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建国的第二年,也就是魏黄初二年,诏令:“改邺、谯、许昌、长安、洛阳为五都…”。那么亳州(谯)成为三国魏的陪都,和其他郡县有什么不同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三国时候的亳州(亳州历史上成为了三国魏的陪都)(1)

1城市名称的改变:成为陪都前,亳州可以称豫州、谯郡、谯县,但不能随便称都。成为陪都后,亳州就可以称东都、东京、谯都(魏是以都城方位定名称。如:其它都城在史书上的称呼有,中都洛阳,西京或西都长安等)。

2中央行政(代表)机构设置:三国魏的陪都设置不如后来的元、明朝时期成熟,在陪都另设一套中央行政机构。史书记载:魏国未立国前,曹操在占领东汉都城、陪都或重要城市,都会派他的儿子留镇该地,如:以鄢陵侯曹彰留守长安;中原侯曹植留守邺城;宛侯曹据留守南阳(东汉陪都);谯侯曹林留守谯县等。还有就是曹操在长安、南阳、邺城等要地设立丞相府的留守机构,然后派丞相府的长史出镇这些地方,但不是常驻,是根据战争形式的需要派遣。因为平时像洛阳、长安还有司隶校尉在管理;谯县还有豫州刺史管理等。亳州(谯)成为陪都后,曹丕从尊重先考(曹操)的角度,应该还保留丞相府的留守机构。黄初三年,曹丕晋封谯公曹林(曹操第十子)为谯王,常驻亳州(谯),也是一种皇权的象征吧!

3城市建设布局可以参考都城,并建有皇宫或行宫:陪都的设计建设、城市布局可以参考魏国都城洛阳,并建有皇宫或行宫,以备皇帝来陪都巡幸驻陛使用。由于时代的久远,有关谯县作为陪都的城市建设布局文献资料不存,我们无法从中以窥谯都的风貌,但谯都皇宫或行宫的位置,我们可以从史书记载中可见一斑:“沿康元年(220年),…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和谯父老百姓于邑东”,以及“黄初六年,帝以为舟师东征,五月戊申,幸谯。……八月,帝逐以舟师自谯循涡入淮…”,来看,曹丕的行宫应该就建在邑东原曹操在城外读书的涡河边的故居旁(今城东靠近涡河的铁路桥东陈庄)。

4陪都一般建有皇陵和宗庙:亳州城南有曹操宗族墓群,三国魏国官方称为:“谯陵”,在陵墓附近建有曹氏宗族七庙。“沿康元年,军次于谯……丙申,(丕)亲祠谯陵…”。

5驻军:因为陪都大都是军事重地和皇帝出生或发迹的地方,加之皇帝会经常巡幸陪都,所以陪都都常驻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亳州(谯)自东汉成为豫州刺史的治所,就已经成为了军事要地,东汉后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豫州刺史作为一方诸侯,常拥有重兵以求自保。即使作为魏国中央管理的豫州刺史,扔掌握一定数量的地方武装(几千到几万不等),另外朝廷也会派驻一定数量军队常驻豫州,以加强维护地方的安全。荀彧就曾以侍中、光禄大夫、参丞相军事、持节的身份到谯劳军。那么豫州地方军队和朝廷派驻的中央军队怎么管理哪?原则上是各管各的,需要统一集中兵力,由皇帝任命一名将军,都督豫州军事。或由豫州刺史持节(一种调兵的符节),都督豫州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