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青翠欲滴,草原广阔无垠,乡村是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走进阿坝州,无论是高山河谷,还是草原湿地,沁人心脾的是洁净的空气,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在这里和谐共生。

推进阿坝新跨越,“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始终是阿坝人民一以贯之的实践主题,这是回应时代命题所作出的实践创新,体现了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的责任担当。近年来,阿坝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立“一增一减”目标,深化“一屏四带、全域生态”战略,“熊猫家园·净土阿坝”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

决心义无反顾——

尽好生态保护治理的“阿坝之责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1)

阿坝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尤为特殊。准确把握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是阿坝服务治蜀兴川大局的职责使命,更是阿坝承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的政治责任。

“全州上下务必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土净、风光优美、功能突出的全域生态屏障,全力保障成渝地区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大局,为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州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阿坝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这也是我州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胸怀“国之大者”,在“国之大者”中找准的定位和坐标。

但是,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地理位置涉及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工作类别包括生态保护、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各个方面,实施主体牵扯发改、生态、水务、农牧、林草、交通等20多个部门,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属性。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必须搭建好四梁八柱,明确好方向路径,“一盘棋”统筹推进。

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以来,我州确立了建设“一州两区三家园”的战略目标,提出加快构建“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发展新格局,“三地共建、五业同优”产业新体系,“四向通道、全域拓展”开放新态势,这就是阿坝过去几年、也是未来几年发展的“四梁八柱”。

有了“四梁八柱”,还必须要有“砖”来砌“墙”,有“瓦”来覆“顶”,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这座“大厦”才能稳妥牢固地建造起来。

什么是“砖瓦墙顶”呢?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全州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体系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13种机制、6个体系、8种能力,其中“加快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建设”部分,专门对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机制、完善生态系统治理机制、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创新资源利用管理机制、构建生态保护治理政策框架、建立生态考核激励机制等进行了明确。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2)

州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就对“保护什么、怎么保护”“治理什么、怎么治理”“高质量发展什么、怎么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明确,“一增一减”是贯穿其中的总原则,“七大保护行动”就是生态保护的具体路径,“七大治理工程”就是生态治理的具体路径,“6 N”高原特色农牧业、“5 N”生态工业、“1 6”现代服务业产业新体系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

回顾多年来走过的历程,阿坝州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推进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布局越来越完善、路径越来越明确,“四梁八柱”和“砖瓦墙顶”都一应俱全。

勇担使命,步履坚定。今后五年,阿坝州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贯彻落实“省之大计”、做好“州之大事”,认真践行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高质量发展”要求,坚决扛起“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政治责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工作,确保一年有突破、两年上台阶、五年见成效,奋力建好新家园、全面展现新气象。

行动坚定有力——

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阿坝之为”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3)

这里蕴藏着70亿立方米的高原泥炭,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核心区域,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极高;这里是高原湿地旗舰物种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繁殖地和诸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路线的关键节点、中转站,每年有近10万只候鸟迁徙、停歇和繁殖……

绿水青山,得之容易保持难。生态是阿坝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对于一方山水,阿坝州始终珍之重之。决不能为捡眼前的“土饭碗”,丢了手中的“金饭碗”,要擦亮生态底色,确保永不褪色,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甜、环境更美。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4)

三月的若尔盖,春天的脚步显得很迟缓,还未完全褪去银装,几名护河队员在河边巡逻,这是在若尔盖县唐克镇黄河岸边时常出现的一幕。这支巡逻队是去年成立的我省首支黄河护河队。

护河队的巡逻只是阿坝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生态保护是一场关乎民生的硬仗,必须决心坚定、行动有力,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面对生态保护的历史重任,阿坝儿女义无反顾、主动出击、迅速行动。

始终把生态保护和治理放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认真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推进草原、森林、湿地、雪山冰川、野生动物、植物、蓝天净土绿水青山“七大保护”,稳步提升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坚决确保出州清水向东流;

深入实施草原“两化三害”治理、长江黄河上游干支流流域治理、地灾治理、污染治理、增草增林增绿治理、森林草原防灭火治理、全域环境综合治理“七大治理”,不断增加林草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水源涵养量,减少水土流失面、草场超载率、水体含沙量;

深入开展全域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歼灭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

