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

和风扑面(1)︱明末清初外销日本的景德镇瓷器之“古染付”

金立言

明末清初的景德镇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面貌历来受到研究者和收藏家的广泛关注,当时官窑虽然不振,但民窑的发展空间伸展扩大,大江南北经济富庶,尤以江南地区为繁荣,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看到了“富而好礼”的社会状况,无不留下赞许钦佩的记录。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追求华美,能工巧匠辈出,凭借一技之长就可以受人称颂,布衣傲王侯。例如,宜兴紫砂名工时大彬获得了“千载一时”的美誉,陈鸣远更能在年届而立前后就被写入县志,得以青史留名。

刊行于崇祯年间的《天工开物》堪称工艺百科全书,其中对景德镇制瓷工艺的介绍占了相当篇幅。另一方面,中西交流频繁,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大量购买瓷器运往欧洲各国,风靡一时。而日本正是江户时代初期,德川家康坐稳了天下,以小堀远洲为代表的茶师大力弘扬茶道文化,与此同时向景德镇订烧了形形色色的瓷器,造型纹饰独树一帜,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2)

古染付

流传于日本的青花瓷器中最为常见的首推“古染付”(注 1),经常是盘碗等五件或十件,二十件一组置于木盒,有的带有“天启年制”四字款,纹饰丰富多彩,笔法飘逸传神,有的口沿一周爆釉现象严重,即日本所称之“虫食”(好像被虫子蛀蚀)特征,显然是日常的实用器皿。“古染付”受人关注,不仅是由于这些被称为“常器古染付”的碗盘杂器数量庞大,有的料理店时至今日仍在使用,人们喜闻乐见。更为重要的是,此类瓷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水指,花入,向付,香盒等所谓“茶器古染付”,用于茶道仪式及怀石料理等庄重高大的场合。观察这些作品,造型纹饰无不标新立异,胎体厚重,浑朴古拙,和风扑面,无疑是来自日本的特别订烧。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3)

河原正彦《古染付》 京都书院 1977年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4)

天启 古染付山水图富士山形向付 旧金山亚洲博物馆藏

两庆书屋藏《源氏物语》故事四方香炉即为日本订烧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四方香炉口沿露胎,惜器盖遗失不存。底有三足,断面呈红叶形状足底露胎。通身绘《源氏物语》之“红叶贺”场景,人物众多,载歌载舞,极具生活气息。众所熟知,《源氏物语》系日本古典文学名著,由平安时代女性作家紫式部所撰写。全书主要讲述了贵族光源氏的生活经历及其与诸多女性的情感故事,如实地呈现出平安贵族优雅奢华的生活面貌。通篇文字细腻优美,结构宏大,先后有四百多位人物登场,是世界文学史中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红叶贺”的最具特征的场景即海浪纹(日本称“青海波”)的舞台背景及类似火焰宝珠形状的乐器扁鼓。

无独有偶,江户时期的京烧五彩陶器(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及锅岛五彩瓷器(东京户栗美术馆藏品)上都有描绘同一主题,可见《源氏物语》中的“红叶贺”这一题材深受欢迎,这一点有些类似于明清瓷器上的屡见不鲜的《西厢记》等戏曲小说。值得重视的是,“古染付”中出现日本题材的器物远远不止此一件,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处藏有绘画“御所车”图案双系盘,日本称“手钵”,所谓“御所车”也是平安贵族出游时所乘的牛车,观察纹饰,车前车后还有戴着“乌帽子”的不少贵人和侍从,和风扑面。由以上作品可知,“茶器古染付”中的诸多创意源自日本文化,造型及纹饰基本不见于同时期内销中国国内市场及外销欧洲的器物,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5)

天启 古染付《源氏物语》图香炉 两庆书屋藏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6)

香炉底部特写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7)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8)

《源氏物语》图香炉展开图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9)

天启 古染付“御所车”图双系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另一方面,正如古陶瓷研究硕学谢明良教授所论(注 2) ,以盘碗及各式各样“向付”为主的“古染付”,其造型创意及纹饰取选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明末的文人趣味。《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收录了形形色色的墨样墨样,其中如“玉鱼珮”“墨狻猊”等等,经景德镇陶工之手摇身一变,脱胎换骨成了外销日本的碗碟式样,只不过在器底加上圆柱形状的器足,以方便实际使用。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0)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1)

在主题纹饰方面,如两庆书屋收藏的青花人物纹盘,其画意风格是典型的古染付笔法,飘逸简约,好似漫画般生动传神。盘心绘江船两艘,一船扬帆,有妇人坐于船头,另一船内头戴儒巾公子从棚内回首与妇人相视。船夫撑桨,江波粼粼,画面余白处题写诗文:"忙追赶去,人船见风里,正开帆,东升笔"。查其出典,此诗文出自明代戏曲家高濂的《玉簪记·追别》一折。

《玉簪记》梗概如下:南宋初,开封府丞陈家闺秀陈娇莲为避“靖康之乱”,随母逃难金陵城外女贞观皈依法门为尼,法名妙常。书生潘必正因其姑母是女贞观主,应试落第,不愿回乡,遂寄寓观内,见妙常惊其艳丽而生情,而妙常亦不顾礼教和佛法的束缚与潘必正相爱并结为连理。《追别》一折讲述的是:潘必正与道姑陈妙常的恋情被观主潘法成发觉后,被逼赴临安赶考,妙常不舍离别,追至秋江,与潘必正互诉离情。画同样题材的作品在以收藏“古染付”而著称的东京石洞美术馆也有一例大盘,可资比较。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2)

天启 古染付《玉簪记》图盘 两庆书屋藏

现今就职于上海龙美术馆的叶文秀曾经发表文章(注 3) ,将经常看到带有题诗的“古染付”盘碗类器物称为“诗画瓷”,贴切恰当,其实集中反映了明末文人趣味在日本的传播与流行。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青花人物盘上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闲看儿童捉柳花”的场景极具生活气息。上例取材于当朝作家高濂的《玉簪记》则更能说明“古染付”题材内容的丰富多彩,饶有趣味。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3)

天启 古染付杨万里诗意图盘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参 阅:

1、河原正彦《古染付》,京都书院,1977年。

2、 谢明良《关于叶形盘-从台湾高雄县左营清代凤山县旧城聚落遗址出土的青花叶纹盘谈起》,《金泽大学考古学纪要》,第31号,2010年。《陶瓷手记2-亚洲视野下的中国陶瓷文化史》所收,石头出版,2012年。

3、叶文秀《古染付の诗画磁についての一考察》《野村美术馆纪要》,第9号,2000年。

THE END


| 金立言博士编著 |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4)

| 囧 艺 出 品 |

19世纪景德镇瓷器大全(和风扑面1)(15)

两庆书屋工作室

关注我们头条号,查阅更多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liangqingshuwu@163

,