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1)

编辑丨汴京米娘子

排版丨说书的李美人

长柏这一辈子,无疑是盛家兴盛的重中之重,

有长柏和两个不拖后腿的“庶出弟弟”在,盛家才真正称的上是清流门户。

长柏年少中举,科考一次登榜,虽然入仕时,只是个八品文官,

但当时的长柏已经成功进入了朝中的六部,未来肯定是一片大好前程。

原著中的长柏先后四次入了内阁中书,其中三次拜官至宰相,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2)

长柏的学生遍布天下,威望极高。去世时,更是由皇帝下旨,

让两位皇子亲自扶棺,甚至还“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当初之所以能被王若弗天天挂在嘴边,

是因为能和皇室宗亲一同供奉在祖庙,是何等的荣耀,

必须是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人才可以。

长柏的“配享太庙”可比王家老太师的厉害多了。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3)

那长柏这位文官之首,和皇帝“心腹”顾廷烨比起来,谁的官更大一些?

肯定是顾廷烨更大啦。

新帝即位后,顾廷烨是禁军的统领,掌握着皇宫的安全,

起点就比长柏的八品文官高出不少。因为是新帝的“潜邸旧人”,

还是宁远侯府的嫡次子,所以这位“新贵”的含金量异于常人。

顾廷烨袭爵后,有了“侯爷”名分的加持,顾二在武官中的地位直线上升,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4)

直到成为二品大将。原著参考的是明朝官位制度,明朝后期重文轻武,

所以二品是武官里的最高等级。顾廷烨已经是武将里的no.1了。

原著里的顾廷烨,在解决完宫变、小秦氏等一系列事情后,

就带着明兰去了南方的蜀地。蜀地有藩王,顾二的军队刚好可以和蜀王的兵,

互相制衡,这也是新帝的意思。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5)

顾廷烨的势力已经可以和蜀地的藩王相抗衡,说明宁远侯手上的兵权庞大。

顾廷烨在为官之道上很有心得,懂得帝王的猜忌。

顾二和明兰的儿子,后来被顾廷烨送到了京城,做了皇子的伴读。

一来可以打消皇帝的顾虑,二来也为儿子的未来做足了打算。

顾廷烨有实权,有地位,还有可以世袭的爵位,怎么算都比长柏要厉害!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6)

盘点《知否》盛家的五位贤内助!

男人想要逆袭,娶一位好媳妇真的太重要啦!

具体怎么个“好”法,还得具体家庭,具体分析。

盛家是个没有根基的“小门小户”,能在京城立足,

除了盛纮和长柏的努力外,少不了祖母和王若弗的功劳。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7)

探花郎去世后,祖母并没有放弃盛家,也没让娘家的庶女嫁进门,而是靠自己,把盛纮养大。祖母不惜得罪勇毅侯一家,

以后再也没娘家可依,也要让盛家独立起来,祖母是盛家最大的恩人。

探花郎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娶了祖母,算是赚翻了。

王若弗虽然没有祖母的大智慧,但却是个实实在在的良善之人。

王若弗从不针对庶出的孩子,哪怕是林氏所出的子女,也都平安长大。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8)

盛家的庶子女很多,这些庶出的哥儿姐儿,未来都会是盛家的助力。

盛家能出人头地、成功逆袭,两位“媳妇”功不可没。

华兰家的袁文绍,是袁家这一辈子最有出息的孩子。

袁文绍不是长子,只能靠荫封混差事,娶了华兰是他最大的福气。

盛家日渐强大,华兰的六妹夫还是袁文绍的顶头上司,

再加上华兰贤惠持家,袁家二房这边的前途,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9)

可比大房家,靠爵位养老的袁文纯强太多。

低嫁的如兰就不用多说了,文炎敬原本就是盛家提携的人,后来又娶了盛家嫡女,只要文家善待如兰,文炎敬的好前程肯定少不了。

明兰的娘家给不了顾廷烨实质上的帮助,但明兰本身就是“最大的助力”。

顾廷烨和明兰分工明确,顾二是新贵,朝堂上他自有谋划,可顾家是个“虎狼窝”,明兰要做的是稳住后院,内宅就是明兰的“战场”。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10)

明兰一没有苛待庶出的蓉姐,二没有对妾室下黑手,

在顾家内部的争斗上,更是以一抵百。小秦氏等人压根掺和不进来。

有“好媳妇”就有“坏媳妇”。墨兰嫁到梁家之后,梁晗是一个儿子都没有。

墨兰不会激励梁晗,而梁晗偏偏还不上进,梁家二房根本没什么前途可言。

墨兰再差,也不至于祸害到梁家的根基,但别家的“老婆”就不一定了。

康姨妈当初选定嫁到康家,应该是她这辈子最后悔的决定。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11)

当时的康家比盛家势大,但谁能想到十几年后,盛家就开始逆袭。

康海丰好色,还喜欢装文人风骨,康姨妈又是个心狠手辣的,

真是两个极品凑到了一起。康家永远只会走下坡路。

王若弗的父亲是配享太庙的老太师,王家原本能靠着“配享太庙”安生度日,

但王老太太一心为了大女儿。第二次宫变后,王太师被“请”出了太庙。

家里唯一的男丁,也被流放,王家算是彻底完了。

这么看,一位“好老婆”的作用可不小,家有贤妻的真的太重要了!

知否顾廷烨盛长柏 知否原著的最后(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