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据埃及学者艾哈迈德·爱敏在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中的观点:自阿拔斯王朝第十任哈里发穆台瓦基勒继位后,阿拉伯帝国步入分裂、衰落期;但在学术上,伊斯兰文化此刻却到达顶峰。

我基本认同艾哈迈德·爱敏的看法。可以肯定,阿拔斯王朝中后期,科学与文化之所以繁荣,是倭马亚王朝与阿拔斯王朝前期政治开明的果实。随着穆阿台及勒派(又译穆尔太齐赖派)的倒台,理性思想的远离,再加上政治逐渐衰败,穆斯林思想僵化,造成伊历五世纪(公元11世纪)后伊斯兰世界再无多少科学文化成果。

尽管此时的伊斯兰文明,已经步入晦暗时期,可在这黑暗中仍出现了一抹光亮——苏菲派(苏菲主义)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伊斯兰之光——穆阿台及勒派。这第八篇文章(最后一篇),我打算介绍苏菲主义的前世今生,以及苏菲派对伊斯兰文化乃至世界文明所做出的贡献。

我还是要强调:本人并非穆斯林,无任何宗教信仰,故而是站在无神论者立场写文章。如果文章里有任何冒犯伊斯兰教的地方,请穆斯林们包容与谅解。愿真主保佑你们!谢谢!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

正文

关于苏菲派的起源,学界大致有三个观点:

一、西方思想起源论,即主要受基督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二、东方思想起源论,即主要受波斯、印度乃至中国道教的影响;三、内在思想衍生论,顾名思义,由伊斯兰教内部思想发展演变产生。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源于基督教。公元4世纪,基督徒修行分为两类:一类入修道院,遵守院内的清规戒律;另一类是苦修士,用极其夸张的手段鞭策自己,以便接近神性。这就是基督教的苦行僧。

当然,将苦行与苦修发挥到极致的,一定是印度教。苦行僧在印度有数千年的历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冥想修行。时至今日,全印度仍有500万苦行僧,其中10%是女性。他们中多数是穷人,但也不乏中产阶级与达官显贵。

所以,我认为苏菲主义思想的起源,受东西方文化影响的作用更大。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世纪的伊斯兰教海纳百川,将苦行与苦修吸收入伊斯兰文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2)

关于“苏菲”一词的来源,同样众说纷纭,大致有四个说法:

一、源自“苏法”,先知穆罕默德时代的某一部落名;二、源自“萨法”,意为纯洁、纯正;三、源自“苏菲耶”,意为“智慧”,希腊语;四、源自“苏夫”,意为羊毛。

根据艾哈迈德·爱敏在书中的说法,“苏菲”一词源于“苏夫”,即该派成员起初身着粗羊毛织衣,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禁欲与爱主,即苏菲主义两大基石。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3)

苏菲主义,发端于伊历二世纪(公元7世纪末)。由于当时伊拉克地区的部分穆斯林,对倭马亚王朝宫廷奢侈腐败不满,即以《古兰经》中有关禁欲的经文为依据,采用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这两种方式,消极抵抗倭马亚王朝。

苏菲派由此诞生,并发展成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宗派。苏菲派人创造“催眠术”、“招魂术”等,曾被逊尼派人视为异端,且苏菲派人很多精通化学,此更为其增添神秘感。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4)

苏菲主义,起初以伊斯兰教为根基。拉比尔·阿德维雅提出的“神爱论”,是最早的苏菲哲学。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开疆扩土,古希腊哲学、古印度哲学、波斯哲学、基督教文化、印度教文化、拜火教文化,乃至中国道教文化等,不断渗入苏菲派人的思想中,至伊历三世纪(公元9世纪),苏菲主义哲学意味加重。

祖努将“阶段说”“境界说”引入苏菲主义。

图西又将其分为七个递进阶段:忏悔、虔诚、禁欲、守贫、坚忍、信任、满足;境界则分为十种:冥想、近主、爱主、畏主、希望、渴望、亲密、稳静、凝视、确信

祝奈德·巴格达迪,是首位建构苏菲含义并且著书阐述的苏菲派人。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5)

伊历四世纪(公元10世纪)后,苏菲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更成体系。“万有单一论”、“入化说”、“人主合一论”,即苏菲主义三大支柱思想。

叶齐德·比斯塔米提出“寂灭论”与“万有单一论”。“寂灭论”有佛教“涅槃”之意; “万有单一论”,即认为真主乃绝对的有或纯本质,乃一切存在之根源。

哈拉智提出“入化说”,即真主降临人身,人主合二为一。

伊本·法里德提出“人主合一论”,即知者、知识、被知者,在真主处合二为一。

此外,苏菲派还另有“造化论”、“神光论”、“神智论”、“照明论”等理论思想。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6)