从绿原无垠、牛羊穿梭草间,到土壤板结硬化、风沙蔓延,再从一个个国家级、省级治沙项目持续落地,到群众自觉清除垃圾、保护草地,逐步实现了沙洲变绿洲、黄土变绿土。

近年来,阿坝州科学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96万平方公里,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62个,生态环境分区分级管护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进展顺利,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纵深推进,治理水土流失2366平方公里,草原“两化三害”面积减少689.6万亩,林草综合覆盖度提高到85.5%。高质量整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1716项,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4%,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五个100%”。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阿坝儿女素有“尊重自然、崇拜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生态文明思想。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当前,阿坝州广大农牧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用水、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步由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盼环保、求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得到大力倡导、普遍推崇。

培育“绿色银行”——

走出生态富民惠民的“阿坝之路”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5)

每年3月,是阿坝州金川县观赏梨花的最佳季节。万亩梨花进入盛花期,朵朵梨花竞相绽放,铺满了乡间山野,慕名前来赏花踏春的游客们徜徉在花海之中,或留影纪念,或在田野间嬉戏游玩,充满了欢声笑语,勾勒出一幅“满园春色关不住古树梨花醉游人”的美丽乡村春景图。

好风景也带来了好“钱”景。近年来,金川以梨花为媒,全力打造集观光、民俗、休闲于一体的“梨花经济”,让梨农融入休闲旅游产业链,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助力乡村旅游和梨种植产业发展。尝到了“梨花经济”甜头的村民种植果树的积极性愈发高涨,如今,金川梨树达100余万株,面积达4万亩,年产梨总产量达5000万公斤,年产值3000万元。金川成为了“春赏梨花、夏品梨果、秋观红叶”的旅游胜地。

这是阿坝州美丽资源变“生态经济”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州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阿坝生态环境(生态底色熊猫家园)(6)

在若尔盖县唐克镇索格藏村,牧民尕让交的祖祖辈辈在黄河上游放牧,他深知,随着牛羊的增加,再富饶的草原,总有一天承载不起“牦牛野放”式的原始放牧。近几年,他每天晌午才把牛放出去,下午5点就把牛赶回了牛圈,可这个“懒牛倌”的收入却年年增加。他的秘诀是名为“三结合顺势养殖集成技术”的高原牲畜标准化养殖模式——“适度放牧、科学补饲、适时圈养”,配套“暖棚、巷道圈、电子秤”,顺应“生态保护、气温光照、牛羊生长”规律,集成“养殖防病、人工种草、牛粪发酵还草、幼畜繁殖”等技术……

尕让交向记者解释:“过去养牛,基本上一年到头都‘野放’在山上,算上被牛群踩踏浪费掉三成左右的草,要20多亩草地才能养活一头牛。现在气温低时把吃完草的牛赶回圈里的暖棚,每天补7斤饲料,不到10亩草地就能养一头牛。”科学养殖极大减轻了草场压力,促进了草原保护、牧民增收、产业升级,进一步减轻了草原的承载压力,草原生态得到改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我州聚焦省委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深入分析研究州情实际,系统总结拓展历届州委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建设,让绿色经济成为新引擎,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坚持不懈扬优势、重特色、壮产业,“三地共建、五业同优”发展新格局初步成型,三次产业结构加快向更优形态演进,服务业占比达56.7%。新建果蔬核心示范基地76个、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8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全州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净土阿坝”区域品牌享誉全川。新增清洁能源装机72万千瓦,水电消纳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

——生态文化旅游欣欣向荣。文旅、体旅、农旅融合步伐加快,“一县一节一品”精彩纷呈。创建县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天府旅游名县2个、新增4A级景区12个,总量跃居全省第二。率先实现A级景区县(市)全覆盖,成为全省首个符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前置条件的市(州)。

生态旅游、现代农业……阿坝州各县(市)探索绿色发展的路径各不相同,却是一脉相承,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全州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红利。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291.53亿元增加到450亿元,人均GDP从2016年的3.34万元增加到5.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5.1%和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6年的221.1亿元预计增加到310亿元,年均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16年的15.7:47.2:37.1调整为19.6:23.8:56.6。

阿坝人民对绿色、生态的追求始终不变,怜惜一草一木、呵护一山一水的勇气决心始终不变;阿坝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底线始终不变,留住绿水青山的自觉行动始终不变。阿坝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生活更舒适”的目标在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记者:蔡华 烺洁夏姆

编辑:林迁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