牌不同型号充电宝,并且无法取出。

她反馈给店面工作人员后,店员联系怪兽充电的运维经理。对方回复说,新借的充电宝可暂停计费,让她联系怪兽总部处理退款事宜。但是,她与运维人员沟通半天才有了结果——借出的充电宝暂停计费,并且赠送一个纪念版充电宝。虽然事情最终解决,但前后花费了很长时间。

问题5

已经归还的充电宝还在扣费 打客服电话无人接听

今年1月19日晚上8点30分,李先生在一家商场一楼租借小电充电宝,借出后在机器旁充了大概5分钟,便归还进机器,当时机器上显示已归还。但是,几天后,却收到了小电的扣费通知。李先生将这件事情告诉身边的朋友,发现很多人都曾经遭遇着同样的事情,大家借的都是小电充电宝,并且在已经归还的情况下,显示未归还,还扣了封顶费用99元。

无独有偶,另一位市民也在租借小电充电宝时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说,今年2月26日11点31分,他在一家餐厅借了小电充电宝,使用58分钟就归还。可是,他却在几天后收到扣费短信99元,显示三天未归还充电宝,封顶扣款99元。之后,他拨打电话,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客服。

问题6

同品牌二手充电宝 在闲鱼上低至10元

也有市民向本报反映,他们花99元被强制购买的充电宝,在闲鱼平台上的售价出奇地低。昨天,记者在闲鱼上看到,有大量二手共享充电宝售卖。比如,怪兽充电宝在这里的价格普遍在20元左右,有的甚至低至10元。与之相比,99元的强制购买价格,高出了4-9倍左右。

问题7

同一品牌计费标准差异大 容易误导消费者

还有读者反映共享充电宝的价格标识也不显著。不同品牌的充电宝计费价格不同,就连相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点位的价格和计费规则都不同。同一品牌的计费单位有30分钟和60分钟两种,这种在价格上的差异容易误导消费者,而且使用几分钟也要按照半小时或者一小时计费。

以小电充电宝为例,即便在相距不远的机柜,有的点位是30分钟2元,有的则是1小时4元。看似价位相同,其实暗藏玄机。根据共享充电宝的计费规则,不足30分钟的,按30分钟计费,不足1个小时的,也是按照1个小时来计费。

举个例子,使用共享充电宝1小时10分钟,按照30分钟2元的规则计费,用户需要支付6元。而按照1小时4元的规则计费,就需要支付8元。

【律师观点】

扫码成功才知价格,损害消费者知情权

对于在共享充电宝服务涉及的消费痛点,北京德恒(厦门)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水湖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品牌主要为怪兽、来电、街电、美团等,市场集中较高,在价格设定上,这些品牌可能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可能,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认定。

另外,这些品牌在充电宝服务涨价的节奏上往往出奇的一致,是否存在价格同盟、串谋涨价的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的调查。

一般来说,消费者只有扫码借充电宝后才能看到收费标准。消费者认为自己不明不白地就付费了,心里不是很舒适。这种扫码才能看见价格是合理的吗?陈水湖说,消费者在扫码成功后才能看到价格,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商家在向公众提供充电宝租借服务时,应当明码标价,告知消费者租用的具体费用。

(厦门晚报记者 张海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