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距离的长短不是爱情的验金石,只要心有所依,便能够走到一起。

1986年王丽红与苏玛相识于清华校园,两个年轻人相识相知最终相爱。相识之初,王丽红对他并不在意,但他的真诚打动了她的心。

终究是跨了一个印度洋,父母坚决不同意辛苦培养的女儿远嫁异国,他们想尽办法拆散二人。苏玛没有放弃,他用真心与坚持打动了岳父母。

然而,非洲贫穷落后、医疗条件差,从一个现代社会回到跟原始社会差不多的生活王丽红可以接受吗?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

王丽红与苏玛

即便存在疑虑,爱情仍将她推向了非洲。原以为不适应的生活也在苏玛的照顾下慢慢走上正轨,但生活不随人愿,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

在她20多年异国生活中究竟遭遇了怎么样的事情?现如今她的生活是什么样?

无人理解的异国恋

“爸妈,这是我的男朋友苏玛,我要和他结婚。”

九十年代初的一天,家住北京的王爸王妈突然被女儿王丽红告知她要结婚了。

看着这个黑人小伙,王爸王妈头脑一阵眩晕,他们想不明白乖巧聪明的女儿怎么会爱上一个非洲人。

个中缘由已经不需要了解,老两口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也要和他在一起!”女儿坚决的态度让老俩口跌坐在地,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会从女儿的嘴里说出。

女儿竟然谈了一个外国的男朋友,而且对方还是贫穷落后的非洲人。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女儿成才,给她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却不料是这样的结局。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2)

王丽红

“我们坚决不同意你们在一起!”王妈王爸态度也十分强硬,当着苏玛的面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爸妈,我是成年人了,你们应该尊重我的选择。”女儿对父母的态度表现得很冷静,带男友回家之前,她猜到了可能会是这种局面。

“孩子,你要知道,那可是非洲呀!那里环境恶劣,经济落后,医疗水平差,完全是个原始社会,你为什么会想不开呀?”王妈带着哭腔询问女儿。

“可是,我真的爱他,我不能没有他。”王丽红坚持自己的选择。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同意的。!”王爸王妈歇斯底里,对于女儿这个决定他们几乎疯狂了。

王丽红带着苏玛离开了,但王爸王妈不能从这个“惊吓”中走出来。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3)

王丽红和苏玛

他们自知无法劝说她,便通知了她的哥哥,决定采用车轮战的方式使王丽红放弃她的决定。

哥哥对于妹妹的决定也十分吃惊,考虑到妹妹的幸福,他找到了苏玛,对苏玛说:“我希望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这段感情,我觉得你们不合适。中国有一句老话,不被父母祝福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相爱,我认为爱情可以超越一切的不可能。我爱她,她也爱我,我们的心不会因为距离而远离。”苏玛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可是现实问题你们也要考虑,你们国家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摆在你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你们俩个人,而是两个家庭!你真的忍心让丽红远离父母无依无靠和你在非洲生活吗?”哥哥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苏玛主动放弃妹妹。

苏玛深情严肃地看着哥哥,说:“我们两个也会组建家庭,也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有时间我们也会回来看爸爸妈妈的。我爱丽红,也爱中国,我不能失去她。中国有一句老话,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桩婚,希望哥哥能够成全我们,我会好好照顾她的,请给我一个机会。”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4)

王丽红和苏玛

哥哥看着真诚的苏玛,他被感动了。

这是自己从小照顾到大的妹妹,他希望她幸福,希望她可以找到托付终身的人。

而苏玛确实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清华女学霸恋上非洲小伙

王丽红,是一个普通北京家庭的孩子,她从小就是天之骄女,认识的人都会羡慕她。

清华是顶级学府,是无数学子的梦想殿堂,小时候家长总会问孩子:“你以后要去哪里读书呢?”回答肯定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这个梦想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奢望,但是对王丽红来说,这就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学习之外的课余活动也名列前茅,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从小就是别人家孩子”的王丽红,一直都是父母的骄傲。当然,她的优秀自然也离不开父母的督促与教导。虽然父母要求严格,但却是她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5)

