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关于雨的诗赏析(杜甫曲江对雨赏析)(1)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对雨感怀诗。

都城上空,春云冉冉,倦卧在芙蓉苑墙头;曲江亭畔,天色已晚,静静流淌着似水流年。这是写“曲江之景色”。“城上”“江亭”,交代了曲江对雨的空间。“春云”“晚色”,交代了曲江对雨的时间。“覆”“静”,点出了春色的温柔寂静,也为下文“草木年年春,江山物已非”埋下伏笔。

林中红花,附着雨珠,好像涂了一层湿润的胭脂色;水中青荇,牵着风儿,好像挥舞着长长的翠带。这是写“雨后之曲江”。雨后的曲江,是迷人的,是温柔的,是静谧的,是生动的,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人在此时描写景物越美,心中的惆怅就会越深。因为,美好的是眼前的一切,而回不来的是大唐的荣耀与辉煌。当你了解了这个背景,再来读这两句,就会感到无比心痛,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后的一种定然。一个“著”,一个“牵”,极尽温柔,却又无比疼痛。上天对于草木如此温柔,对于盛唐摧残却如此无情。

杜甫关于雨的诗赏析(杜甫曲江对雨赏析)(2)

回首当年,唐王驻辇曲江,龙武禁军随行,场面多么盛大热闹;如今,芙蓉殿和别的偏殿,早已殿门深锁,无人焚香了。这是写“曲江之今昔”。

颈联可谓是全诗最为重要的句子。我们说,一首好诗,不能纯写景,必须融入诗人的心路历程与深情可爱,才能使诗歌披上特立独行的审美外衣,成为杜甫风格的“诗歌”,而非他人共性的“诗歌”。

如果说首联,颔联是客观写景的话,那么颈联就是主观抒情了。没有这里的今昔抒情,心路历程的介入,则一二联就显得索然无味,从而使整首诗沦为纯写景的二流诗。但正是这里的今昔对比深情介入,才打开了掩藏在诗人心中的无数历史与战争画卷,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深沉博大的精神特质,跻身于一流诗歌行列。

杜甫关于雨的诗赏析(杜甫曲江对雨赏析)(3)

什么时候,皇帝才能在此下诏,重现“金钱会”游戏的盛况呢?也可让我暂且沉醉于锦瑟丽音的好时光里去啊。这是写“美好之愿望”。“何时”,一则是希望,一则是无望。其实正是无望才催促诗人生出希望来。“金钱会”一定会来的,虽然诗人是看不到了,但不能否认在多少年之后的某一天,还是会到来的。这就走向了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殊途同归的浪漫主义之中了。

伟大的诗人,总是记载事实,并给人以希望,让苦寒中的人们在春意中感受到一丝的温暖与希冀。心中悲悯的天空有多广阔,笔下诗歌的温度就有多炽烈。

文:严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