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1)

年少读红楼梦时,第一幕就是林黛玉进贾府,初看是只是觉得这个妹妹眉眼盈盈,有些太过羞涩,又听闻她的身世,就觉得太过于可怜了。王熙凤也说“是个美人灯,风吹吹就坏了。”一本书看下来,贾宝玉因为新来的妹妹没有玉,发脾气要砸玉,林妹妹梨花带雨;薛宝钗探病送来燕窝,林妹妹暗自垂泪;中秋赏月,热闹不比往年,林妹妹无语凝噎……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在大观园所有的少男少女中,她外表是最孱弱的,迎风落泪。她性情却是最硬朗的,不弯不折。在这个历经几代,深不见底的贾府,林黛玉却以柔弱之躯活出自己的风骨。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江南水乡之梦,沿着一条蜿蜒的小河,可以看见这座清丽婉约的小城的柳树,小桥,人家。从苏州出来的林黛玉就像这座城一样清丽,淡雅,恬静。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2)


可这一下了船,她所见到的景色又完全不同,看见的几个三等仆人的吃穿用度不是一般的人家能养得起的,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不像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更不用说初见时和她完全不同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这样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女子也是她先前从来没有见过的,也不曾想到的。


面对这样的场景的是年仅13岁的黛玉,不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被迷得眼花缭乱以至于洋相百出,也不是一般小姑娘那样吓的不敢多说一句话。林黛玉从小受到的教养让她没有一点的怯意,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去。在面对众人时,虽然彼此都不认识,却很快让别人看见自己的风采。书中写到“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风流态度。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3)


在见到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时候,一老嬷嬷引她进去时,王夫人坐在西边下方,见黛玉来了,就往东让,把位置让给她坐。古代有种说法:“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王夫人让她上座未尝没有考验她的意思,可黛玉不接招,她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就坐在挨着炕的一溜三张椅子的其中一张,紧挨着王夫人而坐。


这一坐也让王夫人很满意,和她聊起家常来,虽然没有见到舅舅,但是这气氛也算是融洽。一说起家常,就不得不提起自己的子女,王夫人说,“这里一切都好,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这话虽然是指责,可是语气宠溺,未尝没有炫耀的成分。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4)


王夫人身为宝玉的母亲可以说他不好,黛玉无论是附和还是省略过去都不怎么好,于是黛玉赔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


黛玉这么一说让王夫人高兴起来,既然不常常相处,那也不会自己那不着调的儿子有什么牵扯,同时也让王夫人放下心来。这进贾府的第一仗,黛玉赢了。她用自己不俗的教养和临变能力让所有贾府的人不会轻视于她。


和面对长辈的大方得体不同,面对小姐妹时她又多了几分符合她年纪的娇俏,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能说会笑的的段子手。


当探春倡议起诗社时,探春喜欢芭蕉,自称“蕉下客”。黛玉笑着说:“你们快牵了她去,炖了脯子吃酒。”原来,古人有“蕉叶覆鹿”的典故,探春自称蕉下客,可不就是一只鹿?众姐妹被她逗得哈哈大笑。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5)


当目睹刘姥姥游大观园时,黛玉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更有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宝钗说她,“更有颦儿这促狭嘴,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她想的倒也快。”


当宝钗为惜春绘制大观园开了张长长的用料单子时,黛玉看到单子上列了生姜、酱等,打趣说:“铁锅一口,锅铲一个。”宝钗好奇地问为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大家无不笑得前仰后翻。


可这些娇俏背后,她似乎又回到了我们所认识的那个“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妹妹。黛玉两行泪,人间世道情。尽管身世不幸,有满腹的委屈也只在背地里哭,几乎不曾在众人面前抱怨。她带给大家的,经常是热闹、嬉笑、活泼和诗意,却悲伤留给自己。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6)


书中有一段我记得是这样描述的:“那林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在最热闹的芒种节,众姐妹穿红戴绿的送花神,她一个人走到僻静处,收拾地上的落花,筑花冢,写下一首《葬花词》:“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的哭,不是软弱,是对生活不动声色的对抗,是一种沉默的坚强。可惜大多数人只看到她的眼泪,却没有留意那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不过在面对自己心仪的宝玉时,她好像又变成了会撒娇,有一些无伤大雅的性子的小女子了。同样是喜欢,薛宝钗时时顾忌大家闺秀的身份,有爱慕也不敢表露,有情绪也不敢宣泄,活得圆滑而又小心翼翼。黛玉和宝姐姐不同,哪怕身世更坎坷,在贾府的境遇更艰难,她也不愿戴着面具生活,情之所至,为之扑火。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7)


面对想要做贾宝玉姨娘的袭人时,薛宝钗温声细语的闲聊,套问她的背景,还邀请她一起打结子,笼络人心。而林黛玉却是奚落对方一声“好嫂子”,直接坦白:“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看到宝玉和宝姐姐多说了几句话,她会发起冷战;看到湘云拿出和宝玉相配的金麒麟,她会酸溜溜的打趣;看到贾元春给宝玉和宝钗送相同的礼物,她会生气的掉眼泪……这样直白的感情,哪个男人不喜欢。


宝玉也喜欢,他喜欢黛玉和他生气时不理他的模样,喜欢她葬花不自觉流露出的柔弱,让人忍不住怜惜。更喜欢她和自己一样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就像贾宝玉说的“可恨我为什么生长在这侯门公府之家,绫锦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枯株朽木;羊羔美酒,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真把人荼毒了。”她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只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

如果说宝钗致力于入世,达到了和外界的圆融。黛玉则始终执着于自我,一直向内自省。她遵循着内心的指引,不顾世俗的条条框框。


真正误了黛玉终身的人(读懂黛玉玲珑心)(8)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其实是从心与从众之争。宝姐姐追求实际,林妹妹注重精神。宝姐姐克制,和周围逢迎。林妹妹自我,与风霜对抗。宝姐姐顺从生活,林妹妹选择生活。只有读懂林妹妹,读懂那份对生活真与热忱,才明白《红楼梦》的难得。金陵十二钗,各有各的好,但别再笑话林妹妹“柔弱”,她的柔弱只在皮囊,她的坚强刻在骨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