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关不住夕阳无限好(平芜尽处是春山)(1)

青山可以是知己,也可以是一种态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林逋“湖上青山对结庐”,看“疏影横斜水清浅”;张可久“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居于山间,日日与山耳鬓厮磨,他们不追名逐利,保持独立人格。

数千年来,世界从未停止过嘈杂,真正山居者,不是完全脱离凡俗,而是心中装满了对万物的深情,有强大的精神世界和超然物外的生命追求。

一年四季的山有着四时不同的美景。北宋画家郭熙认为:“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他的传世名作《早春图》中,可以看到春日宁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古时春山又用来形容女子眉色的美好,可见对春日之山特别的喜爱。

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独居山间久了,需要呼应,需要友情。杜甫有感于张氏“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的寂寞,于是乘兴而来,畅快与之对谈。苏轼的朋友李佖不顾妻儿责怪,为与苏轼出游,不但先行三日等候,又陪伴其同游逶迟不去。苏轼感其深情厚谊,快意吟诵:“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路长漫漫傍江浦,此间不可无君语。”漫游春山有诗亦有友,好一个乐活人生!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有相聚,必有分别。欧阳修在一场离别后写道:“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无论如何,又是一年春好处,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春天总给予人希望。在春天,人们播种希望,祈愿一年光景顺遂,就如白居易在千年前的一个春天写下的:“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

◎本文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