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洪门的源流有十几种说法,有方以智创立说、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乾隆二十六年万云龙首创说、台湾藤牌兵征俄创立天地会说、始于雍正初年说;以“万”为姓,群雄再创立天地会说等等诸多说法陶成章之著作《教会源流考》中述:“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求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也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以“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简称“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复明,故称天地会,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天地会与洪门的来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天地会与洪门的来源(洪门天地会的发展及由来)

天地会与洪门的来源

关于洪门的源流有十几种说法,有方以智创立说、康熙甲寅说、雍正甲寅说、乾隆二十六年万云龙首创说、台湾藤牌兵征俄创立天地会说、始于雍正初年说;以“万”为姓,群雄再创立天地会说等等诸多说法。陶成章之著作《教会源流考》中述:“志士仁人,不忍中原之涂炭,又结秘密团体,以求光复祖国,而洪门之会设也。何谓洪门?因明太祖年号洪武,故取以为名……始倡者为郑成功,继述而修整之者,则陈近南也。”以“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简称“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复明,故称天地会。

另一说法

延平王郑成功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占领台南(继承人郑经、下任郑克塽,1683年灭亡),仍矢志恢复中原,所以建立了洪门,以“汉留”为代号,成立了洪门反抗组织,当时史可法幕僚殷洪盛,则南转芜湖(今属安徽),化名盛洪殷,又作盛洪英,伪装为“天祐庵洪英”禅师,招募徒众,投明将黄得功,黄得功自刎后,殷洪盛遂以所部二万余人,抗拒清兵,而后亦殉难。洪门五祖应是随史可法参谋殷洪盛抵抗清兵的将领,又转随郑成功之洪门,留在大陆的‘汉留’组织,广招反清义士,听候台湾参军陈永华(化名陈近南)的命令。陈永华化名陈近南,并有许多联络人,皆用“陈近南”之名发布命令,说陈近南在湖北时,曾居襄阳城南“白鹤洞”,号“白鹤道人”,藉传道为名,游历四方,联络仁人义士,诗曰“日月江山一气连,止戈共水不争田。发长当须头颅落,岂作顺民陈予仙。”据。(日月江山:明朝江山。止戈共水:洪武被颠覆。不争田:国破。发长当须头颅落:违背剃发令。岂作顺民:不做“顺民”。予仙:我是神仙。)“白鹤仙师”的图像即代表汉留组织的标志。台湾有很多地方,现在都有供奉白鹤仙师或鹤母等风俗。汉留组织为表示不服从“清朝”,以“天父地母”取别号为“天地会”,是洪门对外的习称。往后屡遭查禁,演衍出乾坤会、八卦会、添弟会、三点会、三合会、三河会、圈子会、哥老会、汉流(留)等,据载有五十多种名称。明郑王朝郑克塽投降清廷后,他们在闽粤留下之中国武术门派,统称为南少林“功夫”,两广人士称武术为功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僧人郑洪二,化名万云龙,在福建创立天地会,倡议反清复明,白日诵经礼佛,夜间聚众赌博,累聚银钱,预谋起事,子郑继,部下陈彪、陈丕、张普、张狗(破脸狗)、卢茂、李少敏、赵明德等数百人。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云龙派手下卢茂,率领会众三百余人,攻漳浦县衙门。但部众未曾到齐,事即败露,被杀数十人,会众三百余人皆被俘虏。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初,云龙派李少敏奉明朝宗室朱振兴为“振兴大王”,不料官府听闻风声,纵兵掠捕,事件立刻失败。云龙两次起事皆败,折损数百人。众人被捕时,畏惧云龙报复他们的亲属,都不敢供出云龙,云龙佯作僧徒,依然于庙中饮酒狎妓,安居行乐,官府不知。云龙死后,其子郑继接管天地会,法号“行义”。林爽文事件后,朝廷敕命严查闽台天地会,因而揭露上述两次起事主谋为万云龙。其子“行义”被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徐嗣曾的奏折内容:“臣等查提喜于乾隆二十六年倡立天地会…….该犯俗名郑开,僧名提喜,又名涂喜,又名洪二和尚。”为了纪念万云龙,天地会会众常自称为“万家兄弟”,甚至把“万”当作姓氏的暗语:如,“您老哪个万儿?”

