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明王朝》的人都知道,胡宗宪在大明朝的抗倭战中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严嵩眼中的无双“国士”。

他有谋略有担当,有格局,心怀家国与大义,是名副其实的大英雄,堪称一代能臣。

但是,在清代小说《绿野仙踪》中,他的形象却被彻底颠覆,成为一个胆怯懦弱的负面角色。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1)

一、真实的胡宗宪

胡宗宪,字汝贞,生于正德七年九月二十六日,世居徽州府绩溪县龙川村。

据史料记载,胡宗宪“生而英颖,状貌魁岸,敏慧绝伦”,他自幼聪明好学,七岁就读于私塾,“经史过目成诵,功课必先诸生,稍迟辄终日涕泣不食”。

他的勤奋好学博得了塾师的由衷赞叹:“此儿他日必当世伟器。

嘉靖七年,胡宗宪补邑痒生,嘉靖十三年举于乡试,嘉靖十七年中进士,观政刑部。

在他观政刑部期间,仍旧秉持了他一贯的作风,勤奋向学,对政事兢兢业业,“孜孜忘寝食”。

嘉靖十九年,胡宗宪被授予山东青州府益都知县,在此任上,他勤政为民,做了许多实事,政绩斐然。

嘉靖二十六年春,胡宗宪任余姚知县。到任后,他继续发挥其果敢干练的为政风格,“洁己奉公,持法正事”,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政风。在他的悉心治理下,当地政通人和,赢得百姓称赞。

嘉靖二十七年,胡宗宪因政绩被升为湖广道试御史,余姚百姓“不忍公出,脱靴悬县门,立去思碑亭,然犹思慕不止,复建生祠于胜归山。”

次年的六月,胡宗宪便被转为实授。

正当他准备启程赴任之时,居住塞外的蒙古鞑靼部贵族大肆南下骚扰,明朝北国边疆的形势顿时变得严峻起来。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2)

大明朝廷原本要派的大同巡按御史宿槐廷,以“达虏纵横难之”为由,不想去赴任,于是“谋之于胡宗宪”。

很显然,这是个烫手的山芋。

但胡宗宪没有推脱,他挺身而出,“慨然愿往”。

于是,胡宗宪被委以宣大巡按御史之职,巡按宣府、大同,专司监军纪功重任。他到任后,广泛深入基层,详细了解实情,向嘉靖上了一道《安边八议》。

奏折中,他提出了八项整顿军队,振作士气的建议。这八项建议,标志着胡宗宪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这年的十一月,胡宗宪再次向嘉靖上了一道《献愚忠以裨国计事疏》。

这份奏疏旨在加强边防,其中,他除重申了《安边八议》中提出的备足军需、设险固边、招募勇士的主张外,又提出了“立赏格以广间谍”等建议。

这是胡宗宪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为他日后统帅江南军民抗倭“攻谋为上,角力为下”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胡宗宪在巡按宣大期间,平息了两起士兵哗变,还平定了与鞑靼贵族相互勾结、共同骚扰北疆的李道玄白莲教起义,使“地方帖然”,为稳定北国边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3)

嘉靖三十年,胡宗宪完成任务,凯旋回朝,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士大夫闻公名,咸愿交欢”。

不久,湖广地区爆发了苗民大起义。胡宗宪被任命为湖广巡按御史,命他火速奔赴湖广地区,处理平叛事宜。

在此任上,他不仅顺利平叛,还在湖广地区积极选拔贤才,惩治为非作歹的藩王,平反积年的冤假错案,使得当地民风、政风焕然一新。

嘉靖三十三年,东南海疆倭患加剧,胡宗宪被委以重任,出按浙江。

此后的十余年,他集全力多方筹措,艰辛经营,终于使困扰大明朝数十年之久的倭患得以平息。

毫无疑问,胡宗宪是一位有格局、有智慧、有谋略的出色政治家与军事家,堪称一代贤能之臣。

当时的小说作品中,他都被塑造成了极为正面的形象,比如在《胡少保平倭记》等作品中,他是贤明、智勇的统帅,深得民众的敬仰和热爱。

但这样一位正面人物,却被《绿野仙踪》完全颠覆了。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4)

二、《绿野仙踪》中的胡宗宪

《绿野仙踪》是清代作家李百川写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融汇历史、神魔、人情于一体,内容相当丰富。