上述即苏菲派(苏菲主义)的神秘主义主张。

这么说,可能复杂了点,大家不容易理解。用阿拉伯著名历史哲学家——伊本·赫勒敦的话来说:苏菲主义的根本乃潜心拜主,寂灭于主,弃绝尘世,禁欲苦行,舍弃一切享乐、金钱、名望,隐居独修拜主。

伊本·赫勒敦,将苏菲主义的要义归结为四点:苦修及自省;由精神世界得到启示与真理;行为与品德;字面含糊之词不能按常规理解。

也就是说,苏菲主义依赖体验与直觉,少用逻辑。苏菲派人赋予体验极大重要性。

体验可至感悟,理性可至知识。故哲学家依靠理智,苏菲派人依靠心灵。

苏菲主义者,认为宗教仅表面差异,其本质与核心皆为求主道,目的一致,故而穆斯林信士与异教徒无本质区别,逊尼派人、什叶派人、穆阿台及勒派人,乃至基督徒、犹太教徒、佛教徒等,皆可成为苏菲派人。

可见,苏菲主义者对宗教最为宽容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7)

阿拔斯王朝中后期,即伊历四世纪(公元10世纪),逊尼派已战胜穆阿台及勒派。此时,逊尼派教法学家将矛头指向苏菲派人。

逊尼派教法学家重形式、礼仪等表面仪式,而苏菲派人则重心灵意念,故而双方势如水火。

哈里发支持逊尼派,逊尼派人得势后如同对付穆阿台及勒派人那般迫害苏菲派人。然而,与穆阿台及勒派的理性哲学思想很难被民众理解并且支持不同,苏菲派人的苦修能够得到民众支持,所以苏菲派不至于被迫害至消亡。

终于,在伊历五世纪(公元11世纪),诞生了一位伟人,伊斯兰教权威教义学家、哲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正统苏菲主义的集大成者——安萨里。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8)

逊尼派教法学家与苏菲主义者纷争了上百年,经安萨里的学术调解,双方都能接受对方的观点。哲学、教法学、内学派的教义,最终在苏菲主义中找到慰藉与依靠。

安萨里的著作与教导,对穆斯林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安萨里将心灵,注入逊尼派教法学家强调的宗教仪式中;又将对真主的畏惧之心,注入苏菲主义者强调爱主的心灵。

其次,安萨里使苏菲主义深入人心,让穆斯林认为感悟能将认识带入理性无法企及的境界。

第三,安萨里同意“奇迹说”,并且使宗教哲理化。

最后,安萨里认定,信仰仅可通过感悟而绝非哲学来实现,感悟即默想与苦修。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9)

艾哈迈德·爱敏认为,安萨里的理论使伊斯兰教重新回归本源

关于这点,我也非常认同。可以这么说,苏菲派人是伊斯兰教所有教派中真正最像教士、最像信徒的一批人。

苏菲主义对社会无害,也的确是探究信仰的正道。但如果人人皆皈依苏菲主义,皆无问世事之心,社会又何以发展?宗教需要依靠苏菲主义思想发展,但社会进步还是需要穆阿台及勒派的理性思维与合理的社会制度。

如果伊斯兰世界不是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苏菲派引领宗教事务,穆阿台及勒派主导政治事务,那伊斯兰文明当真可以比如今辉煌千万倍。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苏菲派(苏菲主义),在伊斯兰教1400年历史上,是仅次于穆阿台及勒派第二优秀的伊斯兰教派。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0)

根据埃及学者艾哈迈德·爱敏的说法,伊历六世纪(公元12世纪)开始,阿拉伯世界的学术、文学、艺术活动等,几乎销声匿迹。之后所谓的成就,都是重复前人,汇总收集之事。

但巴格达沦陷后(1258年蒙古大军攻陷巴格达),苏菲派是唯一获得发展的教派。民众对社会公正绝望,只能寄托天园与后世。在苏菲生活中,充满迷信与幻想,心灵得到慰藉与安宁。

这点很容易理解。

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佛教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可道教、佛教第一次兴盛是在南北朝时期。道教兴起,佛教昌盛,儒教衰落——即是南北朝最好的概括。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多灾多难的时代。战争迭起,改朝换代频繁,政治极其昏庸。特别是北方,五胡乱华,汉人无奈第一次南迁。这就为玄学的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生三次出家,差一点就让南朝梁成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苏菲派能在伊历六世纪后继续发展,也就是这个道理。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1)