根据天地会得问姓名诗“义兄问我姓和名,家居原住木杨城,松柏林里金娘母,花亭结义改姓洪”。问生辰年月日诗“义兄问我何生辰,岁次排来是甲寅,良时吉月廿五日,时逢子丑我出生”,清朝的甲寅年有几个,分别是康熙十三年(1674)、雍正十二年(1734)、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咸丰四年(1854)等。

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很清楚,但不代表是第一次的天地会仪式,大多天地会研究者认为成立的时间应是康熙十三年而当年确有入会仪式在木杨城举行。衫仔有载1674年时已尊称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蔡德忠及李式开为少林五祖,说明第一次天地会仪式远在1674年之前。郭义为木杨城镇将,1661年降清,调任广西总兵而之后在广西发现会簿(会簿为天地会内部的秘密文件)的数量比任何地方找到的还多,可以初步证明天地会和郭义有关及在其离开木杨城前成立。

风诗提到香案“左边龙虎龟蛇会,右边彪寿合和同”的龙虎龟蛇及的四九诗“四海三山八洞天,九牛五虎一同眠,二女七娇游六院,周围十五月团圆”的九宫八卦是道教之物,一个道教仪式又怎可能由方以智、达宗、公沙晓、陈近南和万云龙等的佛门子弟主持呢?亦不可能是少林五祖。自有天地会开始,入会仪式中,香案上的木斗都糊有“木立斗世”四个字,这四个字在几百年之间有很着很多不同的解读,这四个字究竟是年份的解释或有其他寓意呢?无论如何,西鲁故事为后人所改编而又不是历史事实是肯定的了

五舵主

五祖各居一郡,开山立会,郡名都是实际上行省的代号。

长房(头舵)天地会:堂号“凤凰郡青莲堂”,曾远征甘肃,主要在台湾、福建发展,舵主蔡德忠。

二房(次舵)三合会:堂号“金兰郡洪顺堂”,主要在广东、广西发展,舵主方大洪。

三房(参舵)袍哥会:堂号“莲章郡家后堂”,主要在四川、云南发展,舵主胡德帝。

四房(肆舵)哥老会:堂号“锦厢郡参泰堂”,主要在两湖、贵州发展,舵主马超兴。

五房(伍舵)小刀会:堂号“徳兴郡宏化堂”,主要在江浙、山东发展,舵主李式开。

洪门典故

明太祖的年号是洪武,洪武之家门,是为洪门。“漢无中土”─ 拆字以“漢”字除去中间“中”、“土”二字,有漢失中土之意。“滿兒无头”─ 拆字;取“滿”之头、剩下“兒”之腿、合成“洪”字,有满清灭亡之意。

洪门暗号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切口 “明大复心一”,即“一心复大明”的反称。

主要分支

哥老会

曾国藩战胜太平天国后,恐怕清廷猜忌,除部分改编为长江水师外,大量湘军被遣散,不少人因而参加反清的天地会,在湘、蜀一带聚党行事,游侠绿林,被称为哥老(四川话方言,指一种赌徒,或结拜的流氓),故称哥老会。有些哥老会党徒甚至从事诈骗、绑架、赌博、妓院、抢劫、鸦片贩卖等。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及两广总督任内期间整顿治安,主力清剿哥老会及海盗;又在任两广总督时认为赌风不良而禁赌;在1892年肃清两江境内的哥老会。湘军之“哥老会”,再分出成“潘门”,又称“潘家”等。

三合会

因广东以北江,西江及东江流域三江汇聚,有称“三和合水万年流,低头饮尽三河水”之说;故于当地称“三合会”。“三合会”也代表三才相合:即是“人”参与“天、地”之间,其实就是“天地会”会友的代号。三合会不是一个由当地自创的社团或会党,尔后以原天地会会簿资料流传。1840年鸦片战争后,广州、佛山、肇庆地区传出有三合会的活动,参与“洪兵”反清的起义中。1854年,三合会的各个社团分别于佛山、肇庆各地起义,欲先占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大杀三合会会众。1857年,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后,邻近乡镇绅民重建团练公局,佛山设总局。此后部分团练受三合会的影响,一一成为洪门团体。在民国年间,三合会等积极参与革命,如协助孙中山、黄兴、陶成章、杨衢云、郑士良、陈其美等起义革命。现代中国大陆的中国致公党即由近代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致公堂发展而来。20世纪初成立于美国。现代有部分三合会转而成为黑社会组织;在香港,宣布己身是三合会会友将可能遭致刑责。

