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萝

胃癌筛查的价值

中国是胃癌重灾区,全世界40%以上的患者都在中国。每年,中国有50万人因为胃癌而去世。

除了中国,我们邻居日本和韩国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事实上,韩国才是全球胃癌发病率第一的国家,比中国还要高一倍!

中日韩三国的胃癌死亡率差别巨大。中国胃癌的整体五年生存率只有20%左右,而日韩要高很多,尤其是日本,生存率高达60%以上!

早期的胃癌胃镜可以检查出来吗(胃癌筛查应该怎么做)(1)

世界各地区胃癌发病率地图

这是咋回事儿呢?为何它们的胃癌不如中国的致命?

答案很简单:日本胃癌多数是早期,而中国胃癌多数是晚期!

日本和韩国的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的比例达70%和55%,而中国只有20%左右。

如果单独比早期或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各个国家之间差别并不大。无论中国还是日本,最早的1A期胃癌生存率都在90%以上,而最晚期的则都只有15%左右。大家生存率的差别,主要来自早发现,还是晚发现。

为什么日韩的早期胃癌比例高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胃癌的筛查。日本和韩国,都有胃癌的全民筛查计划。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就尝试做胃癌筛查,最开始是在一些地方试点,从1983年开始扩大到了全国,现在每年日本有几百万人接受胃癌的筛查。韩国也类似。

通过筛查更早发现肿瘤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如果是早期,自然治疗容易,存活率高,另一方面即使已经不是早期,患者也相对年轻,身体状况好一些,治疗和康复效果也更好。

什么人应该做胃癌筛查?

日韩经验已经证明了胃癌筛查的价值,但中国目前没有全国性的癌症筛查计划,所以主要还得靠自己。

谁应该筛查胃癌呢?

从统计上来看,我国40 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死亡率也上升,因此目前专家建议40 岁作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胃癌筛查,主要是推荐给高危人群

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 岁以上,且符合下面某一条件的特定人群:

需要强调的是,早期胃癌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如果想早发现,大家就千万别等到胃不舒服,甚至痛了很久才去检查。等那会儿再去的话,可能已经晚了。

胃癌应该怎么筛?

胃癌的筛查方法,常见的有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清标记物(比如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等。

其中胃镜是黄金标准

胃镜,是用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从嘴里伸入胃中,通过携带的微型摄像机,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和胃等地方的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还可以取出一些组织放到显微镜下做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通过胃镜,能诊断胃炎和胃溃疡、也能诊断食管癌和胃癌。

但胃镜有它的局限性。它属于侵入性检查,让人比较难受,如果不麻醉,大部分人做胃镜会有“翻江倒海”的感觉;另外,胃镜对医生技术要求高,费用也不低,所以基层不容易开展。

因为这些原因,胃镜筛查很难全社会大规模推广。日本和韩国的全民筛查也不是都通过胃镜来完成的。

相比而言,幽门螺杆菌检查、血清标记物筛查等方式,虽然单独使用准确性并不高,但因为它们是无创或者微创,价格也不算太贵,所以一般用于初筛。如果发现疑似问题,再用胃镜来进一步检查。

胃镜检查又可以分为普通检查和精细检查两种。一般筛查做的就是普通检查,几分钟搞定,如果发现可疑的问题,医生可以再做精细检查,时间和花费也会更长。

下面这个是专家推荐的胃癌筛查流程,大家可以参考。

早期的胃癌胃镜可以检查出来吗(胃癌筛查应该怎么做)(2)

早期胃癌筛查的推荐参考流程

无痛胃镜和胶囊胃镜

对于多数人而言,做普通胃镜确实有不小的心理障碍。光是想着一根大管子伸到喉咙里,有些人就已经不行了,更别说真正去做。很多人就因为这个错失了早发现胃癌的机会。

咋办呢?可以考虑无痛胃镜

无痛胃镜就是在麻醉下做的胃镜,而且是全麻。医生在检查之前,先通过静脉注射一些短效麻醉剂,让人迅速睡过去,在毫无知觉中就完成胃镜检查。对于恐惧胃镜检查的人而言,这是个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无痛胃肠镜之前需要做个评估,有些特殊情况的人不适合麻醉,比如对麻醉过敏,肝肾功能不全等。

无痛胃镜在欧美已经是标准常规操作,多数人都会选择。但在中国,使用无痛胃镜的还比较少,据说比例只有10%,绝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常规胃镜。

如果无痛胃镜体验更好,为什么中国做的人比例这么低呢?主要还是受到一些现实因素影响。

首先,无痛胃镜要贵一些,一般多几百到一千块。很多人不想多花钱,所以选择普通的。

然后,中国的麻醉医生不够。三甲医院的麻醉医生短缺,每天配合做大手术都不够,哪儿还有这么多用来做无痛胃镜/肠镜呢?

