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压实首接首办责任,今年以来,各级信访部门积极探索和推广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做法,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访累”7月12日 ,国家信访局开设“最多访一次”专栏,分享各地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打通渠道减轻群众)

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压实首接首办责任,今年以来,各级信访部门积极探索和推广让群众“最多访一次”的做法,推动信访事项及时就地解决,最大限度减轻群众“访累”。7月12日 ,国家信访局开设“最多访一次”专栏,分享各地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

成都探索“最多访一次”经验——建立“群众工作之家”。从2018年起,成都市在全市110个条件相对成熟的村(社区)试点建设了群众工作之家。通过把信访工作关口前移、阵地下沉,在群众身边搭建起反映民意、调解纠纷的信访服务平台,真正让群众的困难问题能得到就近解决。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4351个村(社区)全面建设群众工作之家。

发动群众,就近解决,让小矛盾化解在社区

群众工作之家发动组织辖区的社会乡贤、热心人士为群众宣讲政策、化解矛盾、疏导情绪,永兴社区的“王孃调解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王孃调解队”是社区的“金牌调解”,队里的“和事佬”都是大院里的大叔大妈,为居民调解家长里短的矛盾纠纷是他们的主要任务。自2010年社区建立时起,“王嬢”王丽英就带领大家开展调解,如今队伍已有近50人,是大家公认的“信得过”调解队伍。伴随着社区群众工作之家的建立,“王孃调解队”正式入驻,成了矛盾调处的一支主力军。

永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永强说:“像‘王孃调解队’这样的热心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们的加入壮大了群众工作之家的力度,让大部分矛盾在家门口就得到解决,而没有发散扩大的空间。”

信访全程代理:群众不用跑腿,事就解决了

群众工作之家由村(社区)专职干部担任首办代理员,对群众提出的信访诉求,就地协调解决,直接为信访群众服务。对超出本级职权范围的,及时提交市和区(市)县上级代理员。通过“代理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探索实现“信访找代理,最多访一次”。

龙泉驿区某小区业主陈女士到群众工作之家反映,小区外新修道路路灯长期不亮,造成居民夜间出行不便,但是由于道路尚未修建完工,在管理权属上并不明晰,“亮灯”事宜进展缓慢。在了解到全程代理工作机制后,陈女士当即与社区专职干部签订委托代理书,请代理员帮忙“代办”。代理员在摸清事件来龙去脉后,及时将该件信访事项报送上级代理员,由区信访局组织区城管局、开发公司和小区业主代表四方会商协调,确定了工作方案。10天后,新建街道全线亮灯。

小区业主纷纷表示:一开始只是想路口的灯早点亮,没想到整个街道的灯全亮了,而且速度这么快!信访委托代理实在太方便了,真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点子!

鼓励建言献策,挖掘隐性诉求,让“金点子”落地发光

群众工作之家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它能解决群众提出来的诉求,就连没提出来的隐性诉求也能及时掌握,第一时间解决。

群众工作之家依托村(社区)建立,每个点位设有1至2名专职、3至4名兼职人员开展信访工作。同时协调各级资源,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热心人士、有识之士,积极开展人民建议征集活动。通过主动征集群众各项意见建议和定期发布重大项目建设、重要民生工程专项意见征集,努力挖掘群众隐性的信访诉求,防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创建一个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的“晴雨台”。

成都市大力打造网上群众工作之家,着力推行“信访网上投、事项网上办、结果网上评、问题网上督”等便民服务网络,做到业务流程标准化、处理过程透明化、统计分析智能化。

目前,成都市已建成4296个“群众工作之家”,覆盖率达98.7%。2019年以来,市、县两级信访机构受理群众信访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群众工作之家的建设成果已经初步显现。群众关切就近回应,合理诉求就地解决,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让群众“最多访一次”。

王晗 华西社区报记者 沈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