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春节前的这几天很多理发店都忙到飞起。即将在壬寅年迎来主场的虎,在“理发”这件事儿上可以说是深藏不露:剃了毛,仍有标志性花纹。
老虎剃了毛,照样有花纹
老虎拥有橙黄色的毛发和黑色的条纹。东北虎也因此被不少人亲切地称为“东北金渐层”。但大多数人看不到的是,如果把老虎的毛剃掉,在原本呈现黑色条纹的对应位置,它的皮肤上仍有黑色条纹。
为何老虎“脱了衣服”还有“纹身”?这和老虎花纹的形成机理有关。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冯利民介绍,老虎之所以能够形成条纹,是因为黑色素的沉淀。黑色素主要包括真黑素和褐黑素。真黑素一般表现为比较深的颜色,例如黑色、棕色、褐色、棕褐色等;褐黑素则一般表现为比较浅的颜色,例如红色和黄色。正常来说,动物身上的颜色是由色素以不同比例“混合”出来的。
那么,又是什么决定了不同黑色素的比例和分布?是基因。在基因控制下,老虎不同部位会表达不同比例的两种黑色素,从而形成我们所见到的橙黄底色与黑色条纹。同时,这些黑色素不仅在毛发中表达,在对应的身体部位也会表达相应的黑色素。因此,老虎就有了“深藏不露”的花纹——剃了毛,花纹依然存在。
不知道“剃发”后再照镜子的那一刻,花纹还在的老虎能不能认出自己?还是像刚剪完头发的自己,不敢和镜子里的自己相认?
老虎认识镜子里的自己吗?
在虎豹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有科研人员放置了三面由白钢材质制作的镜子,并在镜子旁边布设了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来记录野生动物遇到镜子时的反应状况。冯利民表示,在心理学研究中,镜子实验非常关键,它可以测试出动物对镜子的反应,从而让我们了解动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识。
红外摄像机记录下了老虎遇到镜子的反应(来源:央视新闻频道)
在红外相机的记录中,有东北虎看到迎面反射出的自己的身影时,立即做出快速跳跃后退的应激性闪避动作,继而边观察边缓慢离开。随后,多只成年东北虎都表现出了紧急闪避继而防守性离开,或者尝试进攻的生硬态度。不过,在随后的时间里,东北虎逐渐适应了镜子的存在。当它们再度周期性经过的时候,由原来的躲避,到小心翼翼试探,最终转化为对镜子的熟视无睹。
冯利民指出,我们常说“一山不容二虎”,老虎是一种领地性非常强的物种,如果两虎相遇,尤其是两只同性、成年的虎相遇,会为了领地发生争斗。然而,镜子实验发现,当成年虎遇见镜子时,虽然一开始表现得比较害怕,但却能够逐渐适应镜子——不但不会对镜子里的“老虎”发起攻击,还表现得比较和平,甚至有时会站立着观察很久。冯利民表示:“这说明它接受了镜子里的个体,从老虎的行为初步判断,认为老虎可能知道镜子里的个体就是自己。”
不过,老虎是否是把镜子里的自己当成了异性,所以才接受的?对此,冯利民解释称,老虎认识异性要从气味等诸多方面进行识别,而镜子里的“老虎”没有气味和其他线索,因此,认为老虎将镜中的自己当成了异性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冯利民也强调,要得出准确、科学的结论,还需要一系列精巧的实验,尤其是需要心理学相关实验来进行研究。
监制:郭静
记者:彭毓姬
编辑:马露丝 刘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