此后,吉拉尼提出“完人论”“轴心说”,让苏菲主义的神秘主张进一步发展。不过,苏菲主义对伊斯兰文化,乃至世界文明贡献最大的地方当属苏菲文学。

艾哈迈德·爱敏认为,苏菲文学的特点是:高度精神性,深刻心理内涵,绝对服从真主意志,半富想象,语意含混,极富象征意义

其中,波斯苏菲文学擅长描写内心思绪,是情感与哲理交织之爱;阿拉伯苏菲文学擅长对事物现象的比喻,始于感觉,别无其他。

最重要的是,苏菲派人的著作,保留下来不少,不像穆阿台及勒派人的著作,都被逊尼派人焚毁殆尽。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2)

伊本·阿拉比与伊本·法里德,即阿拉伯苏菲诗歌之巅峰。二人的代表作有《麦加的启示》、《智慧的珠宝》、《备忘录》和《大塔伊亚特》、《长塔伊亚特》。

哲拉鲁丁·鲁米,即波斯苏菲诗歌之巅峰。其代表作有《玛斯纳维》。

若要说苏菲派人的著作对后世贡献最大者,那一定还是安萨里。

安萨里一生撰有教义学、教法学、哲学、教育学等著作400余种,现存有70多部。其中包括《宗教学科的复兴》、《智慧之书》、《心灵的揭示》、《迷途指津》、《致孩子》、《光龛》等。

安萨里的宗教哲学思想,对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与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等都产生了相当影响。中世纪伊斯兰思想的西传,是西欧经院哲学繁盛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安萨里的贡献尤其巨大。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3)

艾哈迈德·爱敏说了,苏菲是一种主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菲派不是伊斯兰教的一个独立派别。但有伊斯兰学者,将苏菲派算作逊尼派的支派。

这点,我不是很理解。既然逊尼派、什叶派,乃至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佛教徒皆可称为苏派人,那为什么将苏菲派算作逊尼派的支派,而不是什叶派的支派?就因为当今世界逊尼派穆斯林占九成,就可以如此“店大欺客”吗?还是说,就没有一个穆斯林,信奉什叶派教义与教法,但在宗教思想上与苏菲主义相近?我觉得不可能。

就拿中国穆斯林来说,除塔吉克族和部分莎车县维吾尔族以外,其余少数民族的穆斯林基本都属于逊尼派。

在这近九成的逊尼派中国穆斯林中,有分为重教门的教派与修道派。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4)

重教门的教派,有格底目、伊赫瓦尼、西道堂。如果算上伊赫瓦尼分化出来的赛莱菲耶,即学界所谓的中国伊斯兰教四大派别(回族为主)。

而所谓的修道派,即源自苏菲派。卡迪林耶、哲赫忍耶、库布忍耶、虎夫耶,即学界所谓的中国伊斯兰教四大门宦(回族为主)。此外,维吾尔族的依禅教,也源自苏菲派。

可以这么讲,维吾尔族的穆斯林,大部分属于依禅教。即教义上遵奉逊尼派教义,教法上坚守逊尼派哈乃斐学派,宗教思想上与苏菲主义相近。

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学,如《福乐智慧》、《真理入门》、《金台集》、《帕尔哈德与西琳》等,基本都深深打上苏菲主义文学的烙印。

如果要问当今世界,哪些地区受苏菲主义影响最深?那一定是北非和土耳其。这一格局,是当年的奥斯曼帝国造就的。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5)

上述即苏菲派(苏菲主义)的发展史。

与哈瓦利吉派、什叶派等激进宗派不同,苏菲派用禁欲主义和苦行主义进行消极抵抗,没有给伊斯兰世界带来战火,这就算是给全体穆斯林最大的恩赐了。

想想阿里(第四任正统哈里发)是被谁刺杀的?哈瓦利吉派人。

再想想哈瓦利吉派是怎么来的?阿里党人中分裂而出。

看明白了吧,阿里是被他先前的支持者刺杀身亡的。就因为在隋芬之战中,对阿里的失策(因中计接受《古兰经》裁决)感到不满,部分阿里支持者分裂而出,并且在后来刺杀了他。

这已经不是不近人情,而是极端了吧。

苏菲派(苏菲主义),虽然没有给穆斯林带来理性与认知,但至少给伊斯兰文明带来感性的体验,最重要的是为伊斯兰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宁。

沙俄妖僧的真实生活(苏菲派人引以为傲的两大体验)(16)

最后一篇文章,介绍苏菲派(苏菲主义)的前世今生,大致就写到这里了。如果可以的话,我打算再写一篇简短的后记,为这个系列的书评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