这部小说以明嘉靖年间的社会为故事背景,其中描写了众多历史人物,比如严嵩、严世蕃、赵文华、胡宗宪等。

其中,胡宗宪的着墨最多。

但这部小说所刻画的胡宗宪,与历史上的形象出入极大。

(1)把胡宗宪丑化成靠裙带关系走上仕途的无能之士

《绿野仙踪》中这样描述胡宗宪的出身:

“原来这军门姓胡,名宗宪,是个文进士出身,做的极好的诗赋,八股尤为精妙,系严世蕃长子严鹄之妻表舅也;已做到兵部尚书,素有名士之称。”

这句话暗示意味昭然若揭,意思是胡宗宪靠着严世蕃的裙带关系才得以官运亨通。

胡宗宪在历史上,的确有“严党”之称。

关于这一点,在影视剧《大明王朝》中有着比较深刻的展现。

实际上,胡宗宪的仕途与严嵩父子没有啥太大的关系。

他正式与严嵩结交是在嘉靖三十四年之后,须知他在这之前便已通过自己的斐然政绩博得了美名。

而他之所以结交严嵩,也是为了当时的抗倭事业,不得不为。

因为原先的浙福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皆因不愿屈于严嵩党羽赵文华之下而被杀,抗倭事业也因此毁于一旦。

从大局看,胡宗宪主动依附严嵩,是当时大环境所驱。他需要得到严嵩及其党羽的支持,否则会与张经与李天宠一样,功亏一篑。

倭寇对沿海百姓的伤害巨大,对大明朝造成的损失巨大,而胡宗宪平定了倭患,维护了沿海的安定。

依附严嵩,虽然在操守上算得上“瑕疵”,但与其“再造东南”的伟大功勋相比,可谓瑕不掩瑜。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5)

(2)胆小如鼠,毫无统帅气度

胡宗宪有勇有谋,他的这一性格特征,在史料中有许多记载。

然而《绿野仙踪》中,非但没有任何其智勇双全的体现,反而把他刻画得胆小如鼠,懦弱胆小,没有丝毫统帅的担当与气度。

书中称他“只会吃酒做诗文,究竟一无识见,是个胆小不过的人”,还从侧面,借书中其他人物强调这一点。

如总兵林桂芳,“见他文气甚深,知系胆怯无谋之辈”。

另一总兵管翼直接说:“胡大人无才无勇,必蹈老师玩寇之罪!

在胡宗宪抗倭的数十年间,他知人善任,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抗倭名将,如戚继光、刘显等人,同时还具有寻常官吏不具有的军事才能。

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然而《绿野仙踪》中,胡宗宪成了一个昏庸无能,毫无主见之人,听任赵文华的摆布,他的抗倭功绩也被挪到了书中朱文炜、林岱身上。

显然,《绿野仙踪》对胡宗宪,属于赤裸裸的抹黑了。

无论是胡宗宪的性格、才能还是功绩,都被完全颠覆了。

那么,胡宗宪为啥会被《绿野仙踪》这般抹黑呢?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6)

三、胡宗宪为啥在《绿野仙踪》中被塑造成了丑角呢?

《绿野仙踪》是清代李百川所作。他与胡宗宪生活的时代相隔甚远,自然没有啥私人纠葛。那他为啥要这么丑化胡宗宪呢?

原因说来有些心酸和儿戏。

李百川生活于乾隆年间,距离嘉靖朝的倭患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

大明朝廷的心腹之患——倭患,并不是清朝廷的心腹之患。

所以胡宗宪的平倭功勋,在清人看来,就显得没那么伟大。功勋被“削弱”了,那么其“瑕疵”也就被凸显出来,也就是他依附严嵩这一点。

文人往往更注重节操和气节。在李百川看来,依附奸臣严嵩的胡宗宪,显然是个奸佞小人。

他这么认为,也就这么塑造了。

历史抗倭名将排行榜(抗倭英雄胡宗宪有格局有功绩)(7)

希言说

历史上,严嵩倒台后,胡宗宪被当做“严党”逮捕,他上书为自己辩解,没有任何效果。

绝望之下,他在狱中悲愤自杀。

临死前,发出“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慨叹。

胡宗宪对自己的评价,是准确的。

他心怀大义,对国家对人民,尽了全力。

是忠臣,没有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