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结束了一天忙碌工作的张传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觉,好像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心里总是感觉不踏实,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让他失眠的不是把酒言欢,而是在他身后那些和他一样,不向命运低头,不向生活妥协,勇于向命运抗争的100多名残疾人。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

张传军走访困难家庭

让我们把时间轴拉回到五十六年前。1965年的夏天,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后姚埠村的老张家,一名男孩呱呱坠地,这是老张家的第二个男孩。喜庆的消息传遍全村,这个普通的农村小院里欢声笑语,茅草屋顶上的烟囱炊烟袅袅,鱼肉飘香,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拿着鸡蛋,带着小米,割上猪肉,前来向老张家贺喜。人们看着躺在襁褓里,不时啼哭,虎头虎脑的孩子,纷纷夸赞:“这个孩子真好”、“你看这个小脸,一看就是有福气的人。”、“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2)

张传军和他的兄弟姐妹们

这个虎头虎脑,被婶子大娘夸奖的孩子,就是张传军。长到三四岁的时候,父母发现,这个孩子怎么与别的孩子有些不一样,身体站不起来,只能坐着,或者跪在地上爬行。但是脑子异常聪明,在别人家同岁的孩子还在咿呀学语的时候,他就能完整地和大人对话。虽然身体站不起来,但是在地上爬行,速度比同年龄的孩子跑得还快。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童年,注定了他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人生。一颗“自强”的种子,从小就在张传军的心里扎了根。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3)

张传军走访农村大病家庭

“小时候我不知道害羞,也不知道自卑。不管干什么,我总是想着要比别人强。看着同龄人上墙爬屋,我也一样能爬上去。人家爬了树上掏鸟窝,我也能爬上去。”张传军回忆小时候的经历说,当时因为年龄小,心里没有“自我”的意识,没有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同龄人能做的事,他照样能做,而且也想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是要强的个性使然。可能是因为从小就爬着走,让他有了与别人不一样的看社会,看世界,看人生的视角:“一定得站着做人、做事,只有强大自己,才能无惧风雨!”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4)

张传军(左二)走访残疾家庭

“上小学了,我就扶着凳子走路了。从俺庄到中楼小学有五六里地,中间还隔着一条河。当时也没有修桥,只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木头桥,用几根木头扎起来的那种漫水桥,人走在上边乱摇晃。正常人走在那个桥上不小心也容易掉到河里。”张传军介绍说,在上学的那几年,他从这个桥上不知道掉到河水里多少次。有一年夏天,放学后,他扶着凳子慢慢地向家里走去,不一会儿大雨倾盆,河水暴涨,他全身淋湿。为了尽快回家,他在那条被大水冲得摇摇欲坠的桥上踟蹰前行,结果一下掉到了河里。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5)

张传军带领兄弟姐妹展示手艺作品

“我吓坏了,喝了一肚子水,一边大声音吆喝着救命,一边扑腾着向河边游,幸好被一棵大树拦住了,叫过路的一个老人把我拉上了岸。”张传军说,上了河岸边后,他这才发现凳子不见了,就吓哭了,怕回家挨父母的批评。一边哭一边往家爬,这时老父亲来了,看着在地上爬着走,一身泥水的张传军,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哭什么?张传军说,刚才差点让河水冲走了,凳子也不见了,就哭得更厉害了。父亲看到儿子这样伤心,又可怜没能给儿子一个好命,也很伤心地哭了,父子俩坐在雨里哭了好久。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6)

张传军和他“自强帮”兄弟姐妹

“俺父母很心疼我,找很多医生给我看病,想把我治好,能和正常人走路一样多好。后来医生说,这是婴儿瘫(小儿麻痹症),治不好, 一辈子只能这样了。”张传军介绍,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候,为了给他治病,父亲就和他跑遍了青岛、临沂、潍坊等好几个城市,看了几十名医生,吃了很多药,花了很多钱,做了好几次手术,他仍然没能和正常人一样走路。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7)

张传军走访残疾人家庭

“我都习惯了,也不抱希望了。从上初中后,我就感觉身边的人看我的眼光不一样,我知道是为了什么,他们就是看着我走路不正常,有的人笑话我,有的人也看不起我。当时我心里就有一种想法,这辈子我一定得干出点事来,做出点像样的事来,别成为父母的累赘,别让人瞧不起咱。”张传军说,因为从小就要强,加上头脑灵活,初中毕业后,他四处寻找致富门路,梦想着能出人头地,让人瞧得起他,让人佩服他。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8)

张传军为兄弟们做饭

一个正常人发家致富都不容易,何谈他是残疾人。张传军学过裁剪,学过编筐编篓,学过养殖,学过家电维修,凡是能尝试的手艺他都试过。给人做衣服失败,编筐子失败,养兔子失败,放羊失败,修理家电失败,尝试了多个行业都以失败告终。“你干这个不治啊!”、“你腿这样,干什么也不行,在家等着吃能行!”、“你干什么也不行,别异想天开了,老老实实地在家待着吧!”此时,风言风语萦绕在耳边,挥之不去!伤心!难过!失望!难道一辈子就这样了吗?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9)

张传军带领“自强帮”兄弟姐妹为村民修理家电

有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人生的转机往往就在等待和徘徊之间。那一年,村里来一个照相的,用地排车拉着一个很大的照相机,为村民照相,只见那小青年“咔嚓、咔嚓”捏着快门,几天后就洗出照片来了,这让他感觉太神奇了。这个很神奇的照相机和那个年轻人的生意人,让他着了迷。这个穿着有点时髦,拉着地排车在村里照相的年轻人叫陈为峰,张传军和他一见如故,两个年轻人相谈甚欢。谈到高兴时,他们以兄弟相称,一个想教他照相技术,一个想让他住在家里。从此,张传军走上了一条通往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0)

