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长安的地位(唐朝时期长安人生活是怎样的)(1)

准备写个唐朝时期长安人的生活系列文章,我们现在出发吧!

这篇是称呼篇,唐朝属于中古时期,语言表达方式与后世差异非常大,我们从唐朝长安人的称呼说起。

如果你一觉醒来穿越上了一个生活在唐朝的长安人身上,你发现自己在大街上,这时候你想问路,对面走来一个人,你该怎么称呼对方?如果对面走来的是一个青年男子,应该称呼对方“郎君”(类似现在的帅哥),青年女子称呼“娘子”(类似现在的美女,不是老婆的意思呦)。如果是少男称呼“小郎君”,少女称呼“小娘子”(正经脸),大爷称呼“老丈”,大娘称呼“阿婆”。

当你终于问到了路,回到家中,见了家中亲人该如何称呼?口语化的称呼爸爸为“阿耶”、“耶耶”(耶同爷)、“父亲”、“哥哥”或者“排行 哥”(没看错,确实叫哥哥),称呼妈妈“娘”、“阿娘”、“娘娘”(不是后宫嫔妃)或“母亲”,称呼爷爷“阿翁”,称呼奶奶“阿婆”,称呼哥哥“阿兄”或者“排行 兄”,称呼弟弟“阿郎”。那怎么称呼丈夫或妻子呢?就直接叫“老公”、“老婆”好了,“老公老婆”的称呼就是从唐朝开始的,跟今天的称呼一样。

回家吃完饭后,你打算出去拜访朋友,你见到朋友后怎么称呼对方?如果关系比较亲密,可以称呼对方“姓 排行”;如果是普通朋友或者只是熟人,称呼对方“姓 排行 郎/娘”,或者称呼对方的字。如果你见的是官员,位列宰相称呼对方“相公”(只有宰相可以这么称呼,同理宰相的儿子才能称“公子”),普通官员称呼对方“姓 官职”或“姓 公”。朋友聊天聊到了某位王爷,称呼“大王”(dai wang),聊到皇帝称 “圣人”、“大家”或者“管家”,“皇上”是用语书面语的,“万岁”是喊口号用的。

说了这么多,你该怎么称呼自己啊?如果是对父母,女的自称“儿”,男的自称“某”;如果对朋友,自称“仆”、“愚”、“鄙人”、“某”都行。尊称别人“公”、“卿”、“君”、“足下”。

你拜访完朋友后,回家路上,看到有人吵架,周围一群人围观,你也凑上前去听听(充分发扬吃瓜精神)。但是人实在太多,挤不进去,站在人群外面,听到里面闹闹哄哄,好像有很多人在骂架,听到一句“田舍汉”(骂农民)、“市井奴”(骂商贩)、“乞索儿”(骂乞丐)、“秃驴”(骂和尚)、“兵奴”(骂当兵的)、“醋大”(骂读书人)。另外还有一些用动物骂人的,如“猪狗”、“驴”、“畜生”等;还有用鬼怪骂人的,如“老鬼”、“獠”等等。

晚上你回到家,躺在床上,看着从窗外照进来的月光,陷入了沉思。唐朝跟现代光称呼就差这么大,不知道美食是什么样的,于是你觉得明天去研究一下。想到这里,你嘴角不自觉的湿润了,流着哈喇子进入了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