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融资模式:

项目融资:指以拟建项目资产、预期收益、预期现金流量等为基础进行的一种融资, 而不是以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为依据进行融资。

(三) ABS模式

项目融资的六种基准模式(第二章-第一节)(1)

1.ABS模式的定义:

ABS指资产支待的证券化。以拟建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及该项目资产的未来收益作保证,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达到融资的目的。

2.ABS模式运作流程:

1)组建特定用途公司SPC (关键因素):

SPC可以是一个信托投资公司、信用担保公司、投资保险公司或其他独立法人,该机构应能获得国际权威资信评估机构较高级别的信用等级(AAA级或AA级)。

性质:SPC是进行ABS模式融资的载体,成功组建SPC是ABS能够成功运作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因素。

2)SPC与项目结合:

SPC要寻找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象。(一般只要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带来稳定现金收入的对象就可进行ABS融资,如汽车运营收入等)。

特点:SPC进行ABS模式融资时,其融资风险仅与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有关,而与工程项目原始权益人本身的风险无关。

3)利用信用增级手段 使项目资产获得预期的信用等级:

即通过调整项目资产现有的财务结构(利用信用证、开设现金担保账户、直接进行金融担保等途径)。

之后委托资信评估机构,对即将发行的经过上述途径担保的ABS债券进行信用评级,确定ABS债券的资信等级。

4)SPC发行债券:

SPC直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或通过信用担保由其他机构(银行或信托机构)组织债券发行,并将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工程项目建设。

5)SPC偿(还)债:

SPC利用项目资产的现金流入量,清偿发行债券的本息.

3.ABS与BOT/PPP的区别:

1)运作简繁程度与融资成本不同:

ABS操作简单,融资成本低;

BOT/PPP操作复杂,融资成本较高

2)项目所有权/运营权不同:

ABS模式在债券存续期内,所有权由原始权益人转至SPV,而运营权与决策权属于原始收益人;债券到期后,所有权又重回到原始权益人;

BOT/PPP在特许期内属于项目公司,特许期届满所有权移交给政府。

3)投资风险不同:

ABS债券投资者数量众多,分散投资风险;

BOT/PPP模式风险较大

4)适用范围不同:

ABS模式范围要更广泛(在基础设施领域);

BOT/PPP模式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是不能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