“自强帮”兄弟姐妹在敬老院包饺子

“陈为峰这个人很实在,那时候他在这里照相没有地方住,我就让他住了俺家里,他没事的时候就教我照相,后来我就在镇上开了照相馆。”张传军介绍,当时还是黑白照片,最初学着洗胶圈,后来慢慢就有了小型海鸥照相机,也是黑白的,再后来就有了彩色的照相机了。在开照相馆的那几年里,他赶上了好时候,照相馆的生意好得出奇。他也成了镇上有钱的“大老板”,人们对他也是另眼相看,他的人生开始走入正轨。在人们的羡慕的眼神中,他娶了漂亮媳妇,有了健康的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人生赢家。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1)

张传军在了解“袖珍”兄弟基本情况

“那几年,开照相馆挣钱是可以的。但是,后来出了数码照相机了,加上年轻人都外出打工,镇上的年轻人少了,照相馆的生意不行了,慢慢就开不下去了。”张传军说,后来为了生活,他上日照市开过饭店,结果因为不熟悉业务,开了几个月就开不下去了。失去生活经济来源的他,无奈回到老家,到了莒县县城,开起了三轮车,拉客谋生。那段时间,因为经历了多次创业失败,历练了他的人生,虽然开着破三轮车拉客谋生,但并没有影响他的人生奋斗志气。他在心里想,只要心里有理想,干什么都一样,即使开着破三轮车,一样能够踏上幸福生活之路。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2)

张传军为“袖珍夫妻”证婚

“当时县城还没有禁止跑三轮,在街上开三轮拉客的很多都是残疾人。就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这些兄弟姐妹们。我们这些人都是同病相怜,有小儿麻痹症的,有高位截瘫的,有侏儒症的,什么情况的残疾人都有。”张传军介绍,在路边等客的时候,他们就说起了自己的生活,还聊到了未来,聊起了家庭,聊起了人生。聊到伤心处,他们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相互安慰,相互鼓励,让他们找到一种除了来自父母的关心之外的另一种关爱,那就是残疾人之间的患难与共和惺惺相惜。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3)

张传军组织残疾人集体婚礼

“我们这些人多数都比较乐观,也比较坚强。但是有一些因为意外导致残疾的人,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自己,容易陷入自卑之中,走入人生死胡同。”张传军说,一名残疾人,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特别是那些因为意外事故致残的人,接受自己、战胜自己,坚强起来,克服自卑心理,这是最关键的,很多残疾人都是在生活中被自己打败了。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4)

张传军走访残疾人困难家庭

“张大哥,你是我们这些人的主心骨,我觉得咱们得有个家,这样谁有困难了,咱们一起去帮助他。”张传军介绍,六年前的一天,他和小儿麻痹病患者张桂成,脆骨病患者牛清亮,还有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的高科风等几名残疾人聊天时,他们说提议成立个公益组织,正好他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一拍即合,成立了“莒县自强志愿者协会”。为什么叫“自强”呢?我觉得我们这些残疾人,活着就必须“自强”起来,首先得在心里“自强”,然后在身体上“自强”,自己内心强大了,人生之路才能顺畅,才能活成自己,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主宰自己的命运。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5)

“自强帮”在敬老院表演文艺节目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们这个协会,现在残疾会员有100多人,依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一年挣几十万元的人就有好几个。还有很多残疾人都是我们县城家电修理界、杂货生意界、美容发发界、推拿按摩界,心理咨询界的高手,他们靠着自强精神,坚强生活,努力打拼,一年能挣好几万元,比一些正常人挣钱都多。”张传军说,会员杨明仁,是一位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勇敢面对现实,不断挑战自己,经营起了轮椅生意,后来自己研制了电动轮椅车头,并成立公司,现在一年收入达到五十多万元。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6)

“自强帮”成员电商直播带货

“毕竟,残疾人的生活很艰辛,特别是那些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在心理和生活上给予关心。还有那些没有手艺,没有经济来源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张传军介绍,虽然自己也不富裕,但是他一直想和这帮特殊的兄弟姐妹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在生活上可以不富裕,但在精神上一定富裕,内心一定在强大,自强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以前他们是为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送米送面,现在他们是帮助这些人学习技术,学习直播等网络知识,教会他们生存技能。给他们一口吃的只是暂时的,只有教会他们生存的技能,这才是长久的。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7)

张传军为兄弟姐妹找活干把钱赚

“残疾人也是人,我们也有感情需要,也有友谊,也有爱情。因为我是残疾人,更加深有体会。这几年我不仅关心这帮兄弟姐妹的生活,还关心他们的婚姻和爱情。”张传军说,前段时间,经过他的撮合,两名残疾会员组成了一个家庭,成为“袖珍夫妻”,新郎张世路身高仅1.2米,新娘隋小待,身高仅0.6米。他们都是“孤儿”,没有父母疼爱,如今组成了一个特别的家庭,成了幸福的一对新人。

45岁拄拐大叔(56岁大哥拄拐打拼)(18)

张传军整理资料

“没有多少人理解,我们也不需要理解,更不需要同情,因为我们是自强帮的人。”张传军介绍,这几年他带着这一帮特别的兄弟姐妹走在街上,进社区,走农村,翻山越岭,看望、慰问、帮助残疾人和困难群体,成了莒县一道特别的风景。经常有人这样说他们:“你们这帮人能干什么?”、“你们自己都是需要帮助的人,还去帮助别人?”每当遇到不同声音的时候,他们都一笑而过。

(图文/明之)【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请关注《新图视野》,并提供采访拍摄线索。打开平凡视界,感受百味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