1986年,王丽红不负众望,伴随着父母的期待与众人羡慕的眼光,她如愿踏入清华校园。

此时的她万万不会想到,改变她一生的爱情正悄然而至。

上了大学,父母仍然叮嘱王丽红要好好学习、追求学业,希望她可以充实自己。

大学生活五光十色,学习之外的活动也纷杂,王丽红始终不忘初心,重视自己的学业。即便是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她始终未掉下神坛。

王丽红姣好的面容、出色的成绩,更是迎来了更多异性爱慕的眼光。对于外在的诱惑,她不为所动,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大学让她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她也想见识更大的世界。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6)

四年大学生活匆匆而过,在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的情况下她毅然选择了后者,继续深造,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投入时间是幸福的。

她要做的事情绝对可以做成!四年的大学生活后她如愿在清华校园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实现了本硕连读!

按照这样的道路走下去,王丽红的名校光环,高学历的加持,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找一个同样优秀的丈夫,幸福快乐的过完一生。

但是,命运有时就是会和人开玩笑,她的白马王子苏玛出现了。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学校的联谊会上,苏玛对王丽红一见钟情。她反而对于这个过分开放,并主动示好的黑人留学生印象不佳。

不过是一个无关痛痒的小插曲,却成为了两个人缘分开始的节点。

联谊会之后,苏玛经常出现在王丽红出现的任何场合。图书馆、食堂、操场,每次碰见,他都会主动与她打招呼示好,露出一口黑人标准的小白牙。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7)

王丽红和苏玛

苏玛的主动示好,让王丽红感到不舒服,他究竟想要做什么?

然而随着两个人相处越来越多,王丽红发现这个非洲小伙细心善良而且执着。

他热爱中国文化,不远万里从乌干达来中国留学,半工半读支撑学业,除此之外,还参加课外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是活泼开朗。

在这样一个阳光男孩子的猛烈攻势之下,怎么可能会有女孩子不心动呢?

慢慢的,王丽红沦陷了,觉得苏玛是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她答应了苏玛的追求,两个人一起度过剩下的人生。

两个人的世界总是美好的,他们一起吃饭、读书、游玩。临近毕业,二人的恋情也要和家里有个交代。

爱情终成正果

苏玛家远在非洲,所以王丽红先带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王爸王妈看见这个黑人小伙惊呆了,就出现了开头的第一幕。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8)

他们无法接受优秀的女儿远嫁异国,更无法理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为什么会愿意成为家庭妇女。既然如此,两人这么多年栽培她的意义是什么?

两人决定采取一些手段,拆散这对小情侣。

在他们的想法中,两个人只是刚刚走到一起,爱情的懵懂冲昏了女儿理智的头脑,只要让两人不再见面,就会慢慢失去联系,然后彻底分开。

他们安排王丽红去日本留学,她和苏玛分隔两地。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令刚到日本的王丽红十分孤独。她更是失去了苏玛的陪伴,生活突然暗淡了。

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失去理智,她理解父母的想法和担忧,知道他们的良苦用心,她在认真思考今后的路该如何走。

她想念苏玛,却不知道该怎么改变这样的状况。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9)

课余之暇,她都会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散步,突然有一天,她发现一个身影特别熟悉,好像是苏玛。随即她便笑了自己,肯定是太过思念恋人,以至于自己出现了幻觉。

她始终盯着这个身影,直到他转过身来,“天啊,真的是苏玛!”王丽红不敢相信。

苏玛也看到了她,穿过人群向她跑过来,紧紧的和她抱在一起。

苏玛喜极而泣,他无法接受她的离开,但也无法得知她在日本的具体地址,只能盲目地寻找她。

“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了,我们要永远在一起。”在东京街头上,两个人的心贴得更近了。

大海捞针一般的行径,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使两个相爱的人再次相遇了!