还有,无痛胃镜占用医护时间更长。普通胃镜可能不到10分钟就搞定了,而无痛的先要麻醉,然后还要等清醒,时间更长。做一个无痛胃镜,一般够做2~3个普通胃镜了。

种种现实情况,导致无痛胃镜在中国还不是常态。如果不差钱,也能约上,同时对麻醉又没问题的话,我个人还是更推荐无痛胃镜。

市面上最近还出现了一种高科技,叫胶囊胃镜。这又是什么东西呢?

早期的胃癌胃镜可以检查出来吗(胃癌筛查应该怎么做)(3)

胶囊胃镜

它是个小机器,真的长得像一颗大号的“胶囊”。只不过这颗胶囊里装的不是药,而是一台相机。患者吞下后,胶囊就会经过整个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被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大概24小时。这个过程中,相机一路拍照,然后无线上传,医生根据这些照片,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有消化道的疾病。

所以准确的说,它不应该叫“胶囊胃镜”,而应该叫“胶囊消化道镜”,因为它可以对消化道的多个器官进行检查。

胶囊胃镜2000年由以色列的科学家发明,后不断优化,近期在中国也进入了临床使用。它的优点是体验较好,无需麻醉,容易被大众接受。

但它目前还没有实现广泛推广,原因是它的短板也很明显。

首先是费用高。胶囊胃镜目前做一次一般好几千块钱,是做常规胃镜的好几倍,不适合普通家庭。

其次是成像不够好。大家可以想象,胶囊进入消化道以后,会各种翻滚,很难精确控制,实现“指哪儿打哪儿”。最新的“磁控胶囊胃镜”,能通过磁场更好地控制胶囊走向,但也无法覆盖所有的地方。这就带来了漏检的风险。

最后是无法取样。做普通胃镜的时候,如果发现问题,医生可以直接取一些组织样品进行检查。但胶囊胃镜不行,只能看,不能摸。

因为上述这些问题,目前胶囊胃镜还无法替代普通胃镜。

如果不差钱,同时年纪大身体差,或者特别恐惧普通胃镜的人,可以考虑胶囊胃镜,但对于觉得大多数老百姓,选择普通胃镜是当下更好的选择。

当然,我个人对胶囊胃镜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无创方便的筛查方法永远是我们的目标。目前胶囊胃镜的挑战主要还是技术和经济层面,但新科技产品都有这个问题。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肯定会有更好用而且更便宜的胶囊胃镜出现,让更多人获益。

总之,如果你是40岁以上,同时有胃癌高危风险,一定要记得做筛查,尤其是胃镜检查。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或者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去。

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或许中国也会在局部地区会慢慢开展尝试全面筛查。希望有一天,胃癌都能被早期发现,不再是绝症。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 版)》

[2]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PostgradMed J. 2005 Jul;81(957):419-24.

Comparative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between Japan and China.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1 Oct 21;17(39):4421-8.

[3]Five-year survival analysis of surgicallyresected gastric cancer cases in Japan: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ore than 100,000 patients fromthe nationwide registry of the Japanese Gastric Cancer Association ( 2001-2007). GastricCancer,2018,21 ( 1) : 144-154

[4]Past and current trends in endoscopic diagnosisfor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 in Japan. Gastric Cancer,2017,20 ( 3) :20-27

[5]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current evidence and practice. Lancet Oncol,2008,9 ( 3) :279-287

[6]Gastric preparation for magnetically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A prospective,randomizedsingle-blinded controlled trial. Dig Liver Dis,2018,50 ( 1) :42-47.

[7]Magnetic-controlled capsule endoscopy vs. gastroscopyfor gastric diseases: a two-center self-controlled comparative trial.Endoscopy,2015,47 ( 6) :525-528

[8]Gastric adenocarcinoma screening andprevention in the era of new biomarker and endoscopic technologies: a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Gut,2016,65 ( 4) : 563-5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