致公堂

致公堂原称“洪顺堂”,创于1848年旧金山。至1898年在旧金山市政府注册“非牟利”公益团体牌照时,避免清廷公使抗议,而改名致公堂。致公堂的主要功能责任是维系铁路工人,及淘金业矿工的谋生权益。因而组织迅速扩大,六十年间,沿铁路线发展到南北美洲各大城市都注有分堂。美国的铁路线是由东西两岸同步筑建,因此纽约致公堂是“总分堂”。黄三德是当时旧金山致公总堂,及兼任墨西哥、南美其中两个埠分堂的盟长。盟长的职能是联络、通报总堂行政方向和政䇿,但不干涉分堂的内政事务。1903年孙文到檀香山投靠他大哥孙眉,试图筹款宣传,但香山(中山人)同乡梓里,因他是清廷钦犯,多不与理会,工作毫无进展,故想到美洲大陆发展。但美国与清廷有邦交,更有“保皇会”在美国主要城市的活动势力。因此,亦不敢贸然行动。孙眉与黄三德是旧交,为帮助孙文到美洲发展,于是去信黄三德求教,因为洪门组织遍及南北美洲,只有洪门才可保孙文周全。惟一条件是,孙文必须是洪门会员。鉴于孙文的反清志向,与洪门的宗旨相同,故黄三德修书檀香山“国安会馆”的钟水养叔父,由黄三德自己作保人,荐孙文入门,由六十多会员见证,破格扎为“红棍”,方便日后同门手足尊重招呼。亦因此,1904年5月,孙文由檀岛抵达旧金山时,因保皇会告发,被海关以清廷钦犯身份扣押。致公堂才可循洪门则章,倾尽财力,按押堂产,延请华府律师解救“同门”,17天后孙文获释。1946年7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五洲洪门恳亲大会决议于9月1日成立中国洪门民治党,司徒美堂、赵昱为正副主席,中央党部设于上海,现主要分布在海外。

会党(社团)与教门

清朝乾隆时,洪门遭多番围攻,加上乾隆重用汉人、广兴文字狱、弗准民众聚会,具规模的反满武装和文学组织难以延续,代之而起的便是地方性的社团和教门。辛亥革命之始,革命党人说三合会是以“反清复明”而成立的,是基于政治上的需要。他们需要争取国内的会党及海外的华侨支持,所以可以合作的会党,皆视为洪门组织。由于当时的会党是现成的有势力组织,加上海外的经济支援。同盟会提出“革命排满”来作号召。清代暗语说:“瓶中太满水须走,青叶红花白莲藕”,即是意指“反对满清的帮会,有青帮、洪门、白莲教三大主力”,又有俗谚说“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

白莲教

白莲教始见于南宋。清朝中期,由于耕地不足、农民生养艰困,白莲教教徒在四川、陕西和湖北一带以农具反抗清朝地方政府,他们自称“精通神打,刀枪不入”,所以清廷称他们为白门邪教;后期发展到东南亚。又名“二四红宫”、“二四老君”。历时长久洪门实力范围不断广大,白门已面临末期,许多教友私下加入洪门。

青帮与洪门

传说中青帮(又作清帮)是三个参加天地会的水手首创。虽然青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洪门讲究结拜兄弟义气,以道教与民间信仰为主,佛教为辅,主要祭拜天公、地母、关帝君,崇奉已逝的先烈如国姓爷、仙鹤、盛洪英、公沙晓、苏洪英、云龙、九皇、五祖(盛洪英、公沙晓、云龙、五祖等都有佛教背景,盛洪英、公沙晓、云龙为僧人,五祖为南少林寺俗家弟子,苏洪英自称达摩祖师传授禅法)等。青帮信仰罗教,罗教源于禅学,故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礼拜释迦如来、达摩祖师、六祖大师、罗思孚教主等,深具佛教风格,道教色彩相对平淡。拜师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青帮比洪门组织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此有言道:“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倾向于行会性质的青帮提倡“隐身市井”,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由于青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青帮,称“由青转洪,挂彩披红;由洪转青,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青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青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末革命党思想勃兴,不少青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