王爸王妈以为距离会使他俩冲动的爱情冷却,万万没想到两人又再次跨越了距离,他们不能再反对了。

苏玛也向岳父母表明心意,愿意用一生去爱王丽红。

这段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

1993年,王丽红和苏玛在父母的见证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不久,两人的第一个女儿在北京出生。苏玛还在上学,照顾孩子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王丽红与老两口的身上。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0)

看着可爱的外孙女,两位老人的心也算是得到了些许宽慰。

孩子长到3岁时,苏玛毕业了,同时他要回到非洲去了。

这不是苏玛突如其来的打算,只是被学业延长了回国的时间,终究是要面对的事实。

看着女儿和外孙女老两口,心里有太多的不舍。二人在一起时他们所担忧、忧虑的事情,再次成为了他们不能言说的痛楚。

王丽红也有对陌生国度、生活习惯不同的担忧,回到非洲后如何与苏玛家人的相处,这些看不着的焦虑时时困扰着她的心。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1)

苏玛的确是个好男人,他看到妻子的不安后,及时与妻子交流,承诺会好好照顾她,不让她受到丝毫委屈。这一点,他的确做到了。

归国的日期迫在眉睫,非洲必须要回。王爸王妈有再多的不舍,也不能强迫夫妻异国,更何况,苏玛向他们保证了一定好好对待女儿和孩子。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要放手祝福她。

王丽红洒泪挥别父母,踏上了未知的国度!

乌干达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始终保持着“一夫多妻”的传统。所以第一次与苏玛家人见面时,王丽红与他的10个妈妈分别问候。这让小生活在一夫一妻制环境中的她十分尴尬,也大为震撼。

既然地方风俗如此,那苏玛是不是也会和他父亲一样,娶多个女子为妻?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2)

细思疾恐,作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王丽红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王丽红主动与苏玛沟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你会像你父亲一样,娶很多个妻子吗?她的语气充满了担忧。

苏玛没有让她失望,表示:这一生只会有她这一个女人,不会多娶。而且会努力用中国方式去和她相处,尊重她的想法,让她在异国仍然快乐幸福。

“如果你真的不快乐,或者你对我很失望,你可以选择离开,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只要你在我身边一天,我一定爱着你,保护你。”

听完苏玛的回答,王丽红心里充满了感动。

初入非洲的陌生、恐惧、不安消散了!因为她知道,这个年少倾心的人会爱她、照顾她,不让她受到任何委屈。

就这样,两个人在非洲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王丽红吃不惯当地的食物,她和苏玛会在厨房鼓捣一些中国美食,并且分享给家里人。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3)

她的做饭技术不精湛,在娘家时没怎么煮过饭菜,所以两人略显生疏,但愿意为了对方去改变。

虽然王丽红喜欢研究家乡菜,但也会为了自己的爱人,去适应当地的饮食,比如会和婆家人一起吃手抓饭。

家庭的琐碎不是很多,在饮食上也逐渐习惯,但是又面临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洗澡。

非洲属于热带气候,天气炎热,降水极少,大部分的地区都极度缺水。

日常用水能够供应的上已属不易,而洗澡这件事就成为了奢侈。

王丽红经常和苏玛抱怨,天气这么热,一天不洗一次澡,人怎么会受得了?现实条件就是如此,也不能过多期盼。

乌干达的人民在下雨的时候会将雨水收集起来,留着日后洗澡用。入乡随俗,王丽红效仿他们的做法。

可当地下雨的日子极少,只期盼老天下雨,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日子不痛不痒的过着,王丽红和苏玛拥有了更多的爱情结晶。除了第一个在北京出生的女孩外,他们又有了2个女儿和2个儿子。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4)

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搬离了大家庭,独自到小镇生活。虽然孩子多,生活存在繁杂的事情,但王丽红的生活很充实,照顾孩子和丈夫是她觉得十分幸福且惬意的事情。

本以为平常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下去,谁也没想到天大的灾难又在拐角处等待着她。

痛失爱子,逆流而上寻求改变

又是来之不易的雨天,小镇上所有人欢天喜地地去接雨水。小孩子们在雨中欢快地起舞,踩踏水花,好不快乐!

乐极生悲,在雨中玩耍过后,王丽红与苏玛最爱的小儿子法黑帝感染上了疟疾!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5)

这个病在非洲来说,就是不治之症。

乌干达的医疗水平不能够医治疟疾,加上小孩子抵抗力差,最终可爱的小儿子在她怀里离开了。

王丽红痛心万分,始终不愿相信法黑帝已经离开了人世。在丈夫与孩子的陪伴下,她逐渐走出了丧子之痛,可这始终是她的心结。

她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是在于非洲医疗水平落后,想要改变现状,必须从当地的教育入手。

没有教育,非洲会始终处在贫困的状态下,法黑帝的事情不会成为唯一,他只是其中的一个可怜的孩子。

看着儿子小小的坟墓,王丽红的难过与愁思再次涌上心头,不能够让悲剧反复上演,心想:“我可以为这个地方做点什么来改变这样的困境呢?”

王丽红与丈夫苏玛商量,希望通过教育来改善当地的状况,苏玛选择无条件支持妻子的决定。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6)

苏玛知道妻子非常优秀,她是清华的才女,接受过高等教育,本不应该被埋没,但她为了自己远嫁异国,始终在家相夫教子,小儿子的离世更是对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7年的时间消磨了妻子太多的情绪与精力,是时候做出点改变了。

苏玛的支持更坚定了王丽红的决定,她开始着手办理此事。

2010年,王丽红买下了乌干达首都的一所破旧学校。经过翻新装修,她给学校取名为“鲁扬子中学”。

万事开头难,在这样一个不发达的地区发展教育,难度可想而知。

首先是招生问题,当地人民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对他们而言是无关紧要的。贫穷的家庭环境也不能为他们支付学费,王丽红夫妇陷入了两难境地。

为了解决学费问题,王丽红积极寻求企业投资,给不能上学的孩子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上学第一步的困难。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7)

其次是师生素质问题。当地人生活环境差,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偷盗行为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随便拿走学校的物品是错误的行为。

他们无意识的偷盗是因为不觉得这是错误的,先让他们意识到这样的事情不对,如若再犯,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上立规矩,逐渐改变偷盗行为,直到完全杜绝。

学校的内在问题解决了,外在的硬件条件也要跟上。操场、图书馆、食堂等场所全部按照国内的标准进行建造,给予了学生最佳的学习体验。

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质量。

王丽红坚持在每堂课后对学生进行寻访,希望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方便她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选择出一套适合基础较差学生的模式。

受过高等教育的她知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她不敢大意。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8)

王丽红的努力学生都看在眼里,大家亲切的喊她“王校长”。

学校逐渐走上正规,王丽红作为中国人,她希望孩子们可以学习汉语以及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开拓视野,改善非洲的状况。

所以,王丽红在学校开设了汉语课。她利用自己的知识,亲自备课亲自教授。要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非洲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并不容易。

王丽红没有放弃,她花费了4年时间,使鲁扬子中学成为了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教授汉语课程的学校,获得了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的认可,推动了中非文化的交流。

最惨的研究生生活(那个执意远嫁非洲的清华女研究生)(19)

2016年央视赞扬了王丽红传播中国文化的事迹,表达了她为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而作出的努力。

她虽远嫁非洲,却心系祖国,创办学校传播汉语,使中国文化开在了非洲的土壤。

她没有辜负清华的培养,没有忘记父母的教育,她成长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虽然外界对此褒贬不一,但是不能磨灭她的付出与贡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王丽红之于非洲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看着越来越多的非洲孩子愿意学习汉语,愿意接受教育,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